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Art
BioArt致力于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学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报道和评论生命科学领域有料的动态,BioArt也是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舞台,循“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为往圣继绝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Nature | ... ·  3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周四有约 | ... ·  1 周前  
生物探索  ·  Nature Genetics | ... ·  6 天前  
生物学霸  ·  科研加速器:Zotero ... ·  5 天前  
BioArt  ·  Nat Cell Biol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Art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25年博士后招录公告

BioArt  · 公众号  · 生物  · 2025-01-11 08:49

正文

    更多招聘信息请关注BioArt人才账号

BioArt人才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2025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博士后综合支撑政策全面升级。现诚邀国内外相关专业优秀人才齐聚肺科叶园开展博士后合作研究。具体招录事宜如下:

招录条件

 

1.年龄一般在36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进第二站及以上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博士学位年限不受限制。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2.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积极进取、踏实敬业、团结协作。

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本专业领域SCI论文至少1篇。紧缺方向或有其他突出科研业绩的另行讨论。

4.满足博士后在站及工作时间要求。

福利待遇与综合支撑条件全面升级

 
  • 优厚的基础薪酬与考核奖励

1.基础年薪:24万元

2.住房伙食补贴:10万元

3.普通考核奖励:6-9万元

  • 肺科超博特别奖励:12万元

  • 综合年薪可达40-55万元,另享受医院科研奖励

  • 优先留院、入编、选送纳入出国培养“百人计划”

  • 完善的科研支撑平台(科研场地、办公场地、科研经费、导师团队)

报名方式

 

投递简历请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25年博士后招录

简历投递方式(可选任一):

1. 扫描二维码投递简历;

2. 点击【阅读原文】投递简历;

3. 点击链接投递简历:https://jinshuju.net/f/ZqXwZt(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投递简历

研究方向与导师列表

 



专业

研究方向

合作导师

1

外科学

肺癌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人工智能及多组学肺癌诊疗及转化研究肺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组织工程气管研发及临床应用研究

陈昶

2

外科学

胸部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张鹏

3

外科学

肺癌、气管外科、肺移植、纵隔/胸壁肿瘤、胸膜间皮瘤、肺部难治性感染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基础转化研究

姜格宁

4

外科学

肺癌和胸腺上皮肿瘤的微创外科转化研究和肿瘤演进机制研究

赵德平

5

外科学

胸壁外科重建;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早期肺癌的外科诊治;气管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王海峰

6

外科学

胸部肿瘤学、人工智能研究、气管及胸壁组织工程学研究

谢冬

7

外科学

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单孔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探讨和临床应用;组织工程气管的基础研究

段亮

8

外科学

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代谢机制研究;新型抗肿瘤纳米材料;通仓交融手术室的应用

周晓

9

外科学

胸部肿瘤、生物纳米材料

杨洋

10

外科学

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慢性移植物失功的免疫学和非免疫学机制研究;肺癌外科: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肺癌免疫微环境的基础研究

何文新

11

肿瘤学

胸部肿瘤的精准诊疗

任胜祥

12

肿瘤学

肺癌免疫治疗、精准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耐药机制与对策;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

苏春霞

13

肿瘤学

肺癌早期诊断策略探索;肺癌精准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肺癌转化研究及医工交叉研究;小细胞肺癌相关研究;肺癌相关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研究;肺癌多组学研究;肺癌可视化研究

何雅億

14

肿瘤学

肺癌微环境;肺癌免疫治疗;肺癌靶向治疗

吴凤英

15

肿瘤学

肺癌靶向治疗耐药的处理和肺癌免疫治疗的预测

张洁

16

肿瘤学

肺癌微环境;肺癌免疫治疗

陈晓霞

17

肿瘤学

肺癌的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肺癌免疫微环境的调节、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抑制肺癌干细胞、抗肿瘤药物研究

杨勐航

18

肿瘤学

肺癌早诊技术创新与精准治疗体系构建;抗肿瘤治疗心脏相关毒性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体系构建

侯萌

19

肿瘤学

肺部肿瘤精准放疗;肺部肿瘤放疗与免疫/靶向等的联合治疗、AI在肺部肿瘤精准放疗中的应用

许亚萍

20

肿瘤学

肿瘤学;放射治疗学;肿瘤放疗抵抗与免疫微环境;肺癌脑转移;肺癌靶向治疗;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

宫晓梅

21

肿瘤学

肺部肿瘤精准治疗;肿瘤免疫及肺癌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王丽新

22

肿瘤学

肺癌的精准诊治

鞠立霞

23

内科学

肺癌、感染等呼吸病的多学科诊治研究和患者全周期管理

张哲民

24

内科学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病原微生物特性的研究,主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褚海青

25

内科学

呼吸病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梁硕

26

内科学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病原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李冰

27

内科学

纤维化性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张苑

28

内科学

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

高永华

29

内科学

慢性气道疾病和间质性肺病;医政管理

曹卫军

30

内科学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精准诊治策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沙巍

31

内科学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范琳

32

内科学

天然免疫信号传导及宿主与分枝杆菌相互关系结核病新型诊断技术与治疗新策略;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发病易感基因及其机制

孙勤

33

内科学

肺血管疾病尤其是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准诊治策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王岚

34

内科学

肺动脉高压、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性、右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吴文汇

35

内科学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相关研究;肺脑轴在肺血管疾病研究中的作用机制非编码RNA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袁平

36

麻醉学

围术期脏器保护;急性肺损伤保护;胸科手术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吕欣

37

麻醉学

围术期器官损伤/器官保护;肺移植围术期肺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炎症反应调控;胸科手术麻醉ERAS的临床研究;

温宗梅

38

检验诊断学

细菌耐药机制及致病机制的研究

余方友

39

放射影像学

肺部疾病影像诊断与分子影像学

史景云

40

放射影像学

肺癌影像与人工智能的医学应用

孙希文

41

临床病理学

胸部病理诊断及肺癌亚型转化的机制研究;生物标志物及耐药机制研究

侯立坤

42

超声医学

超声新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包括介入超声、超声造影、医工交叉(人工智能、材料)等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

王茵

43

基础医学

细胞应激与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

刘海鹏

44

基础医学

免疫通路分子的新功能和机制研究

戈宝学

45

基础医学

结核性肉芽肿免疫调控机制及对策研究;结核杆菌与宿主动态互作研究

杨华

46

基础医学

结核菌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王琳

47

基础医学

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

郑瑞娟

48

基础医学

宿主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结核病的免疫辅助治疗/CAR-T细胞研究结核感染微环境中的免疫组分的组成及功能研究;结核感染微环境中微生物(组)对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

沈洪波

49

基础医学

肺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药理学 肺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肺血管疾病的免疫生物学研究

张锐

导师简介

 

1.陈昶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1. 胸部肿瘤方向;2. 组织工程方向;3. 智慧医疗方向。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上海肺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重中之重”呼吸病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胸外科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

1.肺癌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

2.人工智能及多组学肺癌诊疗及转化研究

3.肺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

4.组织工程气管研发及临床应用研究

科研业绩:

享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工匠。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信部“揭榜挂帅”人工智能创新任务、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面上项目等。以通讯及共同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194篇,包括J Clin Oncol,Science Transl Med,Nature Communication, Eur Respir J,Radiology,J Thorac Oncol, JAMA Surg等国际著名期刊。获发明专利58项。先后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

团队简介:

攻关团队长期从事肺部肿瘤在内的病种诊疗体系构建研究,围绕临床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微磁力、固有免疫识别分子功能机制及可视化等方向持续开展科研攻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科技部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及培育项目、面上项目10余项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现有导师10位,博士生42名,硕士生20名。


2. 张鹏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外科学,肿瘤学

(博士后可接受专业:临床医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胸外科带组主任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

胸部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科研业绩: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等项目。获得2018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Cancer Cell、Nature Genetics、Immunity、Genome Biology、Genom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Cancer Research、Nucleic Acid Research等权威杂志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

团队简介:

擅长胸部疾病的微创外科及精准综合治疗,对于局部晚期肺癌的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有独到的体会。发起和参加了多项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新辅助和靶向新辅助临床研究,以及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新辅助临床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团队聚焦于肺癌免疫、靶向治疗的相关免疫微环境动态变化开展基础研究,探索肺癌免疫逃逸与进展的相关分子调控机制。


3. 姜格宁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胸外科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临床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肺癌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专科分会前主任委员 (首届、第二届)、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 Member、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外科杂志编委等

荣誉称号: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十佳医生、第五届人民名医“卓越建树”

研究方向:

肺癌、气管外科、肺移植、纵隔/胸壁肿瘤、胸膜间皮瘤、肺部难治性感染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基础转化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科研项目1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市科委、市卫健委、申康等重大课题等。发表论文592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7篇,其中IF>10分9篇(Journal of Infection, JAMA Oncology和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胸外科三大核心期刊(JTCVS、ATS、EJCTS)论文30篇,中华系列论文82篇。主编、主译《肺外科学》《肺移植》等专著二十部,并担任十余部胸外科著作副主编及编委,包括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六部。制定并发布国内及国际专家共识七项。曾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3次)、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2次)等各级奖项16项。

团队简介:

团队致力于胸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及基础转化研究。团队依托全世界最大的单体胸外科临床治疗中心,在肺癌、微创外科、气管外科、肺移植、纵隔/胸壁肿瘤、胸膜间皮瘤及肺部难治性感染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领域开展了长期深入工作,推动了相关领域多项临床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理念的转变。团队依托同济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组织工程气管、肺损伤/肺保护及生物材料等方面开展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应用的全链研发,取得了诸多成果。团队立足于胸外科临床疑难问题,聚焦于构建新技术/理念/方法,产出引领性原创成果,专注于培养学科人才,期望促进我国未来胸外科临床技术水平和基础研究水平的发展。


4. 赵德平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外科学(胸外科)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抗癌协会肺部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胸外科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微创外科工作组组长,上海市级医院胸外科专科联盟负责人、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

肺癌和胸腺上皮肿瘤的微创外科转化研究和肿瘤演进机制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2项)、上海市卫健委等多项课题。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含共同)于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80.5分。作为主编撰写《胸外科疑难少见病例临床实践》一书,参编专著五部。多次受邀于美国胸外科协会年会(AATS)、欧洲普胸外科年会(ESTS)等国际会议发言。先后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8年)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等多个奖项。

团队简介:

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保持长期合作,围绕早期肺癌微创外科临床及转化研究、新型抗肿瘤药物设计及开发、胸腺上皮肿瘤演进机制研究、医疗辅助器械研发及应用等方向持续科研攻关。团队累计发表SCI论文30余篇,多次受邀于国际会议发言。


5. 王海峰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外科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

胸壁外科重建、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早期肺癌的外科诊治、气管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上海市科委课题“内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对供体肺保存过程中肺组织炎症和损伤的调控作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研究课题“多用途模块化胸骨组合假体系统用于胸骨重建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一项前瞻性、随机、单中心研究”等。在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Advanced Materials, 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肺外科学》等学术专著3部,获批“胸骨重建用组合式假体”等专利授权2项。

团队简介:

团队致力于胸壁切除重建假体的研发和手术方式的研究,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早期肺癌的外科诊治、气管外科的基础及临床相关研究。


6. 谢冬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胸部肿瘤学、人工智能研究、气管及胸壁组织工程学研究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IASLC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会员、AME学术沙龙委员、EACTS(欧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会员、ESTS(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会员、STS(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会员、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胸外科康复学组副组长、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肿瘤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市胸外科分会委员、CSCO微创肿瘤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委员会青年委员。

研究方向:

胸部肿瘤学、胸部疾病的人工智能、胸部疾病组织工程人工材料学

科研业绩:

主持各级课题10余项,个人获资助200余万,参与多项科技部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市科委重大项目。在国内外胸外科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中华杂志40余篇。

团队简介: 

团队致力于胸部肿瘤的精准外科研究、胸部疾病诊断的人工智能研究(影像、病理),以及胸部疾病的大数据研究。


7. 段亮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胸外科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肺癌气管工作组副组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外科学组委员

医学健康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临床学组委员

医学健康促进会感染分会外科学组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包括:

1.单孔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探讨和临床应用

2.组织工程气管的基础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代表性研究结果23篇。

团队简介:

本团队主要从事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包括单孔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探讨和临床应用, 组织工程气管的基础研究。

气管脱细胞基质被认为是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最理想的支架材料。我们创造性引入激光打孔技术可以得到多孔结构的气管脱细胞基质,不但克服其结构致密孔隙率低缺陷,还可以显著提升脱细胞效率,降低脱细胞过程对气管基质的成分和力学性能损害。更重要的是,我们利用激光打孔脱细胞基质成功在体外和体内构建出具有足够力学强度的气管软骨组织。该成果发表于著名生物材料杂志ACTA BIOMATER。此外,构建具有结构和生理仿生的气管组织一直是国际性难题。我们巧妙地采用环状结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具有软骨环与结缔组织环交替连接的高仿生气管构建,并且验证其能成功修复长段气管缺损。单孔胸腔镜段切缺乏规范以及纵隔淋巴结清扫难度大的难点,我们总结了单孔胸腔镜段切手术的临床病理资料,论证了单孔胸腔镜段切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推出后纵隔胸膜牵拉法降低了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难度,使单孔胸腔镜手术安全易行。


8.周晓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外科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常委

上海市医院协会第一届医院建筑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一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常务委员

第一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医院环境监测与运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研究方向:

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代谢机制研究,新型抗肿瘤纳米材料,通仓交融手术室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卫健委项目等课题10项。主持《通仓交融手术室建设标准》的起草。在Lung cancer,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Journal of Cancer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批“一种手术室三维可视化操作系统(第一完成人)”、“通仓交融手术室(第一完成人)”、“一种医用防护品的杀菌消毒设备(第二完成人)”及“一种移动式负压手术室(第一完成人)”,专利授权4项。

团队简介:

团队致力于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代谢机制研究,新型抗肿瘤纳米材料,通仓交融手术室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等研究。


9. 杨洋

主任医师、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外科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欧洲胸外科学会(ESTS)会员

国际胸外科学会(STS)会员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体视学学会智慧医疗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

Science Bulletin期刊编委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杂志主编

研究方向:

胸部肿瘤、生物纳米材料

科研业绩:

国家杰青,荣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青年首席科学家,2023年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科研项目,并入选上海卫生系统“新优青”。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Advanced Materials、PNAS、Angew. Chem. Int. Ed.、Biomaterials、Nano Lett、Adv. Sci.、Sci. Bull.、Small、Small Methods等国际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70余篇。并获得2018年度西班牙Rafael Hervada基金会和西班牙卫生部联合设立的唯一一项San Rafael奖,欧洲胸外科学会DGT Travel Grant奖、菁青化学奖、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技奖、上海青年科技英才。

团队简介:

团队有临床医师4名,年主刀胸外科手术2000余台,科研人员3人,技术员2名,其中博士学历4人,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博士后4名,在读博士生12名,硕士生3名。独立开展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单孔胸腔镜外科手术,早期肺癌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基于肺癌分子分型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生物纳米材料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及组织器官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10.何文新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外科学(胸外科)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肺移植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青年委员和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研究方向:

1、 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慢性移植物失功的免疫学和非免疫学机制研究。

2、 肺癌外科: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肺癌免疫微环境的基础研究。

科研业绩:

2011.6-2012.6在美国麻省总院胸外科进修学习气管外科和胸部肿瘤外科。长期从事肺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上海市科委等基金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先后在J Thorac Cardiovasc Surg,Eur J Cardiothorac Surg,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肺外科学》、《胸外科疑难病症诊断决策》第二和第三版、《胸外科手术学》等多本专著。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

团队简介:

团队与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保持长期合作,致力于探索器官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及治疗药物。与复旦大学生科院密切合作研究肿瘤微环境与早期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团队累计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资助,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上海医学科技奖。


11.任胜祥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

国际肺癌联合会(IASLC)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常委/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新药研究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第二批肿瘤消融治疗培训基地负责人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委员会常委/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老年肿瘤防治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青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

胸部肿瘤的精准诊疗

科研业绩: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申康中心等10余项课题资助, 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东方英才、曙光人才、浦江人才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10)、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10) 、US-CACA 学者、IASLC 学者奖、IASLC 肿瘤治疗团队奖及上海市医疗系统“银蛇奖” 等,致力于晚期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耐药机制以及免疫联合治疗模式的研究。已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以通讯或第一(含共同)作者在Ann Oncol、J Exp Med、Sci Adv、Nat Commun、 JTO、 CCR 、CIR、JHO等发表SCI论文80余篇,H指数46,他引9098。

团队简介:

研究团队立足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和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学科带头人周彩存教授一直致力于肺癌靶向治疗、抗血管治疗、免疫治疗及临床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 Oncology、Cancer Cel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Annals of Onc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著100余篇,所有发表论文被他引超过16,000余次。肺癌个体化治疗取得的部分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12. 苏春霞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肿瘤科/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美中抗癌协会(USCACA)执行委员、国际肺癌联盟全球多学科实践标准委员会(IASLC-GMPSC)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委会副主委、CSCO转化专委会副秘书长、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中国医促会肿瘤免疫治疗学分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委会副主委、泛长三角胸部肿瘤联盟专委会秘书长、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青委

研究方向:

肺癌免疫治疗、精准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耐药机制与对策、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总经费3000余万元;作为PI或Sub-PI主持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20余项;作为执笔人连续5年执笔全国性肺癌指南/共识,包括《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及《上海抗癌协会肺癌筛查指南》,获得专利2项。以第一/通讯(含共同)作者在Lancet Respir Med, J Thorac Oncol,Int J Surg,J of Nanobiotechnology,BMC Medicine,Eur J Cancer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相关成果在世界肺癌大会、CSCO年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20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奖(科普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一等奖、第四届上海“医树奖”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21年度肿瘤科研专家提名榜·呼吸系统肿瘤榜·卓越创新奖等。获上海市优秀杰出青年医师、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苏州大学“杰出校友”、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评为“人民好医生(肺癌领域)金山茶花优秀典范专家”。

团队简介:

肿瘤科是集临床诊疗、转化研究、基础科研为一体的肺癌研究团队,在肺癌早期诊断、晚期肺癌的精准领域国内领先,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多学科协作能力提升项目牵头单位、上海市卫健委肺癌协同创新集群牵头单位。苏春霞教授担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及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分管肿瘤科教学和科研任务,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建立肺癌液态活检的精准技术和方法、创建基于肺癌分子分型的快速诊疗体系、阐明EGFR突变免疫微环境特征、免疫治疗相关肺毒性的精准诊治和机制探索,以及肺癌不同转移部位(脑、骨、肝)的治疗策略探索。


13. 何雅億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市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临床研发中心主任

上海市质谱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化中心主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

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负责人

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青年智库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学者奖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35 under 35 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上海市曙光学者

上海市浦江人才

上海医术奖青年科技创新奖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上海抗癌科技奖二等奖

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银蛇奖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会科普与信息传媒工作委员会 委员

CSCO 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 秘书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罕见病专委会 副秘书长

CSCO 青年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 委员

CSCO研究基金会评审专家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指南组成员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期刊编委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英文)》(CMJ PCCM)期刊编委

CSCO、ASCO、ESMO及IASLC会员

研究方向:

1. 肺癌早期诊断策略探索

2. 肺癌精准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3. 肺癌转化研究及医工交叉研究

4. 小细胞肺癌相关研究

5. 肺癌相关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研究

6. 肺癌多组学研究

7. 肺癌可视化研究

科研业绩:

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揭榜挂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纵向及横向课题十余项,以第一/通讯(含共同)在Nature Cancer、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Engineering和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其中IF>10的论文16篇。参编中英文论著Lung Cancer(2021,副主编)和《肺癌》(2021,副主编)2部,还应邀参加《临床研究经典案例分析》(2021,副主编)和《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2020,编委)的编写工作。应邀参加中国临床肿瘤学年会(CSCO)、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欧洲临床肿瘤学年会(ESMO)、世界肺癌大会(WCLC)和日本肺癌学会年会(JLCS)等学术会议,进行了口头汇报及壁报展示,获得了参会同行的认可。目前担任CSCO研究基金会评审专家、《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英文)》(CMJ PCCM)期刊期刊编委。作为指南专家组主要秘书参编了《2019年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及2020年至2023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参与了《2019年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和《2019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工作;入选了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青年智库、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学者奖、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35 under 35 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和上海医术奖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上海抗癌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

团队简介:

何雅億教授团队指导在读博士生7名,硕士生2名。团队长期聚焦肺癌的临床、转化及基础研究、肺癌精准诊疗、肺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早期诊断和转移机制探索和肺癌诊治的新材料研发,采用“临床-转化-基础-临床”模式,团队成员完成多项肺癌基础及转化研究,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临床工作中,每年诊治患者2000余例,其中新诊肺癌患者600余例。每年完成肺穿刺500余例,气管镜200余例。在临床工作的同时,团队成员主持并参与多项基金及课题,并进行肺癌转化相关研究。


14. 吴凤英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肺癌专委会办公室主任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Lung Cancer: Targets and Therapy》副主编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罕见靶点精准诊疗专委会常委

CSCO Young青年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靶向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女医师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专委会会员

CSCO肿瘤基金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

肺癌微环境、肺癌免疫治疗、肺癌靶向治疗

科研业绩:

聚焦肺癌精准诊治和转化研究,首次系统描绘我国晚期肺癌单细胞图谱,从单细胞层面描绘我国晚期肺癌免疫微环境特征,揭示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个体异质性,发现髓样中性粒细胞亚群在肺癌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免疫新靶点探索提供方向,相关研究以一作发表于Nat Commun;首次发现磨玻璃结节样肺癌不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单细胞水平明确T细胞浸润少是其原发耐药关键机制,为早期肺癌免疫治疗精准筛选获益人群提供依据,相关研究以一作发表于Clin Trans Med。阐明肿瘤微环境中分子、细胞间的复杂调控关系,为免疫治疗提供新靶点相关研究以共一作/一作发表于Clin Cancer Res和Mol Cancer Res。发现IGF-1通过MEK/ERK调控免疫检查点B7-H4分子表达,重塑免疫微环境,为免疫治疗提供新靶点,相关结果以共一/通讯发表于Oncogene,Cancer Lett。

团队简介:

团队现有博士生3名,专职科研人员2名,临床医师3名。


15. 张洁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肿瘤医师协会青委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肿瘤生物标志物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

肺癌靶向治疗耐药的处理和肺癌免疫治疗的预测

科研业绩:

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已经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 其中单篇文章的最高影响因子为18分;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3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发起2项IIT临床研究 。

团队简介:

本团队由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内科和放疗科的主任医师及上海市肺科医院中心实验室高级研究人员组成,带领多名博士、硕士和医学本科生开展肺癌靶向治疗耐药机理的基础研究、肺癌免疫治疗预测方法及预防肺癌放疗后肺间质肺炎发生的临床研究。


16. 陈晓霞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CAPHH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慢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初保胸部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肺癌微环境、肺癌免疫治疗

科研业绩:

聚焦肺癌精准诊治和转化研究,申请者及其课题组长期从事NSCLC免疫治疗的转化和临床研究工作,在NSCLC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耐药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首次报道了KEAP1在泛瘤种中的表达率及其对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2)率先报道了抗生素的使用对中国晚期肺癌患者接受抗PD-1/PD-L1抗体治疗疗效的影响;3)大样本研究分析确定了PD-L1高表达与EGFR突变的关系,及其对EGFR-TKI治疗疗效的影响;4)荟萃分析明确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以预测晚期NSCLC患者接受抗PD-1/PD-L1抗体治疗的疗效;5)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报道了ARID1A在泛瘤种中的表达率及其对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6)回顾性研究分析确定了PD-L1和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SCL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7)开展了NSCLC免疫治疗单药或联合其它治疗策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多次在世界肺癌大会、欧洲肺癌年会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等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和壁报交流;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含并列第一/通信)在J Thorac Oncol,Cancer Biol Med,Transl Lung Cancer Res和Lung Cancer等SCI收录期刊10余篇,以合作作者在Cancer Immunol Res,J Hematol Oncol等杂志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

团队简介:

团队现有博士生2名,专职科研人员2名,临床医师3名。


17. 杨勐航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学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罕见靶点精准诊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呼吸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

亚太医学伦理委员会(FERCAP)培训员

研究方向:

肺癌的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肺癌免疫微环境的调节、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抑制肺癌干细胞,抗肿瘤药物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同济大学教育教改课题3项,发明专利2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课题,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团队介绍:

团队致力于肺部肿瘤诊断及综合治疗,现有专职科研人员2名、研究生2名、博士后1名,是一支朝气蓬勃的科研创新团队。主要从事肺癌的基础、临床及转化研究,以及抗肿瘤药物研究,取得系列科研成果。


18. 侯萌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香港大学荣誉导师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数理学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治委员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青年委员

FACO,CSCO会员

研究方向:

肺癌早诊技术创新与精准治疗体系构建;

抗肿瘤治疗心脏相关毒性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体系构建;

科研业绩: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基金,浙江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青年创新人才项目等;获得浙江省医坛新秀。作为通讯作者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Cell death & disease等国际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

团队简介:

长期从事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致力于肺癌早诊技术创新与精准治疗体系构建与抗肿瘤治疗心脏相关毒性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


19. 许亚萍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放疗科主任;省部级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上海市医学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SBRT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靶向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华人医师协会放疗协作组(CRTOG)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RTOG肺癌工作会员会副主任委员、CRTOG放疗免疫工作委员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CRTOG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胸部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及《肿瘤学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肺部肿瘤精准放疗、

肺部肿瘤放疗与免疫/靶向等的联合治疗、

AI在肺部肿瘤精准放疗中的应用。

科研业绩:

主要从事肺部肿瘤的精准放疗和以放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早期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局部晚期肺癌以放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放疗与化疗、放疗与靶向、放疗与免疫等)、以及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与免疫联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30余次在WCLC、ASCO、ASTRO、ESMO、ISDE等国际学术大会上作学术交流。主编/副主编专著4部、主译专著4部、牵头执笔发表专家诊治共识1部、参编专家共识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校局级及院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或作为分中心PI参加多中心临床研究20余项。获得包括“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奖三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在内的各类奖项10余项。

团队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放疗科近年来放疗患者服务量居上海市前三位,年收治肺部恶性肿瘤患者5000余人次。团队由65名医务人员组成,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生导师2名,临床研究PI 3名。目前有博士后3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3名。放疗科设备先进还具有强有力的软件设备为放射治疗的精准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利用高度整合、高度自动化、高度智能化的放疗技术的优势,将放疗从传统“精确放疗”进一步升级到了“智慧精准放疗”。近年来,在肺癌精准放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发展迅速。目前科室正在牵头或分中心参与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临床研究20余项。开展放疗新技术1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同时科室还是全国肺癌放疗靶区勾画培训基地和上海市放射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


20.宫晓梅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放疗专委会青委会秘书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分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肿瘤学;放射治疗学;肿瘤放疗抵抗与免疫微环境;肺癌脑转移;肺癌靶向治疗;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

科研业绩:

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肺科医院优秀骨干计划,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肿瘤放疗抵抗与免疫微环境,肺癌脑转移,肺癌靶向治疗,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人才发展资助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课题6项、上海市卫健委课题2项,同济大学“医学+X”交叉研究培育项目1项,肺科医院临床研究重点发展人才培育计划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单篇SCI影响因子21.1分,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经常受邀在WCLC、ESMO等欧美肿瘤年会上做学术交流,相关摘要被国际顶级杂志JCO、JTO等收录,参编《新编肺癌综合治疗学》和《肺癌生物靶向治疗》等著作4部。

团队简介:

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肿瘤放疗抵抗与免疫微环境,肺癌脑转移,肺癌靶向治疗,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长期从事肺癌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治疗理念先进,注重放疗新技术的研发运用,擅长肺部小结节、肺癌早期诊断,肺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肺癌同步放化疗。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主要证实PD-L1促进肺癌放疗抵抗,放疗联合抗PD-L1抗体提高放疗疗效。其相关研究已在J Thorac Oncol、J Immunother Cancer、Int Immunopharmacol及Front Oncol等杂志发表。获得了肺癌放疗抵抗细胞株,建立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平台及放疗抵抗、肺癌脑转移动物等模型。


21. 王丽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肿瘤学专业

现任职务: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党支部书记

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引领人才,上海市科委白玉兰人才

美国西奈山医学院Mount Sinai访问学者

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医药一体化分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肺康复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

上海市传统医学工程协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肿瘤精准医学委员会常务理事,

CSCO中西医结合肿瘤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膏方分会常务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评审专家,

上海市科委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

肺部肿瘤精准治疗、肿瘤免疫及肺癌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科研业绩:

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创新引导项目、上海市申康中心临床创新项目、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等20余项课题研究,累计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先后受上海市科委白玉兰人才,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引领人才项目资助。主要研究论文30余篇,SCI影响因子40余分,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二等奖一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执笔专家共识3项。

团队简介:

团队长期从事肺癌免疫与肺癌精准治疗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在延缓肺癌靶向耐药、提高肺癌术后无病生存期、预防复发和转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聚焦中医药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探讨其抗肿瘤免疫机制。炎癌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数智化肺结节中西医结合MDT全程管理和多模拟态预警及疗效模型的研究。针刺镇痛及针灸提升肿瘤免疫应答率的免疫机制研究。


22.鞠立霞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中西医结合医学/肿瘤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曾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各访学一年。目前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传统医学工程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女医师协会肺癌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兼任Lung cancer等多家SCI杂志审稿人。

研究方向:

肺癌的精准诊治

科研业绩:

出版专著一本,发表论文20余篇, SCI多篇,多篇文章被国内外知名肿瘤大会如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欧洲肿瘤年会(ESMO)、世界胸科大会(WCC)、中国临床肿瘤年会(CSCO)等收录并做大会演讲交流。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及医学引导项目等。

团队简介:

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肺癌的个体化精准诊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研究,包括中医药在靶向或免疫药物治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机制,中医药在肺部结节治疗中的作用等,相关研究已在Front Oncol、Lung Cancer等杂志发表。


23. 张哲民

教授、博士后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临床医学、免疫学、公共卫生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综合诊治中心主任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管理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评审专家

中国康复医学会营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职业健康监护质控中心主任

上海市杨浦区医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中西医结合分会急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研究方向:

肺癌、感染等呼吸病的多学科诊治研究和患者全周期管理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3项,卫建委课题1项和申康课题2项。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30余篇,IF >10分 2篇。获202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0年上海医院协会管理创新三等奖,获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

团队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是肿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上海市肺癌综合诊治标准化模式示范单位。团队涵盖医院肿瘤相关学科,包括肿瘤科、呼吸科、放疗科、胸外科、中西医结合科、营养科、病理科、检验科等科室,以及医院相关职能部门。


24. 褚海青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呼吸病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主任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转化医学专业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内科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院协会重症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病原微生物特性的研究,主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科研业绩

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以及耳念珠菌在全身感染过程中适应性多细胞形态的快速进化机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上述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AAC、JCM、JID 、EMI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国家指南“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Science、Nature Microbiology等期刊引用。同时也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共9项,课题总经费累计500余万元。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优秀导师,上海市优秀发明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第二届仁心医师提名奖,上海市“最美女医师”提名奖等市级荣誉10余项。

团队简介

团队依托的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专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示范单位、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也是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首批呼吸危重症专培基地,上海市首批呼吸专培基地、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单位。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呼吸病学)排行榜全国第八,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呼吸科声誉排行榜获提名。团队致力于病原微生物(NTM、细菌和真菌)与肺部感染的研究,尤其在NTM肺病诊疗和NTM耐药机制研究方面具有特色。目前有教授3人,博导3人;临床医师10人;在读研究生11人,每年新招录研究生≥3人,在研课题经费500余万元。


25. 梁硕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内科学(呼吸内科)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兼秘书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防治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研究型医院协会主动健康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一届青年委员及感染学组秘书

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杨浦区医学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

呼吸病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聚焦肺真菌病的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卫健委临床研究面上项目、中央高校专项资金、市疾控政策研究等研究。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中华医学会全国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优秀英文论文奖、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优秀论文奖。已授权国家专利3项。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得上海市优秀呼吸医师、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首届“明日之星”、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之星”等称号。


26. 李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呼吸病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内科专科分会委员会青年委员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IF 2.4) 副主编

研究方向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病原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科研业绩

致力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部感染的研究,尤其以NTM肺病诊疗和NTM耐药机制的研究为特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师、上海市卫健委优青等人才项目。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26篇,中科院I区7篇,JCR I区杂志14篇。

团队简介

团队依托的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专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示范单位、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首批呼吸危重症专培基地,上海市首批呼吸专培基地、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单位,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呼吸病学)排行榜全国第八,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呼吸科声誉排行榜获提名。团队致力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部感染的研究,尤其以NTM肺病诊疗和NTM耐药机制的研究为特色,目前有教授3人,博导3人;临床医师10人;在读研究生11人,每年新招录研究生≥3人,在研课题经费500余万元。


27. 张苑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呼吸内科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上海市医学会第十一、十二届呼吸分会青委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胸膜与纵膈疾病学组(筹)委员

上海市第二届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委员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

纤维化性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科研业绩:

专注于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F-ILD)领域的临床及转化医学研究,曾分两度访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ILD中心。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肺纤维化领域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 Respiratory Research等发表SCI论文 20余篇,成果被NEJM等权威杂志正面引用。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及全国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及大会发言,曾获美国胸科协会年会ATS优秀摘要奖(2次)、ATS-ISRD青年医师奖及Travel award(2次)。入选“同济大学优秀青年人才计划”、“上海市肺科医院十佳青年医师”。

团队简介:

所在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肺纤维化领域)在内的多项国家级项目,长期聚焦肺纤维化领域临床及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8. 高永华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呼吸内科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感染学组委员

Eur Respir Rev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

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

科研业绩: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际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英国邓迪大学.苏格兰呼吸中心博士后。截至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Eur Respir J, Chest,AnnalsATS等呼吸领域主流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9篇被国际指南引用,引用次数2274,H指数27。2024年入选“东方英才拔尖”项目,2021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专注于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及慢阻肺等常见呼吸疾病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

团队简介:

依托于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中国支扩联盟和肺科医院等学科平台和丰富的临床资源,致力于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治和转化医学研究。


29. 曹卫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呼吸内科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医务处处长、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烟草病和肺结构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诊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理事、医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院协会医疗质量管理专委会医务学组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VTE防治联盟常务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日间手术管理专业委员会日间化疗学组副组长。

研究方向:

1、慢性气道疾病和间质性肺病

2、医政管理。

科研业绩:

从事呼吸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及医院医政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医政管理能力。从事慢性气道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擅长于基于病种的精细化医疗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期刊二十余篇,参编专著2部,先后主持及参与国自然等各类课题10余项。

团队简介:

本实验团队依托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拥有一支由教授、研究员、副教授、讲师、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的结构合理、实力强大的学术团队,具有雄厚的研究实力。本课题组大部分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且大部分成员已通过GCP培训,并具有GCP培训证书,具备开展临床试验的资质,能够保障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基础实验依托单位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拥有包括共聚焦显微镜、细胞流式分选仪器在内的多种仪器设备,以供实验顺利开展。


30. 沙巍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呼吸病学、结核病学、临床微生物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主任、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感染性疾病(结核病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WHO全球耐药结核倡议小组核心小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结核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防痨协会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专业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防痨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疗促进国际保健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防痨杂志》副主编

研究方向: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精准诊治策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专项、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上海市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结核病科)、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上海申康新兴联合技术攻关等科研项目。作为参与单位负责人,加入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级指南十余部,主编专著5部,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宿主抗病原菌的免疫机制、遗传易感性、新药新方案的临床研究、靶向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耐多药患者宿主导向治疗研究中均有突出贡献。

团队简介:

研究团队包括临床研究团队和基础研究团队。

临床研究团队包括多名具备GCP资格,并且参加十二五、十三五等大型临床项目,有丰富研究经验的医生、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专职研究人员,生物样本专职管理员。长期致力于结核病临床诊断新技术和优化新方案的治疗,和UCLA、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同研发基于纳米技术、生物控制反馈系统(FSC)、基因编辑技术等,对现有的结核病诊治技术进行优化,并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获得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课题资助,提高结核病诊断的准确率,及难治性结核病的治愈率。现已开展多个原研新药治疗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评价研究。现阶段依托重点研发计划,探索基于队列的多维生物标志物和预警技术,发现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宿主易感性及相关机制。

基础研究团队包括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正高)1名,兼职教授2名,中初级专职技术人员数名,该团队具备丰富的免疫学、微生物学研究经验,在国内分枝杆菌基础研究领域具备较高的影响力,聚焦耐药分枝杆菌病免疫和遗传特征和相关机制的研究,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应答特征与宿主靶向治疗靶点开发、重症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易感性的遗传机制,以及分枝杆菌药物压力和免疫压力下的进化等。


31. 范琳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呼吸内科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副主任、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分会副主委、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糖尿病合并结核病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相关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分会副主委、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法防治分会秘书长兼副主委、上海医学会结核病学专科分会副主委委员、上海防痨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科研业绩:

在呼吸内科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及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20余年,2006年通过中国防痨协会选拔考试赴德国柏林访问学者,2010年受人才计划资助赴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感染实验室从事结核病免疫学研究1年,在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创新研究科委课题、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及院内重点课题8项,长期进行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90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组织耐多药肺结核的全国多中心研究多项,实施的大样本队列研究提出组成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效方案的药物推荐意见。主编出版全国首部结核病营养专业的专著,此外还主编出版结核病专著2部、参编结核病专著15部,执笔编写全国结核病的专家共识3部,参与编写专家共识或指南1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

团队简介:

团队聚焦结核病的临床诊治研究及免疫研究两大主线进行。团队中现有在读博士生6名,围绕着责结核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结核病临床诊断新技术、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研究等展开工作,团队在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及治疗方面发表SCI论文20余篇,在结核病临床免疫学研究方面发表研究SCI论文10余篇。


32. 孙勤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免疫学、分子细胞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临床学组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重症专委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青年理事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防痨协会感染控制专业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结核病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研究方向:

1. 天然免疫信号传导及宿主与分枝杆菌相互关系

2. 结核病新型诊断技术与治疗新策略;

3.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发病易感基因及其机制。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专项等课题多项;上海市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9MC1910800)副主任;国家“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主要参与人;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慢性传染病精准综合防治模式构建”重点项目(GWVI-9)骨干人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获得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颁发的“中国结核病创新研究青年学者奖”。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国内外结核病论著40余篇,主编/参编结核病国家级技术规范/指南/专家共识6部,参编结核病相关著作3部,申请专利5项。

团队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是国内最早结核病防治和研究机构,是上海市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等重大项目,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重大项目,具备全国范围内结核病临床、预防和基础研究长期紧密的合作基础。目前结核科是全国结核病患者诊治体量最多的结核专科之一,作为上海市耐多药专家组组长单位,以诊治疑难、危重和耐多药结核病为特色,指导全市耐多药肺结核鉴别诊断及治疗工作。在肺部疑难杂症鉴别诊治、支气管介入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耐药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诊治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依托本单位组建的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结核病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领衔,青年千人、国自然优青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实验室具备进行分枝杆菌细菌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仪器和条件,重点开展了结核病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在Nature、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host & microbe、Cell Discovery、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和Journal of Immunology等重要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33. 王岚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呼吸病学、肺血管病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主任;

上海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罕见病联盟呼吸病学分会第一届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肺血管病专业组成员;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等顶级SCI杂志审稿人

研究方向:

肺血管疾病尤其是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准诊治策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浦江人才项目等各类项目4项。发表代表性论著5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0.53。

团队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于2008年率先在国内建立肺血管疾病的诊治平台。在科技部、卫健委、教育部、基金委等资助下逐渐发展为国内最大的肺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之一。目前年收治肺血管病人量1500人次,年肺血管介入手术1000人次;牵头完成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1项,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4项,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42项,其中作为核心成员参与18项。以中国唯一代表身份参与三届世界卫生组织(WHO)肺高压研讨会制定专家共识,改变国际同行临床实践;并牵头制定我国首个肺动脉高压指南。本中心累计发表SCI论文173篇,被包括Lancet、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他引949次,单篇被引>100次4篇,2021年度全球医院肺血管研究论文影响力综合排名第22位。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21项,其中国家级11项,总资助金额1325万;获批专利19项;主编专著17部;培养国家杰出青年1名,长江学者1名,领军人才1名、百千万人才1名,浦江人才3名。举办肺血管病诊断与治疗进展学习班10届,培养国内外人员2万次。项目组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药学奖三等奖等奖励。


34. 吴文汇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呼吸内科(博士后可接受专业: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分子与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带组副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

福建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美国胸科协会(ATS)会员

Pulmonary Vascular Research Institute (PVRI)会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缺氧和呼吸专业委员会会员

研究方向:

肺动脉高压、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性、右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科研业绩: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迄今发表论文6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Eur Respir J, Hypertension和Thorax等权威期刊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写入中华医学会《2018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和美国胸科协会(ATS)官方指南文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健康差异:行动蓝图》,并被Lancet,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Eur Respir J, Comprehensive Physiology,Thorax等权威期刊正面评述和引用。参编著作2部。先后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高影响力呼吸学术论文奖”,龚兰生青年学者二等奖等。

团队简介:

团队专职科研人员2人,团队长期聚焦于肺血管疾病的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肺动脉高压的精准诊疗、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肺血管重构和右心室重构的机制探讨和靶点筛查。聚焦以上研究方向,采用“临床-转化-基础-临床”有机结合的模式,完成多项创新性研究并得到领域内权威期刊的肯定。团队依托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为国家呼吸与危重症重点专科,国家标准化肺血管病卓越中心、肺栓塞联盟示范单位、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心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组长单位,是国内收治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等肺血管疾病患者最多的中心之一,肺血管介入水平领先,且牵头完成多项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导4人,副研究员2人;临床医师11人,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生4名。


35.袁平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招生专业

  1. 内科学-呼吸病学

  2. 基础医学-血管病机制研究

  3. 康复医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国医药协会呼吸病运动康复分会常务委员,上海神经学会会员,中国医药协会智能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缺氧与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1.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相关研究。

2. 肺脑轴在肺血管疾病研究中的作用机制。

3. 非编码RNA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科研业绩:

近十年来致力于肺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努力创新,注重临床应用和基础实验探索相结合。长期从事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和干预性策略的研究,构建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库,生物标本库,全转录组数据库,遗传数据库以及认知功能数据库,系统性分析了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组学结果,共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 SCI文章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 SCI 文章共70余篇,包括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Hypertension等。共主持8项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项目3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等,此外申请人参与多项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多次在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并获得美国胸科学会国际会议摘要奖等奖项;已获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

团队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全面发展。科室现为同济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同时也是南昌大学与山东第二医学大学的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学科。80%以上的医务及科研人员拥有博士学位。科室成员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学术机构中担任职务,展现了科室的学术影响力和权威性。

每年科室收治肺动脉高压及急慢性肺栓塞患者4000余例,开展各类肺血管病介入手术1000余例/年。科室还主导完成了1项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4项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参与了42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其中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18项。此外,科室作为中国唯一代表,三次参与了世界肺动脉高压研讨会(WSPH),并参与制定国际专家共识,推动了国际同行的临床实践进步;同时,科室还牵头制定了我国首个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

迄今为止,肺循环科已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总资助金额达1325万元;获批专利19项,主编专著17部。科室培养了国家杰出青年1名,长江学者1名,领军人才1名,百千万人才1名及浦江人才3名。科室还举办了10届“肺血管病诊断与治疗进展”学习班,培训国内外人员达2万余人次。项目组曾多次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药学奖,并合作获得了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及北京市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肺循环科教研室承担了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包括同济大学本科、同济大学本硕博贯通班以及WBKS显季生班的大课教学和见习带教工作,获得同济大学多个教学课题的资助,负责同济大学呼吸病病学的全英文教学。带教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包括留学生)。


36. 吕欣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麻醉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麻醉科主任、上海市针麻研究室主任、同济大学麻醉与脑功能研究所副所长、麻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干、上海市心胸麻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主任、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点扶持学科项目负责人。先后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中国研究型人才、全国麻醉医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百强榜、同济大学医学院最美师德师风优秀教师。

担任中国心胸麻醉学会基础与转化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胸麻醉学会胸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模拟教学联盟气道管理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麻醉与围术期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围术期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烧创伤暨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心胸麻醉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术期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委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分会委员、等学术任职30余项。在麻醉学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研究方向:

围术期脏器保护、急性肺损伤保护、胸科手术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上海市科委、卫健委、申康重大临床研究项目等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SCI及中华Top 100收录论文100余篇。主编/主译/参编主编当代麻醉学、麻醉学高级教程、胸外科手术围术期管理指南等著作10余部。作为导师指导学生获得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上海市医苑新星优青、上海市肺科医院优秀青年人才计划、雏鹰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毕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泰禾奖学金、全国年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等各类奖项等30余人次。

团队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是全球最大的肺部疾病专科医院,复旦排行榜全国百强医院。吕欣教授领衔的上海市肺科医院麻醉科是上海市心胸麻醉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麻醉科住院医师规化范培训教学基地、卫生部舒适化医疗基地、附设有上海市针麻研究室、也是同济大学麻醉与脑功能研究所副所长单位、上海市级医院麻醉科专科联盟主要单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全国百强麻醉学科、2023年入选上海市重点扶持学科(麻醉学)。


37. 温宗梅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麻醉学

现任职务: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生命支持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麻醉与围术期学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麻醉技术创新与推广分会委员,上海市麻醉学会气道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病毒学分会临床病毒学组委员,欧美同学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校教师资格评审专家,上海市援黔专家团核心专家,上海市援克拉玛依专家

研究方向:

围术期器官损伤/器官保护;肺移植围术期肺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炎症反应调控;胸科手术麻醉ERAS的临床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健委项目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著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8项;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银奖。

团队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麻醉科以肺部手术专科麻醉为特色,每年完成胸科手术麻醉两万多例,同类业务量国内外领先,肺移植手术麻醉、疑难复杂气管隆突手术麻醉等胸科手术麻醉管理和技术具有高水准和专科特色,在国内率先大规模开展无痛气管镜技术。现有博导3人、硕导6人、教授及副教授3人,其中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卫健委优秀学术带头人、浦江人才、卫健委杰出青年、优秀青年、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科委扬帆计划等人才计划10余人次。上海市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心胸麻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首批舒适化医疗研究基地,上海市科委产学研基地,国家老年麻醉联盟单位。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康临床研究项目、上海市科委、卫健委等各类课题等20余项。在Anesthesiology、Anesth Analg等本专业顶级及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专利60余项。


38. 余方友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技师

招生专业:

临床检验诊断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基础专业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 (感染疾病)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届长三角疑难病原微生物鉴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人兽共患结核病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感染疾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临床检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临床微生物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感染性疾病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细菌耐药机制及致病机制的研究

科研业绩:

先后主持科研课题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2项在研,5项结题);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150余篇;主编、参与编写著作9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一次、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次、二等奖2次、其他厅市科技奖6次。先后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第二及第一层次人才以及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团队简介:

团队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10名。因公留学在加拿大完成学习者1名,在美国完成学习者1名,正在瑞士学习者1名。团队成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22项,近三年累计发表SCI论文40余篇。


39.史景云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委员、中国防痨协会影像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分会呼吸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分会急诊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放射学会委员心胸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影像委员。

研究方向:

肺部疾病影像诊断与分子影像学

科研业绩:

致力于胸部影像的临床、分子影像及功能成像研究多年。在临床研究方面侧重于:肺部疾病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功能成像、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侧重于肺部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研究。近年来承担省部级课题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先后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Clin Cancer Res》、《European Radiology》、《Small Methods 》、《CHEST》、《lung cancer》、《Clinical Lung Cancer》等国外本领域较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篇。主编专著6部。

团队简介:

研究团队现有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名。建立了以肺部疾病研究为主导的多个亚专业研究方向,依托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及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癌免疫实验室,临床及基础研究各项设备齐全、科研经费充足。


40.孙希文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互联网+影像专委会委员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评委

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评委

教育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专家

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委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分会委员

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影像专业评委

上海市教育人才中心高校教师资格评委

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评委

上海市医师学分会放射与核医学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人工智能学组委员

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

上海市肺科医院联合教研室副主任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委

《lung cancer》 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

肺癌影像与人工智能的医学应用

科研业绩:

先后主持科研课题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3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 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篇,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3篇,与其他研究者合作在Radiology、Cancer Letters等著名杂志发表论文多篇。获上海市科技成果奖2次。


41. 侯立坤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病理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行政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上海市病理青年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肺癌病理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病理大数据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胸部病理诊断及肺癌亚型转化的机制研究;生物标志物及耐药机制研究;

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等课题五项,获得上海市卫健委“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学项目。在胸部病理及肺癌领域发表SCI论文近20篇如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Modern pathology等杂志。


42. 王茵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招生专业

超声医学

学术任职

中国防痨协会超声专业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超声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委员兼超声学组 副组长;

亚太基层卫生协会超声分会重症超声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医学专科分会委员兼介入学组 副组长;

上海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兼血管与浅表器官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专委会胸部介入学组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专业委员会重症超声学组 常委;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分会远程及移动超声专委会 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专业委员会重症超声学组 常委等

研究方向

超声新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包括介入超声、超声造影、医工交叉(人工智能、材料)等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

科研成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共7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其中SCI 30余篇,单篇最高32.1(Advanced materials)。副主编《新冠肺炎肺部超声检查诊断规范》专著1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


43.刘海鹏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招生专业:

免疫学、肿瘤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结核病快速检测与药物筛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防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委、上海市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第二届医学人工智能管理专委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

细胞应激与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

科研业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

近年来紧密围绕“细胞应激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这一方向,特别是以广受关注的cGAS-STING信号通路为切入点,系统解析其感知细胞应激并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机制,取得了一系列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

1. 发现细胞应激调控免疫应答新机制:包括:1)揭示应激感应关键蛋白cGAS定位于细胞核,并抑制DNA损伤修复、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全新功能与机制(Nature,2018);2)解析基因毒性应激通过PARP1终止cGAS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的机制(Molecular Cell,2022);3)发现cGAS可作为微核受体,清除由基因毒性应激引起的胞质中积累的微核,从而抑制微核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调控免疫微环境(Autophagy,2021)。

2. 开发靶向细胞应激治疗肿瘤新策略:包括:1)建立了成熟的小分子化合物高通量筛选平台(EMBO Reports,2022;授权发明专利 ZL202110875760.7),高通量筛选发现抗血管生成小分子Brivanib可增强化疗药物压力诱导的cGAS—I型干扰素通路活化,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增加化疗敏感性(Cell Reports,2023);2)原创性发现TAK1介导的STING磷酸化在协同促进炎性应激、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作用,为肿瘤的联合免疫治疗提供策略依据(Molecular Cell,2023;入选封面论文)。

团队简介:

主要聚焦细胞应激与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的机制研究,依托医院学科优势,与临床科室紧密合作,开展创新性前沿基础与转化研究。团队负责人刘海鹏教授获得/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以骨干身份参与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项目7项。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于Nature、Molecular Cell(2)、Nature Communications、Autophagy、Cell Reports、EMBO Reports(3)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30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参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研究团队朝气蓬勃,现有助理研究员4人,博士后1人,研究生13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人。团队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卫健委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青年人才’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在站博士后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上海市扬帆计划等人才项目。


44.戈宝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免疫学

现任职务:

教育部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上海市结核病 (肺) 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系主任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专业学术任职: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副主编、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编委、Tuberculosis编委、Pathogens 编委、Microbes & Infection编委、Animal Diseases编委、中国防痨杂志编委、肺部健康与疾病杂志编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常委、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HIV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基础研究组组长。

研究方向:

免疫通路分子的新功能和机制研究

科研业绩:

长期从事免疫通路分子在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和肿瘤中的新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和ESI高被引论文。共在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其中以最后(含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2018, 2020)、Nature Immunology (20008, 2012, 2016)、Cell Host & Microbe (2009, 2023)、Nature Microbiology (2019, 2024)、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 (2021, 2024)、Molecular Cell (2022, 2023)、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a, 2018b, 2019)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3项,获授权8项,开展IIa期临床研究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

团队简介:

由戈宝学教授领衔的固有免疫信号转导团队和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团队是同济大学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追求卓越教师奖、追求卓越学生奖和同济大学“十三五”科研工作先进团队。团队拥有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启明星计划、晨光计划等在内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主持承担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子结核项目、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集成项目等。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受邀在全球结核病疫苗大会、美国Keystone会议、美国免疫学大学、亚洲冷泉港国际会议、美国白细胞学会等国际会议和全国免疫学大会、全国细胞生物学大会、全国微生物学大会等国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交流。


45.杨华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招生专业:

基础医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结核病实验室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科学研究专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基础学组秘书

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

结核性肉芽肿免疫调控机制及对策研究

结核杆菌与宿主动态互作研究

科研业绩:

长期聚焦结核杆菌感染致病机制及转化应用研究,基于小鼠和斑马鱼肉芽肿模型,整合组学分析手段,鉴定出多个在结核性肉芽肿形成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的通路及分子,有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核病诊断新方法及治疗新对策。目前主要利用CRISPR全基因组筛选及多组学联合分析策略,研究结核杆菌与宿主的动态互作及关键因子。主持承担国家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等多个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共计SCI论文60多篇,其中以(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2024)、Cell Host & Microbe(2023)、Cell Discovery(2021)、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2023,2018)等高水平学术期刊。申请发明专利11项,获得授权10项,其中1项进入临床2期研究。参编专著5部。多次在国内外结核病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交流。


46.王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免疫学

专业学术任职:

上海市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青年组候选委员。

研究方向:

结核菌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科研业绩:

长期从事感染免疫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尤其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研究揭示了结核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为抗结核药及疫苗开发提供新的有效靶点。相关工作以(共同)第一及通讯作者相继发表在Nature、Cell Host & Microbe、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Cell Discovery等杂志,部分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项目,获得授权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入选东方英才(青年)、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和晨光计划,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项。


47.郑瑞娟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招生专业:

基础医学(免疫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中国防痨协会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专业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科技创新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基础学组委员

研究方向:

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

科研业绩:

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结核病遗传易感性和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鉴定出多个中国汉族人群结核病易感基因,阐明结核病宿主易感因子的免疫调控机制、开展靶向宿主的抗结核治疗策略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Nature Commun, J Infect Dis,EMBO.R,Front Immunol.等主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与其他研究者合作在Nature、 Nature Microbiology等著名杂志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编专著3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973”专项等多个项目。


48.沈洪波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招生专业:

免疫学,微生物,基础医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高等研究院/医学院研究员、

中国防痨协会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宿主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结核病的免疫辅助治疗/CAR-T细胞研究,结核感染微环境中的免疫组分的组成及功能研究;结核感染微环境中微生物(组)对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

科研业绩:本课题组主要利用临床样本、灵长类动物以及小鼠模型,寻找宿主针对结核杆菌感染的有效保护性免疫应答。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Angew Chem Int Ed Engl, Immunol Rev, Emerg Microbes Infect.,J Infect Dis., Cell Mol Immunol., J Immunol., Front Immunol., Eur J Immunol.等主流学术杂志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近70篇, 申请专利6项,其中4项获得授权。获得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染病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基金,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资助。

团队简介:

本课题组是结核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的团队,致力于从结核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凝练重要科学问题,利用先进的基础研究技术和理论,深入进行机制探究;同时,积极将免疫学基础研究成果服务于结核病的临床治疗。


49. 张锐

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

招生专业

  1. 免疫学  2. 药理学  3. 分子生物学

现任职务及专业学术任职

同济大学高等研究员研究员;

上海市浦江人才;

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

研究方向

1.肺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药理学

2.肺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3.肺血管疾病的免疫生物学研究

科研业绩

一直从事肺血管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专项、面上和青年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和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卫健委面上项目等。主要参与973子课题、重大国合以及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美国胸科协会“国际发展者研究奖”和“最佳摘要奖”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发表国际会议摘要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目。

团队简介

肺循环团队是国内最大的肺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之一,是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心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成员单位、上海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示范性区域协作组组长单位。高级职称7名,博导4人,硕导7人。承担30余项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开展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研究。发表SCI论文300多篇,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10项,青年5项、浦江人才3项,扬帆计划1项,是一个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团队。

课题组招聘广告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制版人: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