3月8日,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代表介绍了彝区脱贫攻坚的情况。
据中国之声报道,习近平说:“去年媒体报道了凉山州的悬崖村,看到村民和孩子们长年在悬崖上爬藤条,上山下山安全得不到保证,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的,也很揪心。前不久又看到材料说当地已经建了新的铁梯,这样心里又感觉到松了一下。”
对习总书记提到的四川凉山州的悬崖村,新京报在去年5月24日报纸A12版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率先全国媒体报道了此事,引发舆论热议。随后,新京报充分运用融媒体报道手段持续追踪,通过文字、评论、图片、航拍、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持续关注,向外界介绍当地贫困现状及后来扶贫情况,直至最后铁梯建成。
《悬崖上的村庄》这篇报道可以说是去年引爆公众对悬崖村现状关注的第一篇报道,该报道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这座有72户人家的悬崖村庄以及孩子们攀爬天梯的艰难上学路。报道当天,除新京报报纸版面外,新京报公号矩阵“拍者”和“新京报传媒研究“都对此事进行了多角度的跟踪报道。后者当天发布的公号文章《独家!采写幕后》一文,阅读瞬间破万。
第二天,新京报配发相关社论《精准扶贫,让悬崖村孩子告别爬藤梯》,文章指出:“精准扶贫需要对接贫困人口的精准需求,也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的开发扶贫方案。”
2016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新京报记者重访“悬崖村”。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攀爬天梯,再上悬崖村,并记录当地孩子的儿童节。
除了视频直播,新京报还先后刊发深度报道《“悬崖村”扶贫的痛和变》,图片目击报道《“悬崖村”的儿童节》《“悬崖村”孩子艰难上学路:荒野徒步六小时》等多篇报道,多角度多层次介绍该地区情况。
在媒体报道悬崖村之后,相关情况也引起了各方重视,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当时表态:当务之急,是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2016年8月开始,村里开始新建一条用钢管打造的“钢梯”。新京报则一直关注着新“钢梯”的建设情况,先后刊发《凉山“悬崖村”开启藤梯加固工作预计1个月完工》《重访悬崖村
1500根钢管打造新“天梯”接近竣工》《彝族新娘爬新梯嫁进“悬崖村”》《航拍“悬崖村”的新“天梯”
母亲背满月婴儿爬新梯》等文字、图片、视频报道,积极关注并跟进悬崖村扶贫脱贫的最新进展。
2016年11月11日,新京报在头版刊发了报道《我们在坚持 他们在改变》,介绍了新天梯主体工程完工的新闻,村民上山耗时缩短一小时,当地孩子们有了更安全的上学路,新京报还在当天现场进行了视频直播报道。
新京报不计成本、不计人力的“悬崖村”报道,也终于有了“回响”。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新京报年度新闻报道奖的评选中,《重访悬崖村》报道,获的了“年度策划报道”奖金奖,颁奖词写道:
“记者的责任在于记录:记录世所罕见的天梯,记录国家角落中的贫困,记录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希望。三访悬崖村,推动精准扶贫,将大凉山深处的‘痛’与‘变’展现给公众。这个独家且重大的策划报道,彰显了新京报人的责任担当——他们在改变,我们在坚持。”
长按二维码免费订阅“政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