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胡慎之
最完整的心理学常识、最前沿的心理教育、最专业的心理分析。人生不易,与君一同嬉笑怒骂、品味人生,人称“意义哥”;一针见血,洞悉关系心理,人称心理圈的“犀利哥”。经典曲目《一派胡言》《胡说爸道》《世道胡说》,客体关系心理学家,向日葵心理创办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生活好累,允许自己出逃一会儿 ·  21 小时前  
柠檬心理FM  ·  对情绪的错误理解,多少人都是这样想的 ·  昨天  
精读君  ·  「423:社会懈怠」 ·  2 天前  
精读君  ·  「423:社会懈怠」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胡慎之

外国人都用这种方式夸奖孩子,不知道你就OUT了

胡慎之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5-18 15:32

正文

☝ 听说关注我们的人,都很特别!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


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


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


赏识孩子的时候,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和礼貌,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


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可贵品质。


所以,父母表扬孩子时,别忘了三大原则:


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地“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的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夸努力不如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孩子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的非常好。结果2/3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但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的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所以夸奖一定要谨慎适中。




每天跟老胡一起

学习有趣易懂的心理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字小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