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间投资
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够长的杠杆和一个合适的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在投资上,这根杠杆就是时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山姆分销店,在县城疯长 ·  2 天前  
商业洞察  ·  280亿灰飞烟灭!郑州百亿资产父女,2.4亿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间投资

投资,你后悔了吗?│投资中的行为经济学

时间投资  · 公众号  ·  · 2017-09-09 10:41

正文

后悔心理


我们在关于“心理账户”讨论的末尾提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由于采取行动而导致的结果,会比因不行动而产生的结果有更为强大的情绪反应(比如后悔)”。


这个发现进一步解释了投资者在卖出亏损股票时所面临的艰难决定,因为如果“一旦卖出亏损的股票,之后这支股票却开始大涨”——这时,实施了卖出决策的投资者,将因为后悔,而面临更大的痛苦。


很明显,“后悔”在我们日常各种决策(当然也包括投资决策)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投资者,我们应当对“后悔”这一情感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考察。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不这么做,那么我们“一定会后悔的”。



卡尼曼做了几个有关“后悔”的实验,以下是相关的实验情况:


实验 1:


(a)   布朗先生几乎从不让旅行者搭便车。昨天他让一个男人搭了便车,然后他被抢了。


(b)   史密斯先生经常让旅行者搭便车。昨天他让一个男人打了便车,然后他被抢了。



这两个人,谁会更后悔呢?


实验结果显示,88%的受试者认为布朗先生会更后悔。


实验 2:


(a) 保罗持有A公司股票。在过去一年里,他想要将股票卖掉,并用得到的钱买入B公司股票,但最终他还是决定没有这么做。现在一年过去了,他了解到,如果他当时卖掉A公司股票并买入B公司股票的话,可以多赚1200美元。


(b) 乔治持有B公司股票。在过去一年里,他卖掉了B公司股票,并用得到的钱买入了A公司股票。现在一年过去了,他了解到,如果他当时坚持没有卖掉B公司股票的话,可以多赚1200美元。



这两个人,谁会更后悔呢?


实验结果显示,92%的受试者认为乔治会更后悔。


实验 3:


(a) 你接触到一种疾病,感染这种病会使你在一星期内快速且没什么痛苦的死去。得这种病的概率是10%。在此病尚未出现任何症状之前,有一种疫苗是有效的。你愿意付多少钱来打这种疫苗?


(b) 研究上面这种疾病需要一些志愿者,但志愿者会有10%的概率感染上这种病。那么,要是去做志愿者,你最低要多少钱?



实验结果是,比起没注射疫苗,如果是因当志愿者而感染,则会令人们感到更加后悔。因为你本可以拒绝“出售”自己的健康,甚至无论给多少钱。你本可以坚持自己的默认选择,什么都不做。


这个实验还涉及到了金额,正如你所预料的那样,人们当志愿者要的薪水会比他们买疫苗的最高定价高很多,常规比率大约达到了50:1。



后悔是一种人类情绪,甚至是人性的体现。这种情绪是强大的、无法抗拒的、直击人心的,它就是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所称的“系统1”,它是人类的缺省设置,因此人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完全的避免它。


但通过实验,我们至少了解到“后悔”有两个重要特质:


1. 总的来说,采取行动,会比不采取行动更容易感到后悔。


2. 相比于坚持默认选择,偏离默认选择更容易感到后悔。


有趣的是,巴菲特虽然并没有专门谈过行为经济学,但谈到他自己的投资理念时,巴菲特反复强调的两个原则,却恰好分别针对了上述两种有关“后悔”的情绪:


不要频频挥棒


泰德·威廉斯是美国棒球职业大联盟的传奇球星,他职业生涯的打击率高达34.4%,让他成为世界上打击率最高的球员之一。


泰德·威廉斯有一句名言经常被巴菲特引用,他说“一名成功的棒球选手,不用频频挥棒,试图去击打每一个球;你只要等待最合适的投球,然后再击打。”


巴菲特不止一次用打棒球来比喻投资,他说“投资就像打棒球,但比打棒球还更棒,因为即便你一次都不挥棒也不用出局;只要耐心等待,就总能等到合适你的球”。


事实上,我们已经了解到,“总的来说,采取行动,会比不采取行动更容易感到后悔”。


因此:


时常告诫自己(甚至制定纪律来约束自己)不要频频挥棒,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投资者避免一直沉浸在后悔之中。


当然,这种方法恐怕不仅有助于你的心情,也会有助于你的钱包——与没有买入一支股票但它却上涨了相比,你实际买入了一支股票它却发生了下跌,不但会使你感到更加后悔,而且也将切实的损害你的金钱。


当我们身处市场,你会发现永远有无数声音朝我们咆哮,“挥棒啊,你这个傻蛋”——巴菲特的建议是,先变成一个聋子,然后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投球。


在现代社会,无所事事的巨大价值被严重低估了,至少在投资领域是这样。


世俗的观点很难认识到这一点,接受起来则更加困难。人们不仅希望变得很富有,而且希望很快就能变得很富有,以至于早就忘记了成功投资的第一要素——时间。


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


有一回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起接受采访,巴菲特提到自己没有投资微软,但一点都不后悔,因为微软不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之内。


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肯定算是巴菲特最著名的观点之一。事实上,它确实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巴菲特面对错失科技股得投资机会,还不感到后悔。


能力圈相当于巴菲特给自己设定的一个“默认选择”,并且在他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相当好的坚持在这个默认选择之内。


我们已经了解到,“相比于坚持默认选择,偏离默认选择更容易感到后悔”——换句话说,坚持默认选择,即便结果不佳,后悔的程度也比较浅;而一旦偏离了默认选择,那么一旦失败,人们会感到特别的“悔不当初”。


因此,事先明确好投资规则,把它记录下来并坚持实施,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这样做不一定会提高你的投资业绩(显然,这要取决于你设定了什么样的规则),但至少在调节投资者情绪方面,会起到不错的作用。


因为关于“后悔”的研究告诉我们,当你设定了投资规则之后,面对那些规则之外的获利机会,你将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你无法全部抓到这个事实。


毕竟,投资有时就像是钓鱼,无论你钓上来多少条,你总会看到河里还有一条更大的。


当然,如果你设定了投资规则但没能坚持,那么一旦结果不佳,你无疑将会感受到更加强烈的情绪。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前几年投资了IBM,我想老爷子内心对此一定“十分的后悔”。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