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消费升级和政府的推动,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中国针对体育产业的产品与服务投资与布局正在加速。然而,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从事商业体育和相关的管理人才奇缺。鉴于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2016年7月首次发起《中欧体育与休闲产业课程》,值此首届学员毕业之际,全班学员发起《中欧国际体育产业峰会暨中欧体育与休闲产业课程毕业论坛》,汇聚国际与国内体育产业的高层管理者,分享、探讨、辩论体育产业的运营经验和发展趋势。本文选取论坛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活动:国际体育产业峰会暨中欧体育休闲产业管理课程毕业论坛
时间:2017年4月22日
主题演讲:
互联网+体育经济
分享嘉宾:
张大钟 阿里体育CEO
我国体育产业在2014年国家宣布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之后,有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国体育经济的市场大约是5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占GDP的比重约为0.8%。相比美国3%的比例,我们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国的特色是制造业大国,这在体育产业中表现的也很明显,制造和销售体育用品占了体育产业总量的86%,体育服务行业只有剩下的14%。最近几年这个状况有所改变,体育服务行业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场馆和设施建设的增速,在未来,体育服务行业将是体育产业增长的重心。
体育产业的版图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服务,二是装备,三是场馆。现在我们再增加一个大数据服务。根据统计数据估计,现在大约有9万亿投资在场馆建设上,这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数字产品、数据采集应运而生,给我们的体育服务提供了便利。
在体育产业的规划当中,阿里体育要做的就是利用数字经济的基础平台,构建中国体育经济的基础平台。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做经济,阿里它从来不说自己做产业,它是做生态的,因为它提供的数字经济的基础平台已经完善了,所以对阿里体育来说它也必须是做经济,体育经济。第二是平台,阿里做的是基础平台,并不是做应用性的,这跟很多的应用性的开发和产业是不大一样。都说体育不能在天上玩,体育必须落地,它是一个体验经济,所以基础设施在体育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两个平台代表的是两个运行的模式,一个是数字经济的模式,第二个以场馆为代表的其实是传统的体育运行模式。这两个模式是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态,但是这两个生态其实没有太多的交集。把这两个交集联动起来就是IP,体育赛事、俱乐部、明星,这就是重要的IP。数字经济的平台就在“云”(云计算)上飘,场馆这种基础设施在地上走,但是这两个互相不关联,必须通过IP来进行连接,要通过大数据精准的来运用和使用,最终是为千千万万的运动家提供服务,形成会员,这就是阿里体育的“天”字战略。
圆桌讨论:
城市如何与体育结缘
分享嘉宾:
杨勇 上海马拉松组委会、中欧体育班一期学员
张涛 万国体育
杨勇:
说到体育与城市,我觉得马拉松是天然跟城市来结合的一个项目。因为任何一个城市要办马拉松,你不需要去买这个IP,这个IP是你这个城市的,只要这个城市拿出你的名字,拿出最好的赛道,拿出这个城市的管理能力,拿出这个城市的市民热情,就可以天然拥有这个IP。城市的政府需要马拉松来展现这个城市的景观和形象,城市的市民需要跑步参与到这个盛大活动中得到锻炼。
上海马拉松为什么可以做到最赚钱的马拉松?马拉松是一个大的IP,有了IP,你应该是往下走,从上海来讲,有上海马拉松,我们把这个IP往下走,做成一个品牌。有一场比赛,就可以做成系列比赛。比如半程马拉松、十公里马拉松,这样赛事就多了,就可以多找赞助商。赛事越多,平台就越多,商业机会就越多。从产业来说,我们有了跑步,需要训练,需要训练营,跑步以后80%的人都会受伤,需要康复。光在上海跑不够,需要跑外地,需要跑外国,需要外国旅游,当然还有装备,再来做这些东西,这样的话就可以把整个马拉松大的IP,这个大的品牌从上往下做,这样相对做起来比较容易一点。一个大的IP如何能够把产业链做长,把平台做多,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
张涛:
除了马拉松,F1赛艇也是城市景观赛事。F1赛艇,它代表造船业最先进科技和技术,制造技术和科技的浓缩在一起的比赛工具。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因为不需要专门的赛场,只要有水面就可以来比赛,曾经在2004年在黄浦江陆家嘴做过一次比赛,对上海城市形象的展示和推广起到良好的作用。它一边展示着上海的老外滩,展现古老的建筑、博物馆;一边展示新的陆家嘴。比赛时间都是在推广这个城市,是城市景观的最好的展示平台。
圆桌讨论:
体育产业的投资机会
分享嘉宾:
中欧体育班一期学员
蔡达建 高特佳投资
姜哲 双喆台球
陶涛 挚盈资本
徐蓉 九合天下
郑建军 锦天城合伙人
蔡达建:
我本人是做健康产业的,健康产业分主动和被动,医疗健康本质上是一个被动产业,我们都会老龄化,会有医疗的需求,这是一个刚需,这个产业会非常大,可能会占到GDP的5%,会超过体育产业5倍以上的容量。回到体育界,目前我觉得要求有点太高,首先这个行业的规模摆在这里,目前是初级阶段,你很难希望这个产业能够像健康产业一样有那么成型的投资机会,更多的是碎片化的投资机会,非常分散。现在最需要的是把基础做好,这样未来才有发展、才有机会。
姜哲:
足球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我选择做一个台球的项目。一个项目有两个因素,一是参与性,一是影响力。台球的影响力还没有足球那么大,但是它的参与性可能比足球运动要大。我选择这个项目,因为它价值被低估了,我们做了大概三年的时间,现在已经很多人加入到这个领域当中来,说明我们价值看得比较准。
陶涛:
在投资里面我觉得现在最可怕的是哪一个版块热,资本就追逐过来,资本追逐可以成就一个行业,也可以毁掉一个行业。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产业还是要回归现实。很多产业需要挖掘内在的东西,企业需要去挖掘这个内在的价值,你的投资才有价值。投资应该是沉下来聚焦的东西,如果拿体育说事,忽悠很多概念的,我们肯定不看。
徐蓉:
我们是从互联网这一端切入到体育产业,我们现在为中超公司,中超连锁,还有旗下的俱乐部搭建他们各自的数字媒体平台。在欧洲、美国数字媒体平台和社交载体能够帮助体育产业去传播体育赛事。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先导性和创新的模式,能够给体育产业带来新的机会。我的投资偏好会从互联网这一端看参与的企业。我们以体育产业为一个根基,用互联网的工具手段赋予它翅膀,让它有一个更新的产业模式,这是我们接下来在自己的大的体育战略里面布局的投资偏好。
郑建军:
我是做法律的,从投资的角度,我们会认为能够解决风险的方向可能还是不错的。在体育产业里面我觉得第一个风险是人身安全的风险。比如说一些体育保险的产业,现在应该是比较好的,尤其是从2B到2C的过程,不管任何行业,你游泳、踢足球,甚至跑步,买一两块的保险,我们认为从法律角度是有价值有效应的东西。第二是顶格的,刑事犯罪,如果体育产业没有贿赂,没有一些兴奋剂的问题,那么基本上就涉及到一些博彩领域,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当中的体育博彩行业,我认为是一个比较有爆发性的行业。当然前提一定是要合法。在中国体育和娱乐的跨界混搭,表现在电竞业,这也是很有潜力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