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
公众号“环球”(ID:GlobeMagazine),原文首发于2021年1月25日,原标题为《新冠病毒何时能像许多其他病毒一样,与人类“共生”?》。
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在全球蔓延,多地发现变异新冠病毒更让人谈“疫”色变。不过,就病毒变异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敦促人们不要“大感惊慌”,需知其属于流行病的正常演变过程。如同历史上的诸多病毒一样,新冠病毒最终也将“有所妥协”,和人类达成“共生”。
2020年12月20日,一名医务人员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所医院为注射新冠疫苗做准备
病毒进化共识
人类作为地球生命之一种,始祖大约出现在100万年前,和某些其他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历史比起来,只是弹指一挥间。一些微生物更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参与了人类生命演化的进程,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亲密伙伴”,深深烙印在人类基因组里,长久地与人类“共生”,比如引起疟疾的疟原虫。
与寄生虫这类微生物相比,病毒和人类的关系要更进一步。按照现代病毒学家的观点,病毒比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历史都要悠久,其早在生命出现的早期,远在细胞出现之前就进化成功了。虽然,对于病毒进化的模式,科学的解释还更多停留在推理层面,但对以下三点存在共识。
其一,对生物来说,自我保存和繁衍后代是两大本能,这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这方面,病毒做得最好。病毒是一类比细菌还要微小的颗粒,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将其与寄生性无关的功能全部退化完毕,已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其生存完全需要依赖其他生物。因此,论其传播能力和在宿主体内存活的能力,病毒往往比其他微生物强得多。无论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如何“你方唱罢我登场”,病毒都可以将其变为自己的宿主。
其二,人类甫一出现,在从原始哺乳动物进化到人的过程中,有些病毒就全程参与,病毒基因从而成了作为宿主的人类基因的一部分。不过,历史上成为烈性传染源的病毒,都不是和人类一起进化的病毒,往往是外源性的,且多来自动物。
其三,外源性病毒特性与其他微生物不同。细菌、寄生虫虽然也在人体内寄生,但其相对来说独立性较强,对人体而言是不速之客,往往可通过自然或人为药物干预消灭之。病毒则不然,它往往成为人体的一部分,这也使得人类与病毒的斗争尤为困难。
在历史上,由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为祸人间的程度与细菌性疾病相比不遑多让。但在科学昌明的现代,随着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应用,虽然耐药细菌问题仍然困扰当前全球卫生治理,但恶性细菌性传染病已经大体上得到控制。与之相比,病毒性传染病的威胁要严重得多。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的几十年,需要全球卫生、传染病控制以及微生物学界直面并治理的主要疾病有三种——艾滋病、非典、猪流感,它们都是由病毒引发的恶性传染病。尤其是流感,作为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大病毒性传染病之一(另一个是已经被人类根除的天花),迄今仍威胁人类社会。
1月19日,在巴西亚马孙州塔巴廷加市,医护人员为一名原住民接种中国新冠疫苗。新华社发
难以摆脱的变异
追溯流感在人间流变的自然史,可对理解新冠病毒与人类的“共生”提供一定借鉴。
有专家认为,病毒作为一种古老的生物,是很低级的,特点之一就是基因不稳定,因此具有高度变异性。这一点,流感病毒尤具代表性。早在1976年,专家就已认识到流感病毒无异于微生物界的变色龙,千百年间持续不断保持高度变异,靠的就是“适者生存”的理念。因此,“全球大流行”成为流感的一个本质特征。
囿于古籍记载并不详细,人们不能清楚地将流感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区分开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1580年,世界上明显暴发了一波流感大流行。这波流感来势凶猛,沿着商路和早期的殖民道路,横扫旧大陆和新大陆,带来大量人口死亡和经济损失。
分析18世纪以来的文献,科学家逐渐找到了流感全球大流行的演变机制。首先,流感病毒有一套复杂的遗传组织,在复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遗传变化的机会。一种特定流感变体的毒力和传染力,一方面由病毒遗传学控制,另一方面取决于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类宿主的免疫功能。变化的节律大体为,每一代人中至少出现一个全新变种,其能够逃脱人类免疫系统的追踪。而如果一个病毒变种的免疫逃逸能力特别强,就会发生极具破坏性的全球大流行。
虽然在细节上可能有分歧,但对于过去300年间流感大流行的时间节律与空间分布及其危害程度,历史学家已勾勒出一个轮廓,标示出了1729、1732、1781、1830、1833、1889诸年及20世纪4次流感大流行的传播方向。
然而,现有的科学研究重在总结过去,难以精准预示未来。正如哈佛大学著名流行病学家亚历山大·兰米尔所言,“大规模流行病可以辨认,其可能走向也可以预料,因此可以发出警报。但流行病的变数很大,充其量也只能估量其可能性。”
2019年10月18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世界经济论坛和盖茨基金会在纽约联合举办了“Event201”大流行桌面推演,假设了一场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从南美洲的乡村开始,病毒变异后进入人口稠密的城市,借由高速便捷的国际交通,半年内扫荡全球。
言犹在耳,由新冠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开始在人类社会显现。SARS-CoV-2虽谓“新型”,但冠状病毒家族却是个“旧事物”。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冠状病毒家族不断演化。只不过这次新冠病毒综合了其他冠状病毒的特点,真正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危机。
正因为对冠状病毒家族而言,变异不但是其本性,也是流行病演变的正常过程,因此,如同历史上的诸多病毒一样,新冠病毒最终也将和人类达成“共生”。眼下,这一“共生”之路正在演进。对诸如“病毒变异”之类的状况,正如世卫组织所言,人们无须“大感惊慌”,因为历史除了灾难和瘟疫,还有人类在与瘟疫对决的历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和医学利器。
观众观看由玻璃制成的病毒模型。新华社发
因“共生”达“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