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视觉志
有件事很奇怪
很多人被大家熟知的时候
竟然是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
就像前几天刷屏朋友圈的天文学家:南仁东。
在他离去时,我们突然发现,
给这位英雄的关注实在太少太少。
一个不关心英雄的时代,是悲哀的。
而南仁东这样的科学家之外,
另有一群应该被历史铭记的人,
正在随着时间,
随着他们一个个的离去,
悄然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们的名字是“抗战老兵”。
为了让这些老兵获得应有的尊重
有一个人在默默努力。
他叫孙冕
今天我想写下他和老兵们的故事。
在许多人眼中孙冕是幸运的成功人士。
当年他高中毕业不久被分配到广东,
做了一名杂志编辑。那时候他20岁。
谁也没预料到他未来,
会成为中国传媒界的泰山北斗。
1987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彩印娱乐报纸。
1988年,做了中国广告史上第一个名人代言广告。
借此机会,他开起了广告公司,
在90年代初,就成为了一名百万富翁。
后来又创办了《新周刊》
策划出震惊业内的
“97年香港回归专题”
50多岁的时候
几乎登遍了世界七大洲的高峰。
2010年,56岁的孙冕成功登上珠峰。
他这50多年有过很多传奇故事
也遇到过很多挫折打击
但他心里只有一句话:
你总是要活着
生下来这一天你就知道要死,
难道你会因为知道你要死
就选择不去活着了吗?
但是正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却在一群人面前哭得泣不成声。
他们就是抗战老兵
孙冕知道这样一位老兵。
90多岁,是一位远征军战士。
他每月可以到镇子上,领50或者100块钱的补助。
有一次,他去领补助的时候,
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钱没有了。
因为老人的子女拒绝养他
所以老人跟孙子生活在一起。
而老人的孙子,
看到老人没有拿回钱来,
指着老人破口大骂:
“你个老不死的,你还好意思回来。”
这位在敌人的刺刀下,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
没有屈服,没有低下头颅的英雄,
在孙子的羞辱下,
换上了自己一生最干净体面的一身衣服,
在当晚服毒自杀
……
自此,“抗战老兵”这个群体,
闯入了他的视线。
而让这些英雄获得尊严,
成了他决定坚持一生的事业。
“尊严”
对于这些曾经的英雄,
如今竟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有的甚至连活下去,
都已经十分艰难了。
孙冕还见过一位老兵:
生活在2米宽,3米长一个房子里,
整个屋子像是一个灶台。
孙冕不解,
他问:老人家您为什么生活在一个灶台里?
原因很简单
就为了有地方做饭,
老人不得已把屋子当成了灶台。
虽然这让床都染上了黑色,
但能吃饭已经很不容易了。
有的甚至喝水都成问题。
家人冷漠举目无亲
老人已经无力去远处挑水,
只得在家门口挖了个坑,
靠着积蓄雨水过生活。
孙冕还到过一位老人的家,
那是一个羊圈。
老人从羊圈中走出来,
被跳蚤啃咬了满身伤痕。
曾经他们也意气风发,
为抵御外敌抛头颅洒热血。
曾经他们眼中闪烁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气魄。
曾经
……
有位老兵拿出自己年轻时军校的毕业照,
那个时代的青年才俊们,
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屈指可数,
后来却被遗忘在了深山草莽间。
令人震撼的是
许多抗战老兵虽然生活困苦,
但骨子里的军人作风犹在。
每次外人前去探访
他们总是会尽可能把自己收拾妥当,
甚至准备了自己当年满满一盒子的军功章,
兴致十足地讲过去的辉煌。
当年的丰功伟绩和如今的举步维艰
让孙冕百感交集
于是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
发起了救助老兵行动。
他60几岁四处奔波宣传寻找救助
后来团队不断壮大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得知此事,
有的出钱、有的出力,
加入到了一起救助老兵的行动中。
孙冕表面平静但心里很急
是因为时间太短了。
他们救助的速度,
远远赶不上老兵离世的速度。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还健在的抗战老兵仅有几千名,
平均年龄都在90岁
时间不会等到世界记起他们才收回。
很多时候,孙冕和志愿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对不起,我们来得太晚了。”
其实这群老兵们
从来不求能给多少钱的补助。
从来不埋怨家人后代的冷漠。
他们对所有志愿者倾诉最多的一句话,
“70几年,没多少人记得我,
你们能来看我,就是我的荣耀。”
他们眼中没有愤怒,
只有渴望。
他们最缺的不是物质,
而是陪伴。
像孙冕这样的志愿者群体明白
时间太快,生命太短
所以他们不敢停下。
“怕我们哪天将彻底遗忘这些英雄,
怕这些英雄在天的英灵无处安家。”
如今时代在进步
我们的记忆并没有退步
国家和政府还有许多人都在努力
为了这群老兵都在与时间赛跑
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关怀
曾经一位去世的老兵妻子回忆,
在弥留之际,老人哽咽着说道:
志愿者送来的抗日奖章,
是他一生最珍贵的东西。
2015年在国家庆祝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时
我们看到了这些老兵的身影
包括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
华南游击队和当年国民党军队,
所有抗战老兵代表被隆重邀请参加
70多年前,他们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70多年后,他们再一次受邀与共和国的军人参加阅兵。
经过天安门前那一刻,照片右下角一位老兵泪流雨下,忍不住抹泪的样子令人动容。
没想到两年后,大阅兵现场年龄最大的老兵陈廷儒,在今年4月27日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104岁,那最后一次敬军礼为他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所有抗战老兵
常常挂在嘴边一句话:
“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
但其实他们心里有很多话想说
“记得我们曾上阵杀敌
记得我们曾为和平而拼命
记得我们曾是一个军人
记得我不是一个糟老头”
……
天文学家南仁东去世了
人们才发现他的伟大
老兵们年近百岁
背后的生活却鲜为人知
他们还未曾想过老去的样子
就为我们奉献了一生
其实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愿望
请记得我的好
或者
记得我就好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