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职场女性,真的太难了
前段时间有两个新闻特别让人气愤。
一个是重庆一女子去某酒店应聘,酒店经理要求她写一份一旦怀孕就自己主动辞职的书面保证。该女子一怒之下将自己的遭遇投诉到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另一个新闻是,依据规定,广东省女职工生育符合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除享有98天产假待遇外,另享有80天的奖励假。然而,在广东一家公司工作的女职工,因为休生育奖励假,被公司以旷工为由开除!幸好法院判公司违法应赔偿。
这些歧视女性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是最后一次出现。
“结婚了么?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有孩子吗?准备什么时候生?”
“有二胎计划吗?”
私生活三连问成了女性面试的必问题。
朋友已婚未育,面试了不少公司,万万没想到自己被拒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学历、也不是能力,甚至不是相貌,而是生没生孩子!每次面试到这些问题,她真想怼面试官一句“我给你发个结扎证明行不!”
女性真的太难了。20多岁,公司担心你结婚生子,生完了又怕你要二胎,到了30岁又嫌弃你年纪大了,更别说到了35岁直接被淘汰。
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2》里赵薇曾发出感慨:“女演员40+,各种困境。”
其实面临困境的,又何止是中年女演员呢?所有女性,不论年龄,不论职业,在职场里,都一样举步维艰。
02
为什么
女性
职业生涯
会如此艰难?
女性,从求职开始,就倍受歧视。谁的职场不委屈?可女性的职场更是满纸辛酸泪。
为什么会这样?
1.生育,严重影响女性职业生涯
其实,初入职场,女性和男性的差距并不大。真正的差距从女性怀孕生子开始拉大。
图片来源:
新京报
丹麦曾做过一项长达33年 (1980-2013年) 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
女性生完第一个孩子以后,收入会骤减,并且很难再恢复到之前的收入水平,而孩子爸爸的收入却不会受到孩子出生的影响。这种情况被称为“母亲代价”。
女性从怀孕的那一天起,孕期、产假、照顾婴儿,转眼间2年的职场黄金期就被孩子消耗了。
在这个996成日常的职场里,你加班少了,请假多了,当然直接影响你的职业生涯。所以很多公司宁愿接收能力差的男性,也不要女性。
2.婚后女性追求稳定,沉溺于舒适区
《2016年中国女性职业与幸福感白皮书》证实:没结婚之前,女性在选工作的时候,更看重有趣,以及挑战性;但是在结婚生孩子之后,女性更看重一份工作的稳定性,以及灵活的办公时间。
甚至有些女性在预见到自己会在不久后结婚,会主动放弃工作上的晋升,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任何人都如逆水行舟。只有拼尽全力的努力,你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劲,才能跟得上企业的发展。
而
很多女性,没有危机感,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不再努力,沉溺于自己的舒适区,抵触变化,成长太慢。
你越追求稳定,就越是危机重重。到时候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打。
3. 部分女性“我弱我有理”,劣币驱逐良币
有位老板招女员工招怕了。他说:
我曾经招过一个女员工,入职3个月转正就怀孕,生完没几个月又怀二胎。二胎生完一个月不到就离职。我给她交着生育险,多招一个人顶她位置白养她两年,招员工成了供祖宗,肠子都悔青了。
的确如此。如今社会对女员工的权益很重视,
有的女性就钻空子,把生育待遇和福利“用足”,自己受益了,却伤害了更多的女性,
以至于很多企业能招男性,绝不招女性;能招未婚,绝不招已婚未育。
4.偏见,让女性失去更多的机会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主持了一项实验,测试男性和女性在职场中的感受差异。
他从哈佛商学院女企业家Heidi Roizen的真实案例研究开始。Heidi Roizen是硅谷的一位成功的风险资本家。
教授把这个案例印成两个版本,分给两组学生。他仅仅把Heidi的名字改为Howard,把一个女性的名字改成了男性名字,没想到给两组学生造成的印象却截然不同。
所有学生都认为Heidi和Howard同样有能力,这是一大进步。但坏消息是,大家都喜欢Howard,他这人不错,更想和他共事。至于Heidi,她有点自私,不是“你想雇用或为之工作的那种人”。
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根深蒂固。性别歧视,让女性失去更多的机会。女性从入职那天起,机会就比男人少。她们不是没有能力,是没有机会。
很多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可如果不给她们机会,她们怎么提升能力?
03
身为女性,如何破局?
1.早日做好职业规划
作为女性更要未雨绸缪,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进入什么样的公司,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职场进阶路线又是怎样……这些都要提前思考。只有在晴天修屋顶,你才不会在雨天淋成落汤鸡。
要规划的,除了你的职业,还有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