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对软乎乎的东西毫无抵抗力?| ... ·  昨天  
勤于奋  ·  帮助你的人有可能是害你的人 ·  2 天前  
勤于奋  ·  帮助你的人有可能是害你的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什么?情绪也会“人传人”?丨《情绪传染》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1-19 20:15

正文

作者 | Lydia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寝室、办公室或者家里如果有个人在那垂头丧气,整个氛围都感觉沉闷;在影院看恐怖片,如果有一个人尖叫,其他人也会跟着心跳加速,感受到那种恐惧;看演唱会时身体会随着舞台上明星的表演不自觉摇摆,兴奋又激动......



(图源网络,侵删)



情绪就像空气中的花粉,一旦释放,就能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引发连锁反应。那为什么情绪也会发生“人传人”现象,彼此影响呢?



什么是情绪传染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现有的研究证明情绪能够通过直接交互的方式传染给他人,人们可能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语言表达、动作及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情绪会受到其自身的面部表情以及其他非语言线索的影响[1]。比如,当有人对你微笑时,你也会立刻报以微笑;当看到他人被利器割伤流血时,你会“嘶”一声,好似也感到疼痛。



(图源网络,侵删)



当你遭遇上述任一情境时,你可能正在经历情绪共鸣,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称为情绪传染



情绪感染最早由McDougall于1923年提出,被定义为“由个体共情反应而直接引发的情绪”,即由他人情绪引起,并产生与他人情绪相匹配的情绪体验[2]。但是,相关研究针对“情绪传染是无意识发生的还是有意识努力的结果”这一问题存在分歧,由此将情绪传染区分为“原始性情绪传染”和“意识性情绪传染”[3]



//1.原始性情绪传染


Hatfield等人将原始性情绪传染定义为自动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姿势和动作并与之同步,从而在情绪上趋于一致的倾向[4]。它发生在我们对情绪有意识理解之前,通过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实现。



在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中,当一名球员在最后时刻投进了决定性的三分球,他激动地跳起来,挥舞着双臂,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喜悦。这种胜利的喜悦迅速在队友和观众之间传播。队友们纷纷跑向他,拥抱庆祝,观众席上的球迷们也开始欢呼雀跃,挥舞着手中的旗帜或者球队的标志。这种集体的兴奋和激动情绪,并非所有人都事先计划好,而是在球员投球成功的瞬间,自然而然地被他的情绪所感染,通过模仿他的胜利姿态和欢呼声,共同体验到了那种紧张比赛后的胜利情绪。



//2.意识性情绪传染


而Hofman等人则认为个体情绪传染是有意识参与的过程,这里情绪不仅仅是通过模仿传播的,而是经过个人的认知和情感调节,比如虚假的微笑并不能感染他人。换句话说,情绪传染需要经过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分辨、接收”三步,受到个体高级认知系统调节[5]。



在咖啡馆内,一对情侣气氛紧张。男方试图通过轻松的语气和微笑来缓和气氛,但女方察觉到他的不自然,并不会被这个虚假的情绪所感染露出笑容。而当女方真诚地表达“我知道你最近压力很大,如果你有什么困扰,我们可以一起面对”时,男方被打动,开始坦白自己的压力。女方倾听并给予支持,两人之间的紧张气氛逐渐缓解,他们的情绪才开始真正地同步。



情绪传染有何影响


情绪像流感一般,悄无声息地在人与人之间蔓延。那么情绪传染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1.关系的建立


情绪传染通过促进情绪共鸣和唤起相似经历的记忆来增强个人的共情能力,加强人际关系中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联系,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负面情绪的传染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疏远,甚至怀有恶意的个人可能会利用情绪传染来操纵或控制他人情绪。



//2.氛围和效率


积极的情绪传染可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使他们更加团结、互相支持,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表现[6]。例如,一个充满热情的项目经理能够鼓舞团队成员克服困难,共同面对挑战。但也有研究指出,群体成员之间的情绪传播有时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比如情绪传染可能促使群体集体愤怒,进而引发集体罢工等行为[7]。



(图源网络,侵删)



//3.决策和问题解决


情绪传染可以影响个体的决策过程,积极情绪可能产生更积极的态度。譬如在消费时,积极的情绪传递不仅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购物体验愉快感,还能增强顾客对产品的支持态度。Pugh的研究便强调了情绪传染在顾客与员工互动中的核心作用,共享的情绪会显著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而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决策保守或短视。想象一下,你进入一家餐厅,服务员态度消极、颓废,你或许会扭头就走,换一家笑脸相迎的餐厅吃饭。而在团队中,情绪的共享同样起效,它可能促进问题的集体解决,也可能导致群体思维和从众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情绪传染依旧存在着个体差异



那些具有较高同情心的个体,通常能够更快地捕捉并识别他人面部表情所传达的情绪信息,从而对他人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



而在自我认知方面,依赖型自我由于其内在的心理特质,更容易受到外界情绪的干扰;相对而言,独立型自我则展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受他人情绪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



心理学家维尔贝克基于情绪影响程度,将人们分为魅力型、同理心型、慷慨型和冷漠型四类。魅力型的人像一个情绪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情绪丰富多变,容易被他人情绪感染,同时自身情绪也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同理心型的人对他人情绪很敏感,并且容易感同身受,进而被情绪传染;慷慨型的人更像一个中立者,情绪稳定,不过于敏感,既不过于被动地受他人情绪影响,也不会过度主动地去影响他人情绪;相较之下,冷漠型的人像情绪的“绝缘体”,他们更关注自我的内心感受,不受外界影响。



显而易见地,在这四种类型中,魅力型和同理心型个体因自身特质,在情绪传染过程中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



此外,情绪传染在不同职业群体中也存在差异。例如,医生由于其职业特性,需要频繁地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更容易受到患者情绪的传染[8]。



如何控制情绪传染


如此看来,情绪传染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后果。那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对别人坏情绪的“免疫力”呢?



//1.增强自我意识


增强自我意识是抵御消极情绪传染的有效策略。当面临一些情绪压力时,你可以先识别并区分内在情绪与外界情绪,花点时间想想:“这是我的真正感受,还是我认为我应该表达的感受?”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了解何时可能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以保护自己不受外界消极情绪的侵蚀。



//2.建立界限,避免消极人群


明确自己的情绪界限,学会在必要时对消极情绪源说“不”,如果有人频繁地对你吐槽自己的不幸,可能会潜移默化地触发你回忆起自己近期的倒霉事,进而一同陷入忧郁。



譬如,你的同事总喜欢在茶水间向大家抱怨自己的工作有多难做,领导有多苛刻,而这你就会想起自己工作中的一些不顺心事,心情也跟着烦躁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减少与经常散发消极情绪的人的接触,或者在必要时远离他们。你可以减少在茶水间和该同事待的时间,或者当他又开始抱怨时,找个借口离开,比如“我还有个文件没处理完,先回工位了”。



(图源网络,侵删)



//3.情绪释放


有人际关系就会有情绪感染,当无法远离情绪的源头时,掌握如何释放由情绪传染引发的负面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找一些健康的方式,如运动、写日记或正念冥想等帮助转移注意力,摆脱消极情绪。如果发现自己难以处理消极情绪的影响,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



情绪,恰似一种独特的“细菌”,在人与人之间悄然蔓延,相互影响,即为情绪传染。



正如有益细菌维持着我们体内的生态平衡,有害细菌无声地滋生,摧毁我们的身体防线一般,情绪传染也有着它的两面性。它既能成为我们与他人心灵相通的桥梁,也能在不经意间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



因此,我们必须像对待细菌一样,对情绪传染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既要善于培养和传播积极情绪这株“益生菌”,又要警惕消极情绪这颗“有害菌”的侵蚀。当我们能够理解并掌控自身情绪时,便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提升社交质量,有效抵御潜在的负面影响,成为情绪管理的“防疫专家”。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人之情绪,不论兴高采烈还是郁郁寡欢,均可感染他人。与抑郁者聊天,则自身亦感消沉;与自信达观者谈心,则自身亦多喜悦。此即本书着墨描绘之“情绪传染”。《情绪传染》以丰富的例证和多元的视角,全面展示了情绪传染的基本过程及科学依据,为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医生、夫妻、父母,以及希望更好地塑造社交场合情感基调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实用建议。



赠书活动


你在哪些情境下容易产生情绪传染呢?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截至2025年1月22日(周三)中午12:00,大学堂编辑部会在留言点赞数最高的前8条评论中,选出最棒的3条评论,每位评论者可以获赠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供的《情绪传染》一书。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HATFELD E,CACIOPPO J T,RAPSON R L.Emotional contagionl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 周书环,杨潇坤.(2021).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交媒体情绪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文本数据的实证分析.新闻大学.(08):92-106+120-121.

[3] 张奇勇,卢家楣.(2013).情绪感染的概念与发生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1(09):1596-1604. 

[4]Hatfield,E.,Cacioppo,J.T.,&Rapson,R.L.(1993).Emotional contagion.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3),96-100.

[5]Hoffman,M.L.(2002).How automatic and representational isempathy,and why.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5(1),38-39.

[6]Barsade, SG. (2002). The ripple effect: Emotional contag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group behavior.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7(4), 644-67.

[7]Fast, NJ & Tiedens, LZ. (2010). Blame contagion: Th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of self-serving attribu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6(1), 97-106.

[8]Doherty et al. (1995). Emotional contagion - gender and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19(3), 355-371.



作者 | Lydia

编辑 | 洛洛西

美编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