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涯社区
【天涯社区】唯一官方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2300000000+! ·  23 小时前  
新华社  ·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昨天  
半岛晨报  ·  大S徐熙媛离世!年仅48岁 ·  3 天前  
南方日报  ·  +音 | 过年,一个家最好的模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涯社区

说说身边形形色色的案件,拷问人性几何

天涯社区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7-04 16:14

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楼主本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处理过不少案件,其中有不少凶杀案。每次真凶落网之时,听他说自己杀人犯案的过程以及动机,都会在心底暗暗的感叹一句:人心果然是世界上最看不透的东西。

1

第一案,聋哑女孩被害案

这个案子是楼主接手的第三个凶杀案,被害者是一个聋哑女孩,当时发现尸体的地方是一个并不偏僻的建筑工地,周围都是市区,因为新楼盘正在施工,对比之下就显得荒凉了一些。
  

死者从外貌看还很年轻,身上的衣着非常破旧单薄,尸体呈现出蜷曲的状态,而且全身赤裸。衣服被翻起,暴露出了胸部,体表的伤痕特别的多。
  

我问林法医会不会是冻死造成的脱衣现象,当时虽然已经三月份了,但是本市的气温还是蛮低的。不过法医说得进行尸检才能知道。


林法医的尸检报告表明,这个女孩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身上的伤痕不排除有虐待的可能。死者的胸腔内有渗出黏连,应该是肺炎,本来肺炎还不至于会致人死地,但是渗出成这样,这说明她生前的营养和抵抗力应该已经很差了。
  

我们在发现尸体的时候,并没有找到什么能证明她身份的东西,所以确定尸源便成了一个大问题。按照以前的程序,只能在电视上滚动播出这个新闻,想让女孩的家人看到了,前来警局认尸。
  

女孩的父母后来来到了警局,他们说孩子是因为小时候打错针导致的又聋又哑,前几天这个女孩自己一个人出门玩,家里人一直等到傍晚,仍然没见她回家,便发动了邻居和一些亲朋好友帮忙寻找。


我们当时有正在调查一个由聋哑人组成的盗窃团伙,而且他们的老大已经落网了。他交代说死去的那个女孩也是他们团伙里面的,因为她不肯出去偷东西,而被其他人暴打,虐待,用开水烫,直到后来生病,快不行了才被人赶了出来,直到冻死。
  

大家都应该看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其实那篇童话故事写的还挺有道理的。冻死的人由于死亡之前会出现幻觉,实际上是诸多死法中最不痛苦的一个,甚至还会感到幸福。我们很为这个女孩的悲惨遭遇感到痛心,希望她逃离了这个苦难的世界后,会一直在天上幸福着。

2

第案,宝宝长命百岁

这个案子是我刚参加工作时接手的案子之一,虽然见过不少各种类型的凶杀案,也见过不少死状各异的尸体,但是这起案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以至于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没来由的疼。


我记得当时刚刚过完年,冬天还没有完全过去,不过天气已经渐渐回暖,我们接到了一个大伯的报警电话,说是在郊区的一个草坪上发现了尸体。


俗话说人命大于天,听说发生了命案,我们自然是不敢怠慢,迅速赶到了报案人所说的地方。当时还没接近现场呢,就有一股恶臭直沖鼻翼。那时候我还有些不习惯,但出于肩膀上的责任,还是得硬着头皮往前。


尸体当时被裹在一床被子里面,当法医掀开被子的刹那,浓烈的尸臭更是差点把人熏翻。我是第一次亲临这样的现场,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差,在看到腐烂的已经看不清五官的尸体时,连忙下意识的向后退了好几步。大家不要说我怂,腐烂的尸体征象很恐怖的,当然后来慢慢的接触多了,也就习惯了。
  法医进行了初步检查后,推测死者已经死亡了一周左右。当时由于尸体腐烂程度较深,已看不清脸,但根据死者的衣着还是可以看出被害者为女性,她的身边还躺着一个小小的身躯,法医说那是个婴儿。


 我们不喜欢处理儿童被杀的案件,孩子是最纯真美好的小天使,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应该受到伤害的人。我自己虽然在长辈眼里也还算是个孩子,但在看到那个惨不忍睹的婴儿时,刚才那种恶心、不忍直视的感觉立刻就消失了大半,随即就被心疼和愤怒所取代。


 我们对尸体以及周边环境都做了详细的检查。在那床覆盖在死者身上的被子上,还有一层薄薄的树叶。刚开始大家都没多想,以为就是普通的落叶现象,不过我们的队长多留了一个心眼,他在树叶中取了一些样本,拿回警局化验。他说只要在案发现场出现的东西,一个都不能放过。
  

尸体运回警局后,林法医马上就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解剖。话说我跟林法医还是朋友,并且还是小学同学,他比我大了一岁,是个工作认真,平易近人的暖男。


尸检报告出来后,林法医说这是一起谋杀案,而且手段非常恶劣。女性死者年纪大概在二十五岁左右,而那个婴儿是个小姑娘,估计才一岁。她连这个世界都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惨死在了凶手的魔掌之下。
  

林法医说母女两人的死因都是被单刃锐器刺创,即被匕首,西瓜刀之类的刺死。妈妈和孩子一共身中了27刀,那个可怜的女婴就中了8刀……


我们一边为母女两人的遭遇愤概,一边着手开始调查这个案件。第二天,队长提议再去一次现场,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他比较有价值的线索。
  

现场是在郊区,那里早已用警戒线围了起来。再次重返现场,心里已经没了第一天时的兴奋,更多的是愤怒和责任,感觉沉甸甸的。
  

现场很干净,周围没有什么多余的痕迹,甚至连血迹都找不到,这真的很奇怪。虽然有些凶手在杀完人之后会特地清理现场,但总归还是会有遗留点状的血迹。这起案件却是一点血迹都找不到,我都怀疑这不是第一现场,凶手是不是抛尸了。


队长结合那段时间的天气推测,日照加上水分蒸发,血迹应该已经渗入土层,还有苍蝇等一些昆虫也会让仅剩的血迹消逝殆尽。
  

我们在现场找到了一个红色塑料袋,里面都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不过能证实死者身份的户口本或者身份证却一样也没有。我们查案最怕的就是这种不清楚身份的死者了,因为这会给侦破过程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死者的社会关系,经济收入各方面就无从查起。


我们在现场还找到了一个很精致的婴儿背篼,上面有一些干涸的血迹,图案是那种手工刺绣的,还有“宝宝长命百岁”的字样。
  

这个婴儿背篼立即成为了我们侦查案件的突破口,也许确定了它是在哪家店购买的,就可以知道死者的身份了。我和同事们走遍了大街小巷的婴儿用品商店,但都没有找到跟案发现场相类似的款式。经过几天的忙碌后,却仍然一无所获,大家都有些失落,毕竟好不容易确定了突破口,这下子又断了。


林法医说这种背篼的图案很有民族风,可能会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图案,比如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队长觉得这个说法很靠谱,就立即让同事去询问民俗方面的专家,从而一步步的确定死者的身份。
  

婴儿背篼经过专家的辨认后,被证实是壮族地区的图案。接下来,艰苦卓绝的摸排工作就开始了,因为死者的身份一直没得到确认,再加上也没有什么亲属或者家人来认尸,便只能依靠去各大车站、火车站等进行详细的摸排。


我们的摸排工作持续了几天,虽然也查到了几名壮族女性,但人家都健在。这下子,线索似乎又断了,大家一下子就没了头绪,有的同事甚至开始抱怨,要在这种大城市里确认一个壮族女人的身份,无异于大海捞针。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之前不是在现场找到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嘛,里面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在一个食品包装袋上,附着一个条形码。这种条码一般都是在超市或者商场才有的,那只要找到那家店,到时候再结合监控,就可以确认死者身份了。


我们随即又开始了大量的摸排工作,在那几天里,我和同事们几乎是跑遍了全城的超市、商场和便利店,进行逐一的比对,最后终于确定了那家店,是一家位于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区的超市。

我们调取了超市的监控录像,这是大家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了这对母女的长相。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吧,死者去超市购物时穿的衣服跟她遇害时穿的是一样的,可能是凶手还没落网,死者无法安息吧。


超市的监控录像虽然拍到了死者的长相,但依旧无法确认她的身份。队长只好通过电视台进行滚动广播看看,另外又让我们几个去案发现场周围进行走访。为了保证案件的侦破,我们采用了平时很少用的反复式,就是先问民众有没有见过这对母女,如果他说不认识,那就过几天再来问或者多问几次,直到他十分肯定的说不认识才罢休。


这次走访虽然辛苦,但是却得到了很多有用的线索。一个开早餐店的阿姨认出了死者,她说死者叫阿妹,跟一个叫阿龙同居了大概半年多了,孩子是阿妹带来的,阿龙也接受了这个小女婴,还经常抱着孩子出来玩。不过附近的邻居对阿妹和孩子都知之甚少。


我们查到阿龙在案发现场附近的一个厂里上班,但他的同事却透露,他在三个星期前就不上班了。我们又根据同事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阿龙的出租屋,家里只有他父亲和妹妹在家。他的妹妹告诉我们,阿龙有个好朋友叫阿非,平时两人经常会一起打牌之类的,但是这段时间他们俩都不见了,上班也不去上,也不知道干吗去了。

我们推测阿飞跟本案也有牵连,不然为什么要一起失踪呢。鉴于当时阿龙走的比较匆忙,有些衣服和生活用品也没带去,我们想他可能会回来取东西,就安排了几个人在出租屋进行蹲点。


几天以后,车站那边传来了消息,说是抓到阿龙了。他当时正急着回老家避风头,连衣服都来不及整理。他交代说是他和阿飞联手杀害了阿妹,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一个情字。

阿龙说他跟阿妹认识的时候,她正带着孩子在打零工。他想着自己年纪也大了,再加上家里条件不好,一直娶不上媳妇,于是就想着能娶一个离异的女人也没事。阿妹后来带着孩子跟他生活在了一起,阿龙起初对母女俩很好,也能接受那个孩子,还想着要把小女婴抚养成人。

这件事如果就此戛然而止,相信一家三口应该是比较幸福的,毕竟阿龙对阿妹是出自真心,不存在欺骗玩弄的嫌疑。但是世界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如果,阿妹后来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可能是觉得跟着阿龙未来没有保障吧,就私自去医院把胎儿打掉了,随后又跟阿龙提出了分手,这一下子就让心胸狭隘的阿龙崩溃了。


阿龙觉得自己像是被阿妹耍了,顿时火冒三丈,他觉得这个女人就是个感情骗子,欺骗他的钱财,还连带着辜负了他的真心。他随即就叫来了他的朋友阿飞,跟他一起商量着把阿妹做掉。阿飞是个无业游民,平时就吊儿郎当的,喝酒打架样样在行。阿龙提出杀掉阿妹后,她的钱就可以归阿飞所有。

阿飞正愁下一顿的饭钱呢,听说有利可图,当然马上就答应了。阿龙在第二天骑着摩托车带着阿妹母女出门,说要带她们俩去逛街。此时的阿妹哪里想得到,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不归路。
  

阿龙按照先前约定的地址,来到了案发现场附近,借口摩托车坏了,让阿妹带着孩子先下车,随即又骗她们来到事发地点。阿飞早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他先上前掐住了阿妹的脖子,阿龙就趁机用刀捅死了母女俩,又从垃圾箱里捡来了一床被子裹住尸体,并且还在上面盖了一层树叶,让别人误以为是自然死亡。

3

第三案,绝情杀

这个案子是我接手的第二个凶杀案,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哪来这么多杀人案,其实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也不乏一些凶杀案。只是很多时候外人不知道而已,毕竟安抚民心才是重点。


我对这个案子印象也比较深刻,可能是出自职业病吧,每次发生案子,我都会详细的在本子上记录下来,因为有时候两个案子或者几个案子之间会有一些共同点,记下来了日后就可以方便参考。


我们在接到报警电话,随即就赶到了现场,当时屋子里面凌乱不堪,到处都是翻动过的痕迹,一眼看上去就像小偷光顾过似的。报案人是这家的男主人,姓梁,他说是从医院回来菜看到家中被盗的。

  

我们初到现场的时候,也认为这就是一起普通的入室盗窃案。屋子里面的柜子,抽屉等都被拉开,物品更是被翻得乱七八糟,整个房间几乎都快没有落脚的地方。当然入室盗窃的现场都是很乱的,看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盗窃现场的勘查无非就是看看小偷有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还有就是清点损失的财物以及看门窗有没有破损的现象。我们粗略的查看了一下现场后,发现门窗都完好无损,不过在卧室里找到了几个依稀可见的脚印,不过那脚印有些残缺不全。
  

在我们勘查现场的那段时间里,报案人显得一直很不安,他不停的在打电话,还有些生气的叫骂了几声。原因是他老婆的电话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打不通,毕竟家里发生了那么大的事,理应让女主人回来看看。


我们对报案人电话打不通的事情并未在意,而是继续勘查着现场,突然在卧室里一处被物品覆盖的地方发现了一些血迹。这些血迹的出现让我们马上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预感,因为小偷进屋偷东西,只为求财,在现场留下血迹的可能性不高。那在这起看似简单的入室盗窃案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卧室贴墙放着一个衣柜,一个同事蹲下身查找线索时,无意中发现一堆衣服下面竟然塞着一个人。我们随后就把人给拖了出来,但她已经停止了呼吸,经梁先生辨认后,死者正是他的老婆。
  

衣柜里出现尸体的情况立即让整个案件性质发生了改变。林法医经过初步检验,认定死者是在昨晚八点到十点之间死亡,死因是被人用力击打了后脑,并用绳子勒死。


我的一个同事提出了她的看法,说是不是当时小偷偷东西时,被女主人发现了,然后两个人发生了搏斗,最后女主人不幸被小偷杀死。这种情况其实以前就出现过,放在这起案子中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必须得有更多的证据支持才行,而不是随口一说就可以成立的。
  

先生告诉我们,他老婆随身携带的戒指,手机和项链都不见了。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个事,小偷进屋偷窃就是为了求财嘛,值钱的东西被偷走了见怪不怪。在仔细搜查了现场后,我们却发现小偷那么大规模的翻箱倒柜,梳妆台柜子里有些值钱的东西却丝毫未动。难道是当时窃贼太过匆忙遗漏了吗?


我们在调查这个案子的同时,还有一个关于贩卖妇女儿童的案子也得着手调查。当时侥幸逃脱出来的女孩子给我们提供了相应的地址,那是一个郊区的二层小楼,位于一个旧式小区,我们还没走近呢,就看到门口围了不少人,他们有的在观察情况,更多的人则在讨论着什么。


我们来到事主家里,开门的是一个老伯。他说他的小外孙在房间里睡午觉,都过去好几个小时了,都还没醒过来,就一定让我们进去看看。
  

我一听到老伯的叙述,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孩子可能已经遭遇不测,这确实是我的职业病,很多事都会往那边想。我们进入卧室,看到这家的几个大人围在婴儿床边,而小小的婴儿已经死亡。


老伯告诉我们,这个孩子是他大女儿的儿子,现在八个月大了,吃过午饭后便让他在房间里睡觉。大人们当时也没顾上孩子,看到他好长时间都没醒,觉得奇怪,便进去查看情况,这时才发现孩子已经断气了。
  

林法医过来后,立即对孩子进行了初步检查。我在这里要给大家普及一种病,即婴幼儿猝死综合征,就是在睡眠中毫无征兆的死去。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睡着了就可以专心的做自己的事情,多进去看看孩子的情况或者身边有人看护着是很有必要的,不要等出了事再来后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