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取暖生活美学
取暖App订阅号,美好生活新提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取暖生活美学

将垃圾拍出美感 |《犬之岛》中的末世美学

取暖生活美学  · 公众号  ·  · 2018-04-27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授权转载自建筑学院(id:arch-college)


最近热映的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新片《犬之岛》你看了吗?


虽然电影是以日本为背景的,但灵感并不是来源于日本。

2009年,韦斯·安德森在伦敦拍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时,看到那里有个小岛上住满了许多流浪狗。他决定未来做一部和流浪狗有关的动画。

Wes Anderson


这个想法过去了快十年了,现在才完成,期间他拍摄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人们津津乐道于他创建的电影美学,期待着他再一次把的感性色彩和理性结构融合在大银幕中。

布达佩斯大饭店


最终他决定把故事舞台定在日本,他说是因为他对日本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宫崎骏和黑泽明的崇敬。

电影上映前,日本著名的末日概念动画导演大友克洋(前不久他的《阿基拉》还被斯皮尔伯格置入电影《头号玩家》中)为安德森的电影绘制了一幅插画。


大友克洋绘制的《犬之岛》海报


很显然,安德森在电影里的搭建的城市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末日爱好者的肯定。

- 01 -

犬之岛的两个城市

《犬之岛》刻画了两个极端的世界。一个是歌舞升平琼楼玉宇的乌托邦城市Magasaki,另一个是乌烟瘴气无人生还的垃圾岛。

《犬之岛》中虚构出的20年后日本城市 Megasaki


生锈的空中轨道连接着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城市。人们通过轨道把狗全都送到垃圾岛上,让它们忍受着饥饿,疾病,化学废气,钢铁垃圾,而自己在安逸的城市居住。

乌托邦城市 Magasaki


堆满垃圾的“犬之岛”


城市与垃圾岛的连接轨道


虽然乌托邦城市和日本长崎(Nagasaki)的名字很像,但在电影真正隐喻长崎的是垃圾岛。1945年,长崎受到第二颗原子弹的轰炸,成了一个废弃的城市,巨大辐射和化学伤害在此后十几年都控制着这个地方。

而在这之前,这里正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军事基地,在战后完全成为了一个生化堆与钢铁垃圾场。因此,这里被作为垃圾岛的原型有隐晦的政治意味,导演当然没有想挑起那么大的民族悲痛,但是这样的映射让影片里的城市有了更多的戏剧性。


而magasaki城则更像东京。六十年代的东京是日本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的试验田。

导演费尽心思拼贴出来的城市模型就是一个标准的现代主义都市。电影里的城市场景里有150多座建筑,大多数是现代主义的超高层建筑。


真正吸引人眼球的其实是圆形穹顶大楼,原型是京都Kabuki剧院,一座西方折衷式风格的建筑,另外一部非常明显,赖特设计的东京帝国大厦,现代主义成熟期的经典之作,在二战时被摧毁,在六十年代时被完全拆除。


建筑场景当然做得很酷,特别是强烈的黑色,红色和白色的对比。导演对于颜色的把握真的是炉火纯青,即使模型形态上看不出未来主义的端倪,但是仅仅依靠色彩对比,也能把未来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 02 -

颓废美感的构建

乌托邦的城市建筑有迹可寻,但是电影里大部分的场景还是在小岛发生。因此,动画团队一直在寻找表现垃圾场视觉美感的方式。

《犬之岛》中的食物垃圾


大部分的垃圾岛概念来源两个人。

一是葛饰北斋的日本浮世绘风景插画。

十九世纪之前的日本浮世绘作品基本都是柳眉降唇的美人图,但是葛饰北斋找的一种新的方式,他的作品更多的来自田园和底层百姓的生活。这些作品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梵高的《星夜》甚至在他的大浪图像中找到灵感。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1830,图片来源:Ronin Gallery


葛饰北斋《相州江岛》,1829-1833,图片来源:Ronin Gallery


葛饰北斋《摄洲阿治川口天保山》,1832,图片来源:Ronin Gallery


《犬之岛》剧照


另一个是美国摄影大师,Chris Jordan。


他的系列作品《无法忍受的美丽》总是极力地表现人类物质消耗的现状,它们总是锈迹斑斑,充满绝望,但是又特别饱满,有力。

故事的开头,被关押在牢笼里的点点顺着铁轨缓缓落入垃圾岛,镜头突然切换到全景,周围变成这个垃圾方盒叠积的灰色大楼。这段表现与Jordan的那些深灰色的对称摄影仿佛有着很深的联系。

Circuit boards, Atlanta 2004


Boxcar, Seattle 2003


Crushed cars #2, Tacoma 2004


画师Turlough承担了垃圾岛大部分概念设计的工作,他把这些想法画在黑色的纸上,创造大量垃圾岛的风景、概念化的工厂以及机械狗的形态,然后团队再把他们变成真实的模型。


- 03 -

如何创建这两个城市?

《犬之岛》团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模型世界,整部动画完全手工制作。安德森和他的动画团队,是做模型的高手,无论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还是《布达佩斯大饭店》,都采用过小比例模型拍摄出震撼的效果。

《犬之岛》延续了这个优势。他们为电影建造了240个场景,其中一些在电影里甚至只有3、4秒的。每个场景大概5米左右,最大的十多米。

精细的模型


泡沫和纸是城市模型的主要材料,而人和狗部分用了塑料和橡胶。他们基本手工搭建了这些建筑,不过有一些其实是采用3D打印。也就是说,场景布置的过程是传统的定格流程和现代科技结合的形式。


电影里人类城市的构建更多依靠的是日本元素的堆砌。除了前面提到的几栋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顶部立着东京铁塔的超高层建筑,还有大部分的模型是日本传统的住宅,坡屋顶的木结构建筑。


另一方面,小岛的构建困难重重。因为尺度很小,建造垃圾场需要用镊子和一些粘贴工具慢慢叠加。


垃圾的分布也不是随意的,我们所看到的轮胎堆,废弃汽车,黑色的电视屏幕以及大量的机械零件都是被精心布置过的。

精心布置的废墟与垃圾


动物测试工厂在电影里频繁出现,在构建形式美感的过程中,这座工厂和人与狗的剪影共同衬托了末日美学的主张。


- 04 -

禁闭岛,自由岛

安德森知道怎么传达摄影的美学,但是他并非一个真正的日本文化研究者。从整部影片上看,他都是在拼贴日本的元素,而营造出他想象的日本,但实际上这并非真实的状况。

电影完全在他熟悉的伦敦工作室里拍摄,他并没有时刻体验真正的日本,还原日本文化也不是他侧重的事情。


在遭受质疑后,他解释道,这是个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故事。

是的,这几乎可以说是一部西式内核的电影,只是我们固执地想要寻找我们记忆中相似的点。


不管怎样,制作城市模型的工匠精神和极致的理性美学,已经值得我们向他发出赞美了。


//也许你还想看看//

在镰仓,像日影主角一样漫步

别被《马戏之王》骗了,

P.T.Barum可能真的是一个大骗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