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楼市一直在波动回暖,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前不久
文章也提到,高层对于楼市的态度表示了肯定,综合来看楼市在缓慢回暖,但却不太稳定。
我之前问过大家,“
如果能对10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绝大部分人都毫不犹豫的说出4个字:赶紧买房!
当然,站在现在回顾过去,一切都清晰明了;但站在过去看现在,或许更多的是疑惑和彷徨。就如同现在的我们,看不清未来的模样。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后台很多粉丝留言说很纠结要不要上车?不买吧,总觉得飘飘落落的没个安定,而且担心后面买不起;买吧,又觉得似乎掏空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后面的月供压力也很大。
今天我和大家再认真的聊聊“
现在到底要不要买房?
”这个话题。
我的建议也很简单,有条件的该买就买,没条件但能创造条件的,能买就买。
至于该买什么样的房子?还是之前的老话了,尽量购买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小户型好流通的房子,优质资产的首要条件是具备流动性,不能变现的房子不过是钢筋水泥罢了。
好的,框定了范围后,接下来,你可能又会担心,首付会掏空你家的钱包,而且接下来的月供,会让你和父母都喘不过气来;或许你还会担心,买入后房价就跌跌不休,自己成为那个接最后一棒的韭菜。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全款买房和提前把银行贷款全部还清,都是最愚蠢的理财方式。
假如你名下有一套无贷款的房子,那么接下来你就要想尽办法让它负债,比如卖掉后再按揭换房。
让每一套房子都处于还贷之中,才是你抵御通胀最合理的方式。
货币超发的时代,没有贷款的人最吃亏,贷款越多反而越受益。你必须保证,手里始终拿着银行的钱。轮到大涨,你就一步登天,房价不涨,你也能抵御通胀。
在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只有负债才是你抵御通胀最有效的手段
,认不清这个现实你将输的很惨。如果你工作稳定、收入稳定,还在手里攥着大量的现金,那就是非蠢即傻。
钱在手里,每一天都在贬值,想想10年前1万块的购买力,和现在1万块的购买力,差了多少倍?
你把钱换成了房子,就是把自己的资产放到了最起码跟得上通胀的产品上。况且房贷利率真的太低太低了,
房贷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一辈子成本最低的杠杆,没有之一。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进攻,不防守,加杠杆抵御通胀固然重要,但是同时也要做好现金流管理,否则因资金链出问题,而倒在大涨前,那就尴尬了。
我们房价涨了20年,为什么还是有炒房者爆仓血亏?
大部分都是入场不对,而且现金流熬不到房价反弹。
不知道你们看房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真正的笋盘,很多都是业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现金流绷不住了,需要急用钱才低价贱卖的。
我希望我的读者都不要成为那个被迫卖房的一方,人生很多时候的迫不得已,其实都只不过是没提前做好应对预案而已。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两天刷的一部深圳卫视刚推出的纪录片《我的白大褂》,讲的是年轻医生的临床成长纪实,豆瓣评分非常高。看完之后很感慨,今天也想和大家分享下。
要钱还是要命?这道选择题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旁人看来,当然要先保命,但是当你真的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时,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决断?
下面是片中一个真实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大家看看,如果是你经历这样的事情,你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一天夜里,急诊室来了一位因吃了很多黄豆引发急剧胸痛的患者。(实际上是高血压引起的)
当医生在排查病因时,发现患者两侧脚压不对称,立即诊断为凶险的主动脉夹层出血,随即下了病危通知。
医生:“这个病要马上手术,死亡率63%,不一定能救得过来。”
患者家属:“这个病需要花多少钱?”
医生:“至少三十万。”
死亡率63%,远大于生存率,还要至少花30万。救人吧,这钱铁定要花出去,但有63%的可能人财两空;不救吧,人很快就会没了...
到底救还是不救?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胸痛,竟要马上为老公的生或死做决定,突然的变化让患者家属猝不及防。
“ 那他要保命,大概有几成能活下来?”患者对于成功率的追问,无非是想从医生那获取一丝丝花钱能把人救下来的底气。
但这也是医生最难回答的问题,因为63%的死亡率是针对过往病例的统计,但具体到某个人是不能确定的,不救人肯定没了,救就还有一线希望。
家属打了一圈亲戚电话后仍然做不了决定,最后拨打了二十多岁的儿子电话,当电话那头传来斩钉截铁地决定“治”时,这位家属仿佛才有了充足的信心,医生立刻紧急手术。
幸运的是最后手术成功了,前期花费25万多。可以说,这是一场赌命的抉择,幸运的是他们赌对了,花钱救下了家人的命。
生和死这个大命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会去考虑的,然而当需要马上做选择时,绝大多数人都是懵圈的。
救命谁都想,可前提是自己花不花得起这个钱?会不会最后人财两空,自己还要负债?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如果能负担得起,谁都有要求医生马上做手术的底气,不会纠结于计算钱与生命哪个价值更高。
如今的我们,万事顺遂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还过得去。但意外一旦来临,大多都招架不住。
我们很难避免一辈子不遇到这些事情,也无法避免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冲击。但是有两样东西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第一,是面对苦难的态度。
第二,是未雨绸缪的准备。
至于如何准备?其实,也没太多的办法,就两条路:
1、不断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现金流入管道,增加对抗风险的筹码;
2、对于积蓄比较少,收入增幅比较慢的读者,那就很有必要和我一样把自己和家人的保险配置齐全,用尽可能少的钱,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上杠杆买房前,建议大家都先认真考虑一下保险的问题,有了保险之后,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被迫卖房的悲剧发生。
我之前已经多次给大家强调过保险的重要性,今天也乘此机会,再给大家做点简单的保险科普,都是很实用的知识,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已经参加了城镇医保或者新农合,因而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后方无忧,但是大病面前,你会发现医保是完全不够的。
比如治疗肾癌和肝癌的多吉美,每月1盒,每盒2.3万,需要持续服用到患者不能临床受益为止,一年就是28万左右;
在抗癌早期很有效果的免疫药物pdl-1,一针3.5万,需要打10针,就是35万元;
在抢救危重症病人中常用的人工肺,开机费6万元,之后每天2万元起。
以上统统都是自费,医保无法报销。
有人可能会说,患上癌症、中风、心肌梗塞这类大病的概率太低了,犯不着买保险。
但是你如果去查一查保监会公布的发病率数据你就会知道,
人一辈子中招这些大病的概率是72%
,当然,大部分人都是在四五十岁后发病的,但我们不能等到年纪大了才考虑这个事,那时要么保费太贵,要么就直接买不了。
还有些人会担心自己买了保险以后,就算真的生病了,保险公司也不给赔。说实话,其实,只要在正规渠道购买,符合理赔条件的都没什么问题。
各大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公布自己的理赔率,大家网上都可以去查得到,基本上98%的理赔申请都能获得理赔。
剩下的1-2%被拒赔的,基本上是因为代理人不专业,或者不诚信,没有让投保人如实的向保险公司告知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被保险公司当作骗保处理。
综上所述,保险固然要买,但同时保险是有门槛的,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一点点误差,就可能白买了。
买之前我建议大家,还是要系统的学习一下保险知识,做个全面的了解先。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家靠谱的第三方平台-52规划,他们家的「家庭保障规划服务」非常专业、细致,之前去报名的粉丝反馈都不错。
周末看了这部医学纪录片,让我感触颇深,于是和他们再争取了100个免费咨询的名额给到各位粉丝,先到先得。
他们不推销保险,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做广告。只站在你的角度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家庭保障方案,真正做到了中立、客观,同时还能做到比传统机构节约
30%-50%
费用。
他们的专业规划师,会结合人工智能系统,1对1的结合我们的实际需求,生成3份专属定制的方案,并给我们详细讲解。
为了大家不再裸奔,也为了大家不再掉进买错保险的坑,沟通过后原本需要899元的保障规划服务,现在他们现在愿意限时免费100个名额给我的读者们体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