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评审意见时,会发现专家通常会围绕
科学问题属性
、
创新性
、
可行性
等方面进行评价,有些意见十分明确清晰,而有些意见则十分笼统,让申请人难以辨别
专家给出的评分到底是
A
、
B
还是
C
。(我们在之前的推文中已经为大家详细分析,感兴趣的点击→
那些年我们遭遇的函评意见
)
然而,除了表面上的这些标准,另外一些
隐形因素
会影响专家对本子的打分,这些往往都不会写在评审意见中,却可能
直接导致项目难以中标
。
今天我们先来说一个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意外的原因,那就是:
有人会问:立项依据写得面面俱到不好吗?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在申请书模板的蓝色字体部分,明确说明了申请书的填写规则。而在“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一栏,明确提示“
建议
8000
字以下
”,这说明字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
保证全面细致的同时,尽量精简
。
花博见过不少本子的立项依据部分长篇大论,却缺乏逻辑,或是在介绍研究进展方面大段摘抄,
没有提炼重点
,最终使
整个立项依据虽然字数众多,看着很丰富,却不知所云
。
在这里建议
青年和地区项目
的立项依据字数控制在
3000-3500
字
,
面上项目
可以略多,但也
不宜超过4000字
。再进一步,立项依据中的内容最好分为
3-5
个小标题
,层层递进的段落有助于专家在最短时间之内理解和理清你的思路。
记住,好的本子不是自己觉得能看懂就行,而是需要
让不同研究方向的专
家都能看懂并认可你的想法
。
再来说说
具体内容
方面。有些申请人为了突显自己的成果,会在每一个部分都花大段文字描述自己已发表的文章或专利。
并不是说不能在立项依据中展示自己的成果,但需要
注意尺度
。
立项依据
重在
讲清楚自己提出的科学假说的来龙去脉
,必要的时候可以阐述此前的研究基础,以及引用自己的文章,但需要概括和提炼重点,
切忌描述细节
。
如果实在觉得自己的研究很重要,那么可以将具体细节放在后面的“
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这一部分,立项依据中可以
适当标注和引用
(比如:我们前期发现××××
(详见研究基础
1
)
),这样既能使立项依据的逻辑连贯,证据充分,也能展示自己的基础。
最后再说说
如何分配立项依据内容的比例
:
-
研究意义和提出科学问题
是龙头,因此需要占到立项依据整体前
1
/5
,甚至
1/4
,其中可以穿插提到自己
已发表的成果和论点
;
-
中间需要一步步推导论证提出的
假设和机制
,穿插
国内外研究进展
,占整体的
3/5
;
-
最后的
1/5
左右总结陈词,提出
科学假说
,并简要概括
本项目将实行的研究内容
。
按这样的比例来分配字数,将冗余的部分删除,
突出研究意义和逻辑过程
,体现整个假说的合理性,这样就能保证
立项依据的框架完整
,再具体填入内容,至少在结构上获得认可,也能
提升一些专家对本子的印象分
。
你的标书有这样的问题吗?
赶紧拿出自己的本子自查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END
了解更多基金课题创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