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C爸妈
“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作者,太多人指挥你如何养孩子,却从没人教你如何做父母,加入我们一起少走弯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都市现场  ·  知名男演员现身江西:“回老家了!” ·  21 小时前  
都市现场  ·  知名男演员现身江西:“回老家了!” ·  21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玩手机导致2300度近视?进来自查 ·  昨天  
现代快报  ·  玩手机导致2300度近视?进来自查 ·  昨天  
长江日报  ·  武汉一部属高校,党委书记调整 ·  3 天前  
长江日报  ·  武汉一部属高校,党委书记调整 ·  3 天前  
黑马程序员  ·  鸿蒙+DeepSeek:一起探索“黑科技”! ·  3 天前  
黑马程序员  ·  鸿蒙+DeepSeek:一起探索“黑科技”! ·  3 天前  
武汉大学  ·  爆改J人!进来领取武大定制计划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C爸妈

开学40天,一半妈妈想辞职?教材改版,最受冲击的果然是这类孩子

CC爸妈  · 公众号  ·  · 2024-10-15 10:38

正文

中秋国庆回姥姥家,一项佛系的CC小姨很反常。

每天坚持把她家远远从孩子堆里费劲扒拉出来,去学英语。

今年新课改教材大换血,远远三年级正好赶上了,然后,主打一个措手不及。

听说读写的要求全都直线升级。

娃还处于 单个字母蹦的阶段,读一个nice得分成四段,写一个you要抬头看三次书,T怎么读?得把字母表从头背一遍,“ABCDE……”

群里聊天,好些妈妈都emo:感觉不辞个职专门辅导,都搞不定这英语了。

尤其是很多人扬言: 新英语教材要淘汰掉一批没有经济实力又没文化基础的父母。

一年级、三年级、初一,真的是妈妈辞职高峰期。

这波英语教材改版,天天听身边人吐槽:孩子被难哭了,家长被打懵了!

翻了翻最新改版的教材,我发现,什么样的孩子受冲击最大?
有四个很关键的要点,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都没做到位,这里给大家提个醒:


一、新教材假定孩子非零基础



拿到新教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老师是直接默认孩子不是零基础。
这还真不能全怪老师。
悄悄告诉大家,新教材拿到手,老师也是懵的。
据说,9月份开学前,英语老师们已经集中培训几天了,可这课该怎么教?
老师们还是懵懵的!
其实,很多老师已经很不容易了,
备课咱就不说了,课下也是积极地找资源,给方法。
可真正要做到游刃有余,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尤其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一直强调 【听说】 从“哑巴英语教育”中成长起来的英语老师们 本身听说就比较弱。
再加上一个老师需要面对四五十个孩子,每节课也就45分钟, 每周只有2-3节课,孩子的英语全然指望课内肯定不行。
课内指望不上,指望课下补课,可行吗?
听一个朋友吐槽:
女儿今年初三,走艺体路线。想着明年要中考,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给孩子狠狠补了补文化课。
英语课线下1v1,每天一个半小时,暑假连上了50天,请的还是资深名师。
然后开学考,成绩出来了——46分。
这届老母亲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以我给CC英语启蒙这么多年的经验看,英语学习没有办法一蹴而就,争得是滔滔不绝,日积月累的复利。
寄希望于每周一两节的课程能稳赢孩子的英语,大概率会失望。
不是说培训机构不好,而是时间长度远远达不到。
《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一书就提出一个学习节奏:
“每天学习一小时,能达到外语中的高水平,每天学习两小时,能达到接近母语的二语水平,每天学习三小时以上,有可能达到母语水平。”
这里的关键词—— “每天”。
一周7天,哪怕每天一个小时学习的效果,也比周末一天学习7个小时要好。
英语学习,最性价比高的模式,还是要回归家庭。
这事儿不是说我花点钱,每周把娃扔课外班2钟头就能解决的。
要想每天达到一定量,还得爸爸妈妈监督起来。
虽然说现在DD的英语启蒙70%外包给了APP确实省妈,但老母亲每日监督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二、听说绕不过去了



网上最近流传的说法是: 新课改后的英语要淘汰掉没有经济实力又没文化基础的家长。
这种说法,也不算空穴来风,因为未来考试中的 听说 绕不过去了,只能硬刚。

去年,北京正式提出英语中考改革, 听力、口语单独考试,机考 ,占总分100分里的40分。

今年,上海传出2025年春考开始,英语听力退出卷面,单独与口语合并考察, 机考,听、口考试单独计35分 (总分还是150)。

听、口考试采用“机考”,这个改变,大家看懂没?

过去的听力考试,能在纸面上看到题干和选项,很多孩子光看卷子上的关键词,连蒙带猜就能猜出七八成。

而之后机考形式的听力考试,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没有题干和选项,孩子直接 听音选择, 这就对孩子听力要求更高了。

还有更难的 听音转述 孩子不仅要听懂,还要能转述说出来,难度不止翻翻。

人机考试肯定会在全国落实,只是早晚的事儿。

30分左右的比重,肯定不能丢。

英文听力最难的点,其实是因为发音不准。听起准的来几句很难。

中国娃发音不准,或者说,说出来的英文都是一股中式味儿,也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英文很多发音位置在汉语里是没有的。

如果身边没有说英语的父母或老师,孩子没法儿观察口型,就get不到单词准确的发音位置。

只要位置不对,发出来的音肯定就不是那个味儿。

二是英文发音很多吞音的。

但咱们的教学模式,都是逐词去读的,如果老师没办法帮孩子拆解这些吞音技巧, 那就算单个词发音在精准,也是搞不定原版听力的。

大家可以听听,同样一句话,前面正常版和后面拆解版的区别。

听说练得还是童子功,6岁前是黄金期,12岁前是关键期,该怎么抓住呢? 又是家长的难题。



三、考察"真实场景应用”的时代来了



这几天,小伙伴们送完孩子,手里都能收到一摞摞传单。
学校门口也被各种补习班的地推围攻了,补习班的话术还出现了这样一派:
“新教材改版了,以后考试都是新题型,孩子上来肯定懵。
我们这专业的老师可以带着孩子熟悉答题的方法和规则。”
这种新题型就是情景交际题,就类似于这种:
考察的是在点餐、去游乐场、去电影院等等场景下,怎么正确应答? 孩子要知道怎么说?
不过, 不管是英语教材,还是英语考试,风向已经很明显了:
英语「应用为王」的时代真的来了。

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的课改,没有放空炮,而是一步步地落地了。未来的英语考察会特别强调:
在真实语境下的英语的应用能力
  • 听:
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刻意放慢的语速,重复放两遍音频,这种很舒服的形式不再有了。
以后的听力,有天南海北的不同口音和语速,背景还可能有各种杂音,孩子们要能从里面抓出关键信息。
  • 说:
不管是人机对话,还是情景交际类文本,
最终目标,孩子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脱口而出或写出地道的英文。
  • 读:
比重和难度也再度加大,并逐步呈现出两种倾向:
1.阅读量增大,涉及的词汇量,阅读的篇幅都增大了。
2.阅读范围更广,包括虚构与非虚构,涉及传统文化、科学、历史等等方向。
3.直接从原文找答案的题型没有了,要有主观的分析和提炼。
写:
也逐步回归写的本质,用于表达的观点、看法,喜怒哀乐等等,承担起自己与世界链接的桥梁作用。
比如,前面的阅读题目做完,写作部分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它更像是一种书面表达。


四、词汇量这个王道,也不再是傻背单词了



所有的语言学习一句话——“词汇为王”。
之前听说有大神通过背字典,搞定了词汇量,也搞定 了英语这门学科。 现在,这种 点状背单词 的方法,彻底行不通了。

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词汇」,而是 「应用词汇」 ,要能恰当的应用于对 应场景中的词汇。

我们能给孩子提供英文交流沟通的生活环境当然最好。

没有的话, 我们可以想办法复刻这个路径,给孩子海量的“听力”输入。

这个“听”有两个前提: 场景化和可理解。

不理解的话,孩子只会 “听而不闻” ,属于无效磨耳朵

就像都知道动画片可以磨耳朵,但是孩子听不懂,也 没有对应的场景,孩子听了不知道怎么用,什么时候用,也就无法过渡到“说”的阶段。

那同样是看动画,如果旁边 坐个 外教真人解说 跟孩子互动、教孩子发音,给娃解说剧情 ,那吸收率立马大大提升!

积累词汇,我们需要去场景中学,到了类似场景中,就可以直接调用出来。

而不是,先背词汇,再背词汇应用的场景,再一一对应,这个反射弧也太长了。

正确的路径是:

第一步:先在真实场景下,完成听说词汇的积累。

第二步:之后,借助自然拼读、分级阅读等工具,完成听说词汇到读写词汇的迁移。

看着是不是挺熟悉的?

一岁前,主要是听;三岁前先会说话;7岁入学后借助拼音、笔画,搞定读写。

是的,咱们语文就是这么学的。

这也是包括英语在内的、所有语言习得的最直接的路径。

很多云姐妹们看到这, 估计 要忍不住了,

  • 英语,要回归家庭,每天学习。

  • 要从听说开始练起,绕不开。

  • 要有真实的应用场景 ,可 咱也没条件带孩子出国住个一两年!

经济实力不足以给孩子无底线的砸钱,又没足够的文化基础可以自己教孩子的 家长,是不是真就没有活路了?

后台已经有不差钱的姐妹疯狂暗示我,推荐外教口语直播课了。

一对一外教肯定是有效果, 不过对于0基础的娃,真的是太烧钱 ,还容易有挫败感了。

最近,我跟「口语星球」的Delia老师聊了聊,感觉普通家庭,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平了。

2019年 Delia及其团队去支援了山区的孩子学英语。

1年时间, 就让 零基础 的山区孩子达到 口语自由。

不仅能全英文讲故事,还能和外教无障碍交流,而且还有一个孩子惊动了UCL的招生官,被资助去游学。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10月17日、18日的上午11: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