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在一起交流。之前我在亚洲开发银行负责中国PPP的项目,这两年一直做养老和医疗PPP方面的研究,之前也跟清华杨燕绥教授合作过。刚才部分成果杨老师已经做了介绍,由于时间关系在此不详述,我们近期也会联合出一些报告。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养老的领域,
一是PPP的需求
,
二是项目落地的情况
,从这两个方面跟大家进行展示。
财政部中国PPP中心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PPP项目库,综合信息平台,这些项目分几个阶段都会入库。在这个上面看到了一些信息,
比如养老项目的需求,可以看到这几年呈现了一个非常快速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从2014年开始,国家大力推动PPP模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从养老项目整体区域的分布上面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山东、贵州、河南、新疆,是推出养老PPP项目较多的省份,各个省的情况也不一样。
关于养老领域,按照综合信息平台分类,把投资领域分为三大类,
一是养老业,一是医养结合,以及老年工具三个领域
,这三个领域分别占比56%,25%和19%。至于发起的类型,我们知道PPP项目由政府发起,也可以由企业自身发起,
对于养老行业来讲,目前89%的项目都是由政府发起的
,实践当中也有一些成熟企业,如华润,他们主动提出跟政府合作的建议。由社会资本发起的PPP项目,大概占比11%。
再看回报机制,特别对于社会服务类的PPP项目,一方面如何使得这个项目具有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同时又能够满足我们社会公众大众化的需求
。PPP里面,回报机制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目前来讲,我们提出了许多PPP项目,使用者付费占到了27%,而70%可行性缺口补贴,完全靠政府付费的项目,养老只占到3%,养老在PPP里面展示了一个分类的矩阵,回报机制设计在PPP养老项目当中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到底针对的目标对象是什么,如果针对完全高端的、消费能力足够强的人群,很多包括我们现在一些高端养老的需求可以满足;另外一个极端是针对三无人员,大部分是中等消费群体,这个回报机制包括政府PPP合作当中,政府跟企业去分担成本就不一样。这个养老矩阵,包括几个中国成本要素,土地,房屋和设备等,如何具备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项目的成本在政府跟企业之间分配有不同的设置。以上是关于回报机制的情况。
看整个项目投资金额,相对于我们基建行业,这个社会服务类项目单体比较小,
绝大部分是十亿元以下,0-3亿以下的项目基本上超过了一半。
运作模式上,BOT、BOO基本上占到绝大多数
,现在我们也关注到,尤其是近年来,
包括TOT和OIM这个委托运营出现一个增长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连锁品牌,把包括原有一些公立甚至私立养老院接过来,规模运营管理,这样的PPP模式呈现增长的态势。我们也特别注意到,在PPP参与当中,很多的国有企业、央企在PPP里面占很大比重,确实是如此,尤其是在基建行业特别突出。
但是我们来看不同行业数据,其中医疗养老不管是项目个数还是规模上都是民企的天下
,特别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数据是截止到落地的数据。7月份的时候,在养老领域,民企占比达到89%,这个比例非常高,这是跟传统基建行业一个非常大的不同。
国家在政策上把PPP项目的执行分为五个阶段,从项目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到移交,目前的情况,1%的项目都在识别阶段,只有10%养老类的PPP项目进入到执行阶段,
整体来讲,PPP这个行业还是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
,大家对于前期项目的设计,包括整个模式的探索上面,这是目前整个这类项目的现状。
落地的情况分为区域和年度情况。这是各省养老项目的落地情况,刚才展示了我们推出PPP项目的情况,从需求端来看,哪些项目我们要做PPP,这个项目拿出来到底社会资本买不买帐,这个项目能不能成交以及如何执行的情况,这是截止到9月底比较新的数据,大家记得山东推出项目数量和落地执行项目数量最多,22个项目排在首位。从图上看,这是江苏、河南、山西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各省在PPP方面工作的不同的情况。现场有很多来自于企业的朋友,大家也可以从市场上感受到不同区域对PPP的不同热度。
养老PPP项目年度落地情况,这几年呈现一个快速上升的态势。
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项目的落地情况,落地指的是从政府公布合作的社会资本,然后两者签署PPP协议,进入到执行阶段。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2015、2016年出现了一个增长,2017年的数据截止到9月底,我们看到呈现了增长,但是这个增长的速度并没有我们需求增长那么快,所以明树也在分析背后的原因,
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出了现在养老项目需求很大,但是执行的过程当中依然还是面临很多问题
。之前我们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的时候注意到,引入PPP这个模式里面有几个特别核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整体的模式设计,大家一说到养老,通常是指机构养老,建一个养老院、养老中心或者养老社区,就是老人住在里面。面对我们的大量需求,除了这样一个机构养老,同时我们还有社区和居家养老这样的模式。首先我们可以谈一个项目或者谈一个区域的养老需求的时候,如何能够协调机构、社区、居家这样的一个立体综合养老的模式采用PPP的模式,在很多地方缺乏统筹的设计,对整个行业来讲,我们在基建行业比如说交通,比如说城建,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这样三年五年长期的规划,但是养老行业真正做这样一个规划的城市和省并不多。两年前,我在亚行的一个项目,当时支持湖北宜昌做了中长期的养老规划,是湖北省第一个这样做的城市。当时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区域来讲,现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大家都谈养老需求很大,但是真正落实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在未来五年、十年这么长的一定周期内,究竟养老需求有多少,很少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可以有一个准确或者整体的计划,这个需求多少,同时为了满足政府端怎么样满足,有哪些满足不了的缺口,哪些可以通过PPP的方式,用整个社会的力量填补PPP的缺口,在顶层中长期的规划之下才来做我们这个区域的项目设计,哪些仍然是我的公立投入,哪些是设计成为PPP的投入,这是一个整体设计。
目前我们还缺乏这样一个区域顶层设计,这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