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百度文库作为一款全面的AI生产力工具的应用场景及优势。作者通过个人使用经验及与同事的交流,展示了百度文库在内容创作方面的能力,包括生成研究报告、绘本、PPT等。文章还强调了百度文库门槛低、操作细的特点,并提到其交互设计方面的用心之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百度文库是一款全面的AI生产力工具,支持各种类型的内容创作。
具备文本类的AI创作、跨模态AI创作以及多模态AI创作能力。
关键观点2: 百度文库能够生成高质量的内容,没有AI痕迹。
作者通过生成研究报告等案例,展示了百度文库在创作类问题上的高效满足能力。
关键观点3: 百度文库门槛低,操作简单。
用户不需要学习复杂的提示词或产品使用方法,即可使用百度文库的AI功能。
关键观点4: 百度文库注重交互设计,功能丰富。
用户可以基于最简单的交互使用百度文库的AI功能,同时产品还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如修改和编辑生成的文档等。
关键观点5: 百度文库满足了多种创作需求。
除了生成研究报告外,还可以用于智能PPT、智能思维导图、语音速记PDF转Word等多种场景。
正文
挺有意思,没想到 AI 已经有这么丰富的应用场景了。早上来公司,和同事们交流周末各自都干了啥。小盖说,他最近和孩子迷上了画绘本。我满脸疑惑地问,你啥时候学会画画了?他笑眯眯地拿出手机,给我展示了一个他和孩子共同创作的绘本:奶奶的星星。我放张绘本的截图出来,你也看看,是不是很有创意。说实话,我从没想过 AI 还能应用到这样的场景中。他说:“最近和孩子一起读史铁生的作品《奶奶的星星》,但孩子还小,根本没耐心看完那么多文字。于是,我就把书本的内容设计为了一个游戏。先和孩子一起整理出来脚本,紧接着再用 AI 生成绘本。我们不读书,我们玩绘本制作的游戏。”继续追问,我才知道他用的居然是百度文库,这工具还是今年我推荐给他的。现在,人家玩得挺溜。看来,碰到好的工具,还是得多分享,说不定别人可以探索出更多的场景。上周,和几个创业的朋友交流,聊起今年自己心目中最好用的 AI 产品,我说肯定是百度文库,包括我推荐过很多次的橙篇也是这个团队的作品。对于很多人而言,百度文库还是一个文档分享和下载的网站。这个认知确实应该更新一下了,在我看来,文库是“AI 生产力的 All in One 平台”,做到了完全一站式的内容生产。今年 5 月,在一份权威的榜单中,百度文库 AI 功能的访问量已经位列国内首位,我也已经用了很久,也陆续使用过市面上这么多 AI 产品,我觉得百度文库能突出重围,有以下几个原因。能力全
简单来说,百度文库是一款全面的 AI 生产力工具,支持各种各样类型的内容创作。比如,文本类的 AI 创作,比如写研究报告、写小说。再有,就是跨模态 AI 创作,比如文生图,或者图生文。百度文库还支持多模态 AI 创作,支持文字、图片、音频多种模态的混合创作,前面提到的绘本生成就是这类。我知道,你可能会问,现在那么多的 AI 创作平台,大家功能上都很趋同,为什么你会觉得百度文库好。这么讲吧,从创作者的角度看,百度文库生成的内容没有 AI 味。我相信你肯定用过很多 AI 创作类的产品了,输入一个主题,让 AI 去写,但写出来一看,一股浓浓的 AI 风。而百度文库没有这种问题,平时我非常喜欢使用百度文库的“研究报告”生成功能。比如周末我在读萧红的书,我需要系统了解下萧红以及她的作品,之前的习惯是去搜索引擎里找几篇别人写的文章,这种方法免不了盲人摸象,毕竟每个人的叙述都有自己的视角。现在,我会先去百度文库里输入主题,先让它帮我生成一个概括性的内容出来,这样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质量都会比之前高很多。我贴个图你就能明白:文档我没办法给截全,一共有一万多字。通过这份研究报告式的文档,我可以迅速了解萧红重要的人生节点、民国时期的文学氛围、文学地位及影响、代表作品、写作风格、对社会底层人民关注等方面的信息。过去我已经给很多人推荐过这种阅读方法,从我的经验看,它能够帮我们在脑海中迅速形成一个理解事物的框架。并且百度文库生成的报告质量没得说,像是一个很了解萧红的专家写出来的东西。除了生成研究报告外,我还会高频使用百度文库的智能 PPT、智能思维导图、语音速记 PDF 转 Word 这几个功能。每个人的场景不一样,需求不一样,但绝大多数创作类的问题,百度文库都可以很好的满足,比如我同事会用它做绘本,还有的人直接用它来写小说。很多 AI 创作工具的功能都比较单一,文档类的 AI 工具大多只能支持文档类的智能创作,百度文库则是一个集大成者,它涵盖了各种格式的内容创作。这样,我们可以把创作类的工作收拢到一个平台上,而不是在多个平台之间来回切换。门槛低
除了没有 AI 味外,百度文库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门槛低,我们不需要学习什么提示词,也不需要学习产品怎么用。基于最简单的交互,就能够使用百度文库的 AI 功能了。但操作简单,并不代表着功能简单,百度文库通过交互的设计,很好的把丰富的功能放到了各个使用流程当中。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一个分享,嘉宾说,好的产品是在不增加底面积的情况下,增加体积。他的意思是,一个好产品,按钮虽然不多,但其实丰富的功能都藏在按钮之下。拙劣的产品喜欢增加一大堆的选项和按钮,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很有压迫感。百度文库在这方面的设计相当用心。我还是举个例子吧,刚刚提到了萧红,我想在周会上给同事们分享下她的作品,我需要做个 PPT。这时候,PPT 的初稿完全可以交给百度文库来做。我直接让 AI 帮我把那份研究报告式的长文档转为 PPT,你看下人家的交互:我选择文档之后,百度文库先和我确认:生成的内容是否和原文保持一致。我选了保持一致后,它很快生成了一份 PPT 的大纲。此时,我可以编辑大纲,也可以选择继续制作 PPT。点了“继续制作 PPT”的按钮后,系统会提示我选择模板,在这里,我能够上传墨问西东自己的 PPT 模板。最终,百度文库一共生成了 33 页 PPT。我截了个图,你看看。现在有非常多的 PPT 生成工具,但我发现,绝大多数产品都没有在文档的编辑和修改上下功夫,而百度文库做的很好。我可以在线上快速修改 PPT,也可以直接在右侧的对话框里输入“更换本页样式”之类的指令。操作细
为什么我要强调修改的功能?因为我认为 AI 生成的文档肯定不能作为终稿直接使用的,它的核心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修改和编辑的初稿。比如我需要删掉第七页,同时再加一页 PPT 谈自己对萧红的了解。所以,修改才是更高频的工作。只有把修改的体验做好,那才能称得上合格的 PPT 生成产品,其他创作类型的场景也如此。做创作类工作的行内人都知道,创作的本质是反复修改。外行往往觉得这个作品是妙手偶得,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就像前段时间我看作家李娟的采访,她的文字很有灵气,观众觉得李娟很有天赋,下笔如流水。但李娟在采访中直言:“我的每一句话、段落,都需要不停地修改,不停地替换,不停地尝试,最后组织成我可以接受的方式”。对于 AI 创作类的产品也是如此,用户面对的真实场景也是不断的修改,不可能一次生成之后就达到完美状态。用户需要支持更小颗粒度的精准修改操作。有些 AI 产品,完全忽略了这类需求,它根本不支持局部修改,生成完之后,你想再修改,那就得重新生成,这种产品就是典型的 Demo 型产品——演示起来酷炫,但实际一用发现一地鸡毛。百度文库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我可以精准的修改某个大纲,修改某张图片,修改或者干脆用 AI 增加一页 PPT,还能用自己的模版来生成 PPT。官方说,文库是用大模型的理念做了融合编辑器,实现文本、PPT、图片等跨模态同平台编辑。最后,回到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奶奶的星星》绘本。史铁生问奶奶,为什么人死了要变成星星。奶奶回答:“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同事在绘本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他告诉孩子:奶奶的意思是,要做一个让别人因自己存在而幸福的人。希望今天推荐的百度文库,希望这样的好产品,能够让你的工作和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