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我在这里老去,也在这里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教育报  ·  视频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昨天  
广西师乐  ·  广西事业单位D类18-24年教师招聘笔试题目 ... ·  21 小时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黑龙江2地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  昨天  
南京新闻  ·  最新发布,所有中小学严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高考记趣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 公众号  · 教育  · 2020-04-01 21:13

正文

这是应《高中生》杂志之约写的文章。刊登在2019年12月号首页上。

八十年代的高考,不像现在这样全民兴奋,在记忆中好像也没见过大批焦虑而又激动的送考家长。大家就这么松松垮垮随随便便地进了考场,又糊里糊涂随随便便地走出考场。倒是历史考试的情形现在想来还觉得很有趣,不妨说一说。

我记得那年考历史考试是在下午。中午在外婆家休息,考试之前,自然不想再看教材或者复习资料了,就随手拿起了一本民国时的旧杂志《泉币》翻看(当时舅舅热衷于搜集旧书),见其中有一篇介绍“开元通宝”伪币的鉴定方法的,说到“开元”的“元”字的一横是左翘还是右翘之类的,看着也就睡着了。迷迷糊糊间,家人把我唤醒,我拎着书包就往考场走,脑子好像还没有醒过来似的。待到了考场坐定,终于清醒过来,开考铃响,援笔作答,低头一看试题。有一道读图题,就是问“图中钱币是属于哪一个时代的”,定睛一看,嘿,就是“开元通宝”,觉得自己如有神助,再仔细一看,发现不对啊,这不正是杂志里介绍过的那种“伪币”吗?心想,命题老师不会在这里算计我们吧……又转念一想,历史书上也没有关于伪币方面的内容,如果考题的落脚点在“伪币”上,实在是对考生很不公平的。再说中午读到的那篇文章明明白白说这样的伪币出现在元朝,而选项里又没有“元朝”这一项。于是认定命题老师一定是错把伪币当成了真币了,于是答完题目之后,又在试题旁边写了一段话,说明这个图上所展示的开元通宝实际上是元朝的伪币——这事要是放到现在,就有作弊的嫌疑了,而且如果是电脑阅卷,这些文字根本就是无效的,不过当时的我真觉得得意非凡。

大概是太过得意了,临到考试结束前,才忽然发现试卷最后一面还有一个大题目没有做,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是关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问题。我当时居然也没有慌神,提纲挈领地写了三点意义就交卷了。而且内心一点也不慌张或者沮丧。——大概也是因为那个时候参加考试整个人都是懵懵懂懂的,并没有太多超过考试之外的思量。结果也还不错,我的历史在最后一题基本报销的前提下,考了 7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