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 墨荷图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陈师曾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齐白石一生朋友甚多,但被他视为莫逆的,似只有陈师曾一人。可以说没有陈师曾,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齐白石,陈师曾是齐白石的大贵人。
陈师曾(1876年-1923年),是陈三立长子,陈寅恪长兄。梁启超称他为“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陈师曾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陈师曾 腊梅秀石图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腊梅在隆冬时节盛开,因其色黄如腊而得名,多生于江南地方,北方较少见。陈师曾笔下的腊梅枝干挺拔,花朵缤纷,将腊梅花清雅幽淡的特质表现得恰如其分,透过画面宛若飘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用大笔浓墨写湖石,造型于朴拙中见灵秀。
陈师曾 梨花图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这是陈师曾对景写生的一幅作品,选取梨花一枝,纯用水墨描绘,洁白剔透,出尘脱俗。花朵以纤巧的墨线勾圈,叶片用没骨法,浓淡相间,片片分明。陈师曾的花鸟画多笔姿刚健,而此幅则柔媚清秀,颇有华嵒的风神。自题中的诗句平淡天真,婉约动人,字里行间透露出画家关爱自然与生命的情怀。
陈师曾 山水花卉图册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这是陈师曾的早期画作。从画法来看尚未形成个人面貌,主要是仿摹诸家,如金农的梅花,罗聘的竹,倪瓒的渴笔等等。笔墨松弛率意,体现出画家处于技法探索阶段时的多样性尝试。
陈师曾 梅花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绘梅花一枝斜出,骨秀神清,孤峭挺拔。花朵用圈花点蕊之法绘就。画面有陈师曾长题一段,先简单叙述了自古画梅的渊源以及画法的变迁(其叙述与史实略有出入),之后谈到文人画梅的弊病和自己画梅的方法。他认为画的太过粗野则不能表现梅花的高洁清雅,而太过柔媚又不能展现梅花冲寒傲雪的风神,两者都背离了梅花的品格,只有“奇不伤正,怪不伤雅”才能算是佳作。
陈师曾 芭蕉山茶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画面虽然没有陈师曾本人的题识,但通过姚华与释戡二人的题记得知此图为泽民女士收藏的陈师曾之旧作,原是泽民托释戡请师曾补题,但未想师曾去世仓促,释戡于是请姚华代为补题,而姚华误以为画主即释戡,所以题为“散释”作,个中经过颇为曲折。图中画芭蕉与山茶,蕉叶已呈枯黄凋败之势,而一旁的山茶花开正盛。芭蕉树纵贯画面,刚健挺拔,布局大胆,甚有气势。山茶以红花配墨叶,与蕉叶穿插掩映,疏密得当。
陈师曾 佛手图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画佛手果,造型准确,形态逼真。陈师曾于诗文典故方面的文化修养颇为深厚,此图中的题文出自清代龚自珍的《露华》,内容颇多涉及佛家典故。图文相合,使简单的画面更具深刻的内涵。陈师曾晚年得到一块安阳出土的唐代鋕石,出于对金石书法的喜爱,所以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安阳石室”。
陈师曾 藤萝鸲鹆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画紫藤花与鸲鹆(即八哥鸟)。花繁叶茂,点染间不甚讲求笔法,墨、色交融,浑然一体。八哥鸟形体准确,神态生动自然。陈师曾作画关注写生,认为不可脱离实物,但也不可拘泥于实物,追求的是“不即不离”,“不似之似”,“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的境界。
陈师曾 桃花图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画虬枝枯干,桃花盛开。用笔较干,墨色中多有飞白之处,表现老树粗糙的质感。花朵直接以纯色点染,笔法圆熟老练。
陈师曾 拄笏拜梅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以墨笔圈花法画梅花,画石则全用浅绛色。梅与石相互衬托,使梅花的峭拔与石块的朴拙对比得格外鲜明。构图别出新意,行笔颇见力度。
陈师曾 斑鸠图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本幅作品画石著墨不多,笔画草草而成,简单地表现出石面凹凸的肌理;花叶运笔灵活飞动,色墨相参;鸟雀非师曾所长,图中二鸟形态朴拙,用笔较为拘谨。画中斑鸠的“鸠”与“九”谐音,一方面暗示作画于九月的时间,另一方面国人历来视“九”为吉祥数字,有寓意吉祥的含义。
陈师曾 桃榴枇杷图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绘桃、石榴、枇杷各一枝,参差有序,果实累累。画中以花青色配以浓淡不同的墨色画桃叶,再以重墨勾勒筋脉。桃实红绿相间,色泽自然。石榴的枝条硬朗秀挺,小叶片片看似随意,然点画得轻灵活泼,与较浓重的桃叶、枇杷叶相映衬,使画面轻重有别,富有韵律感。
陈师曾 山茶花
来源:书画新风景
更多名家书画特卖
南京画廊拍卖有限公司诚招代理,月纯收入3-5万!
他的花鸟唯美洒脱,堪称春之艺术品。
他的青绿山水总是令人爱不释手,今天难得的抢藏机会就在眼前!
李嘉诚办公室为什么要挂这样一幅对联?
————————END————————
将画廊置顶后,您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画廊的信息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