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中/ 金融正能量联盟(ID:pengyouquan1982)
本文共计2699字,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李晓鹏:“两会”以后,全国各地的限购突然升级,不仅是北京,目前至少有40个城市跟进,一下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王盛中:是的,爆炸性的升级,突然间就迅速升级。
李:照理说,北京加强限购还有点儿道理,毕竟,过年以后,北京的房价就已经涨了一波,而且涨的还有点儿凶猛。但其他城市的房价,其实没什么太大动静。但是突然间一下子全盘限购。比如成都,年后也没怎么涨,连二手房都全市限购。还有像安徽临泉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竟然也开始限购。面对新一轮的强力限购,很多人都比较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一轮限购为什么突然间来这么猛?第二个,它到底会不会有效?
王:目前大部分人,还是认为限购政策无效,还想等着政策松下来的时机。
李:是的。我感觉,大家对限购政策已经有些“审美疲劳”。这个政策推行了很多年。每次房价一涨,政府就祭出这个法宝。然后呢?短期好像能让市场降降温,但价格也不会跌,无非就是暂时不涨了,交易量下降,过一段时间又继续涨,最后也没什么效果。也有很多人呼吁推行房地产税,可对于房地产税的实际效果,大家好像也没抱很高的希望。因为以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之类的税收手段也用过不少,最后证明也是没啥效果。之所以还有人呼吁,主要是我们能想得到的招数都用完了,就剩房产税了,也没法呼吁别的了。真的有一种黔驴技穷的感觉。
王:这一轮限购是从北京开始的。其中缘由,一个是在“两会”期间,北京房价来了一波猛涨,搞得人心惶惶,某种意义上叫做逆政治大势而动,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国家从政治稳定大局出发,自然是要迎头痛击。通过限购,首先,强行管控交易。房地产关系国计民生,如果任其炒作到一定地步,就会造成人们的心理恐慌。尤其是这两年移动互联网发达之后,社会经济信号很容易传导放大。比如链家,它是中介里面的老大,它搞了一个APP,天天发布房地产价格数据,就变成了一个社会恐慌放大器。
此外,房地产交易还有另外一个特性,就是创造货币。现在的房产交易本身,如果是抵押贷款的话,就在创造货币,说学术一点也可以叫创造流动性。贷款买房的数量越多,创造出来的货币就越多。房价能炒这么高,跟金融系统利用抵押贷款来大规模的创造货币密不可分。
限购现在作用不是很明显了,该限制的基本都限制完了,再加强限购,能够挤出去的泡沫也有限。但限购配合上限贷就不一样,上海2016年10月份交易数据已经证明,限贷政策对房价来说是大杀器。去年的调控,上海、深圳都加大了限贷的力度,但北京几乎没有,北京还是限购。后来效果差异就很明显——上海、深圳的热潮基本冷却了,北京还在继续炒的热火朝天。所以说,通过限贷款,适用购买人群和他们所能动用的货币确实在迅速变少。从需求层面来说,限购配合限贷政策,还是有效的。
今年二、三月份,北京这轮购房恐慌潮,如果观察很多细节的话,会发现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也就是说,许多手中有多套房的卖家(其实北京有很多手中有多套房的卖家),一开始并不想交易,只是试着往网上公布出售信息,挂出来很高的售价,比自己的心理预期还要高。而后买家一看房价真的往上涨了,就恐慌了,真的愿意买了。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恐慌。现在通过冻结购买,实际上就把这个恐慌压了下来了。也就是说,至少从抑制恐慌的层面来看,此次限购还是有效的。
但是光抑制流动性还不够。房地产的价格,本质上是供需矛盾决定的。限购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是:限制完之后,怎么加大供给?需求抑制了,供给也应该上来。如果一手限购,一手还加大供给,那房价就非跌不可。已经有消息表明,北京市在新建住房、保障房等供给力度都在加大。还有就是房地产税的推行,是要通过房地产税把存量的住房供给给逼出来。
李:但是今年“两会”并没有讨论这个议题,大家因此认为房产税这个政策还是遥遥无期。
王:“两会”确实没有讨论这个政策。这是因为,这个政策本身高过了“两会”级别。我根据一些公开报道的分析,房产税政策很应该正在加快推进,最快可能今年就能出台。而且房地产税的征税,不应该有减免。因为只要有减免就必然后漏洞可以钻。普遍性的征税,才能堵上了策执行过程中钻空子的可能。而且收税的比例也不会低,大概按照每年1%~1.5%比例征收。有可能采取递进税率,人均的房屋居住面积越大,征收税率越高。
征收房产税平抑房价在很多国家都屡试不爽,美国在这方面做的不错。除了纽约硅谷,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非常合理。纽约的豪宅虽然价格很高,但宅基地是均衡价格,土地价值是比较稳定的。就是因为房产税压制囤房(投资性购房)的需求,囤房的成本很高。特朗普开发的纽约豪宅赚钱,那是靠的真本事。它的内部装修程度、华丽程度,和我们国内定价高的房子的装修程度,完全是两个档次。
甚至可以说,特朗普是搞制造业的,靠的是把房子做的品质非常好来赚钱,不像国内这种房地产特权行业,房屋品质本身不怎么样,靠拿地、囤地升值赚钱。而且纽约的豪宅要比香港合算得多,香港所谓的豪宅,主要是土地贵,住起来很不舒服。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制度实际上是跟香港学的,一次性租用七十年的土地,不收房产持有税,就必然存在囤积土地和房产炒作的问题。
总之,先冻结成交,恐慌性成交。然后增加供给,增加土地供应量,这个事情北京已经在做了。就在限购升级的同一天(3月17日),北京住建委发文称,切实增加商品住房有效供应。加快、加大商品住房土地供应。三季度末完成全年土地供应计划,是去年全年实际供应量的2.5倍。同时,加大土地储备力度,适当增加计划外年度土地供应量。截至3月17日,已供应商品住宅用地109公顷,是去年同期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的7.3倍。
事实上北京不缺地,北京的四环外的建设用地供应非常充足,现在就是要扩大供给。扩大供给还需要借助外部空间资源,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形成新的城镇和卫星城。这些新的城镇,内部的空间经济资源能够自我循环,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医疗卫生需要,不需要到北京二环以内来工作。北京城市外围增加供给,同时,在北京市区抑制囤房的需求。在我看来就是这一轮限购的核心需求。
然后就是加大征税力度,把存量住房吐出来。下一步,征收房地产税成为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多措并举,平抑房价。如果限购限贷、增加供给和对持有房产持续征税三个招数一起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历史性的大逆转。
李晓鹏:好的,我也希望如此。其实我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某些方面和你不完全相同。今天时间有限,主要你讲,回头再找个时间我再谈谈我的看法。
========================
作者简介:王盛中,青年金融问题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有丰富的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和深厚的金融理论基础。
李晓鹏,经济学博士,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和《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等书。
感谢网友 向卿大土豆 为本次谈话提供文字整理方面的帮助。
声明:本文由金融正能量联盟授权转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
关注铅笔经济研究社公众号,并回复以下数字,或点击以下链接,查看精彩铅笔社文章。
回复“201”,国家存亡的意义(令人惊奇的大格局精彩长文)
回复“202”,伊斯兰问题还是阿拉伯问题(寻找现代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根源)
回复“204”,北京为什么是首都(寻找北京成为首都的那段历史)
回复“205”,林毅夫,张维迎争论的是什么?(为你解惑2016年中国经济学转向元年的一场争论)
回复“208”,重新理解市场(打破人们对市场长久以来的认识,一篇读了后对世界的看法都会改变的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