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士生师弟,回实验室只想知道他年前是干啥的……看来他只能靠读文献,来恢复记忆了!今天这篇文章挺有意思,讲的是急性肾损伤后,巨噬细胞自噬诱导的蛋白降解。这篇文章就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华峰团队,发表在14.6分的Autophagy上的文章。他们是通过筛选后,发现了巨噬细胞通过自噬,降解了激活炎症的TARM1这个蛋白(当然,这样的自噬应该就不能算是巨自噬了,仅是通过内吞作用降解部分蛋白的过程,不清楚自噬信号通路的话,可以先去看看《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的自噬相关章节复习一下)。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他们通过测序数据发现,在AKI(急性肾损伤)发生后,AKI小鼠的巨噬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相比于假手术的小鼠得到了富集,以此判断,可能在AKI发生后,小鼠的巨噬细胞中产生了自噬(这其实就是归纳法中米勒五法的求同求异法,通过大量数据来分析AKI小鼠及假手术小鼠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与其表型相互绑定,不清楚归纳法和米勒五法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和《列文虎克读文献》)。于是他们就重点关注了AKI小鼠巨噬细胞的自噬情况,通过LC3的荧光染色,他们发现AKI小鼠巨噬细胞中的确发生了自噬。而在不同的AKI模型中(IR,即缺血再灌注诱导的AKI,与IFNγ+LPS诱导的AKI),巨噬细胞都存在有这样的自噬增多的现象:
于是他们构建了一个ATG5特异性缺陷的巨噬细胞小鼠,也就是巨噬细胞自噬缺陷的小鼠。通过这个,他们想要来验证巨噬细胞的自噬,对于AKI的具体影响(这就是柯霍氏法则的验证,通过移除可能的关键因素,来分析该因素对于表型的关联性,在这里就是抑制巨噬细胞自噬的形成,来分析巨噬细胞自噬对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不清楚柯霍氏法则的话,可以去看看《轻松的文献导读》和《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结果发现巨噬细胞的自噬缺陷,会导致小鼠的急性肾损伤加剧,发展成更为严重的急性肾损伤:
而另一方面,自噬缺陷的巨噬细胞,在诱导急性肾损伤后,会表达更多的炎性因子,促进小鼠的肾脏炎症:
于是他们对假设进行了迭代,假设是由于巨噬细胞自噬抑制炎症反应,保护了小鼠急性肾损伤(假设的迭代,就是在已知的信息基础上,对于原有的假设进行迭代更新的过程,现有的证据能证明巨噬细胞的自噬缺陷诱导了炎症的发生,那么自噬可能就是可以抑制这些炎症因子的关键,通过迭代假设,才能更好地推进课题,不清楚假设和假设迭代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于是他们使用了CL(氯膦酸盐脂质体)清出了AKI小鼠中的巨噬细胞,然后分别移植入野生型的巨噬细胞和自噬缺陷的巨噬细胞。结果发现自噬缺陷的巨噬细胞,的确能加重小鼠的AKI症状,及炎症反应:
那巨噬细胞的自噬到底影响了哪些蛋白表达,才导致了这些表型呢?通过对自噬缺陷的巨噬细胞进行了组学分析,他们发现TARM1在自噬缺陷的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而敲减TARM1或者使用竞争性的FC融合蛋白,都能抑制IFNγ+LPS诱导的自噬缺陷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表达。由于TARM1能结合SYK,而SYK可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激活炎症因子转录。于是他们使用了SYK抑制剂以及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来进行了验证,实际上这样的验证并不够严谨(通过这样的下游通路的抑制剂验证,虽然能得到对应的结果,但由于并非直接证据,可能就会造成肯定后件的逻辑谬误,不清楚肯定后件逻辑谬误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那么既然TARM1能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那是否TARM1的表达,会收到自噬的调控呢?于是,他们分别使用了几种不同的自噬抑制剂进行验证,确定了TARM1在自噬被抑制后,蛋白表达的增加:
之前有研究表明,细胞膜受体在被泛素化后,会被转运到内体,然通过自噬降解。那么TARM1如果是通过自噬降解的,那应该还会存在有泛素化的这一个过程,而泛素化的过程,必然要涉及E3泛素化连接酶(泛素化也是蛋白的一种比较重要的修饰方式,通过E3泛素化连接酶对赖氨酸进行泛素化修饰,不熟悉泛素化信号通路的话,可以去看看《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于是他们通过筛选,找到了可以结合TARM1的E3泛素化连接酶,MARCHF1和MARCHF8,当这两个E3连接酶功能区域突变后,则无法诱导TARM1的泛素化。同时,这两个E3泛素化连接酶被敲减后,也同样会影响急性肾损伤后炎症因子的表达:
刚刚也提到细胞膜受体在被泛素化后,会被转运到内体,也就是内吞。于是他们就通过荧光共定位,分析了TARM1是否在泛素化后进入到了内体。在这里他们对TARM1的两个泛素化的赖氨酸位点进行了突变,明确了没有泛素化修饰的TARM1无法进入内体(这里的验证其实是这篇文章中比较严谨的部分),而泛素化是TARM1内吞作用所必需的:
那进入内体后,泛素化修饰的蛋白,是需要被类似p62这样的自噬受体蛋白结合之后,才会进入自噬体的。于是他们通过免疫共沉淀及免疫荧光的共定位,发现TARM1可以与TAX1BP1、p62和NBR1相互结合。结合后,形成了自噬体,最终导致了蛋白的降解。在缺乏TAX1BP1、p62的情况下,TARM1则无法被降解(下图WB的弥散带就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就形成了这样的示意图,IFNγ+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激活了TARM1,TARM1在巨噬细胞中通过MARCHF1和MARCHF8这两个E3泛素化连接酶,促进了泛素化,并被内吞进入内体。内体中的泛素化TARM1被TAX1BP1、p62识别,进入自噬体,并被降解。而在自噬缺陷的巨噬细胞中,TARM1会通过SYK→NFκB信号通路,激活炎症因子转录,加重急性肾损伤:
这篇文章思路是比较清晰的,通过对巨噬细胞自噬的验证,逐渐挖掘出了TARM1这个蛋白,以及其对炎症因子的激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部分验证中,比如在TARM1下游的炎症因子激活的相关通路中,还是有点逻辑漏洞。在E3泛素化连接酶的验证过程中,也存在着肯定后件的逻辑谬误。不过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推进和假设的迭代,都还是不错的。好了,今天就先策到这里吧,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原文,祝你们心明眼亮。
喜欢夏老师讲文献的话,可以点点星标,点点赞,点点“在看”,多分享多转发。
公众号回复“公克”,没事可以翻翻精华帖,里面有不少宝藏工具,当作是科研过程中的一种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哦,科研并不一定要这么无聊又尴尬:
目前夏老师已正式出版11本书,想要的可直接点以下微店小程序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