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将到来,不出意外的话,经典电视剧《西游记》又将霸占电视屏幕。这部86版的电视剧在第四集上,观音化身老僧降临长安寻找取经人,正好遇上大唐政府组织开展水陆道场,太宗皇帝率领文武百官驾化生寺听玄奘法师讲法的大场面,东土大唐一派崇佛兴佛的气氛。
《西游记》剧照太宗礼佛
营造官方崇佛兴佛的环境,是剧情需要,不然不好引出玄奘法师不避艰险到十万八千里远的西天取经。
然而真实情况是,唐初对佛教似乎并不那么友好
,这就给原著作者吴承恩和编剧都出了一个难题。
由于事实与剧情需要正好相反,
没有办法自圆其说,只能选择硬核
。吴承恩在小说中描写了一场历史上确有其事的关于兴佛与禁佛的辩论,硬生生的颠倒胜负。
电视剧则干脆连这场辩论也省掉了,直接认定当时就是毫无争议的崇佛兴佛环境。
原著中这场辩论出现在第十一回,论战双方是傅奕和萧瑀二人,双方言语与史书记载大致相符,时间上略有出入,从高祖朝挪到了太宗朝。
小说中写道,太宗从阴间走了一趟回来后,要兑现在阴间的承诺,下令出榜招僧,拟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并委派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傅奕上疏言无佛,想要谏止此事。太宗将傅奕的奏疏交与群臣共议,萧瑀出面抗声相争,与傅奕辩论了两个回合,接着又有张道源、张士衡二人帮腔。
先看小说里是如何辩论的。
辩论发起者反方傅奕先上疏,大意是佛教教义没有君臣父子之分,不过是以三途六道欺骗普罗大众,追究前生罪过,祈望来世福气。生死本属自然,人民过得好不好,取决于国君的治理。五帝三王以来并不信佛,但是君明臣忠,年祚长久,佛教传入实在是对中国的侵犯。言下之意是大家都信佛,把希望都寄托到佛祖身上,就有可能不把皇权当回事了,提醒皇帝要引起警惕。
这是从维护皇帝统治的角度出发,应该说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正方萧瑀第一轮应对,则是说佛法兴起已经经历多个朝代了,
扬善止恶,对国家有帮助,没有要废弃掉的道理
。
佛是圣人,非议圣人的人是不法之人,要求严刑对待
。这前半句提出佛教对国家的好处,虽然不够具体,总算还是在讲理。但马上后半句要求法办提出禁佛的人,就有点蛮横无理了。
于是反方傅奕继续阐述自己的理由,认为
中国的礼教是以事亲事君为本,而佛祖背离家庭,对抗天子,是无君无父
。
非议孝道的人眼中没有父母,说的就是萧瑀这样的人。
傅奕这一番道理,仍是站在皇权角度来说的,其实要反驳,大可以可以从佛教对加强统治的好处入手,并不是没有办法。但这个时候萧瑀竟然没词了,只是说了句地狱正是为这些不尊佛教的人而设置,完全是在死撑场面。
跟着太宗又问张道源、张士衡二人,这二人也只说了些自古以来都说三教至尊不可毁,不可废的言论,并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论点论据。
然而这时太宗闻言甚喜,认为正方之言合理,当场拍板定论,
再言反佛的将治罪
。不管从哪里看,明明是傅奕理直气壮,萧瑀理屈词穷,但小说写到此,便由太宗断然宣布兴佛一派获胜。
这一裁决让人感觉突兀和无理,非常莫名其妙,纯粹是作者为了小说剧情发展强行硬栽,难以让人服气。
其实小说对双方的言论还是做了一定的处理,缩减了傅奕的话语,但可惜的是没有帮萧瑀多编一些有用的话,不然也不至于如此生硬。
真实情况是,傅奕于武德四年就上奏《请废佛法表》,向高祖李渊建议禁佛。
武德七年再次上呈《请除释教疏》,要求禁断佛教,前后共上疏十一篇。
傅奕认为,要治理好天下,还得靠道儒两家,而佛教弊端太大,太多人去当和尚尼姑,占有并消耗了大量钱财,而且还不事生产,逃避赋税,必然会造成国家人丁减少,影响生产,将使国家财用、兵源不足。
这一理由让李渊不得不重视,于是要求百官一起讨论,于是辩论开始。当时朝臣中大多都信佛,只有太仆卿张道源支持傅奕的主张。《西游记》小说中将这个张道源也安排成了信佛派,让傅奕更加孤立。
中书令萧瑀带头与傅奕辩论,说的正是《西游记》小说中引用的那几句,并没什么说服力。《旧唐书》说萧瑀不能答,李渊准备采纳傅奕的建议,因为传位而中止。《新唐书》也说萧瑀不答,李渊觉得傅奕说得好,但是因为传位便没来得及实行。
根据史书的记载,这场辩论的胜负很明显,毫无疑问是傅奕取得了胜利。
禁佛一事虽然没有正式实行,但也不能说是不了了之。
李唐建国以后,尊老子为组,在宗教上倾向于道教,李渊对佛教本就没什么好感,傅奕的奏疏让李渊更加厌恶佛教。何况建国之初百废俱兴,也不允许大量人员出家事佛吃空饭。武德九年李渊到底还是发布了《沙汰僧道诏》,虽然不是彻底禁佛,但也对佛教连带道教一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采纳了部分傅奕的反佛建议。
这次整顿主要是针对浮华懒惰之人借信佛出家逃避义务,实际并不遵守戒律,甚至以出家人的身份行不法之事,因此要求对僧尼以及道士等人严格要求,不守戒律的予以罢退并从事生产,大幅裁撤寺、观,大量缩减佛教的从教人员。这应该也算是傅奕在辩论获胜的成效和依据吧。
太宗朝对佛教基本沿袭了这一态度,并无小说和电视剧中明显的崇佛氛围。
电视剧去掉这一番辩论,直接虚构崇佛环境,似乎比强行颠倒辩论胜负的事实,反而要显得更好一些。当然也许编剧如此为之只是精简场景、避免拖沓的需要,并没有考虑这么多。
后来武周革命,反李唐之道行之,倾向于佛教,由兴佛崇佛渐渐发展到了佞佛。直到
唐武宗时期终于不堪重负,会昌年间强力禁佛灭佛,出现了佛教人士眼中的“会昌法难”
,这是后话了。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