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影铺子
铺子每天为您奉上各种电影大餐,电影小吃,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欢迎关注,欢迎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幕穿越者  ·  “好斗士”现象?|周末看什么 ·  2 天前  
Sir电影  ·  国片为牛马又出了一口气 ·  3 天前  
电影工厂  ·  5种颜色打底衫,搭配起来真的太好看了 ·  4 天前  
Mtime时光网  ·  重映片密集涌进影院?“炒冷饭”背后的秘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影铺子

虽然没有对白,但值得五星推荐给你

电影铺子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1-05 22:30

正文

这是铺子2015年就打算看的电影,愣是拖到了最近才看完。


记得当初看了个开头就不再能看得下去了,大概是当时因为当时浮躁的心态无法接受这部如此安静,并且伟大的电影——


《四次》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显示的观影人数并不多,颇有种曲高和寡的意味。在我有限的阅片量里,我以为这部电影是能配得上伟大二字的。


不过分得说,观看这部电影是需要正襟危坐的。绝不能用看大多数剧情片时的心态来面对,你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景和时刻,调暗灯光,放下手边的零食,严肃心情,摒除杂念。


电影《四次》的名字来自于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卡拉布里亚地区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理论。


他认为灵魂不朽,在四种生命形态——动物、植物、矿物和人中循环重生。


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借助这一理论来描写卡拉布里亚地区一个山村里的生活。



这部作品的电影语言极其克制、内敛。现实主义的风格在长镜头松弛随意的排布下被赋予了诗意。全片几乎没有对白,纯粹而简单的镜头,自然的光线和声响,提炼出日常生活里非仪式感的、更深层次的浪漫。



本片的剧情十分简单,正如片名所示,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关于年迈的牧羊人的故事,牧羊人孤身一人,唯一算得上的陪伴大概就是羊群和一只牧羊犬。日复一日的牧羊生活,已然成了他的全部,时刻鸣响着的羊铃是他生命的配乐。



老人有严重的咳嗽,时常会去教堂领一份扫地收集起来的灰尘泡水当药喝。



直到有一天,放羊时不小心把那份灰尘丢在了山上,夜里咳嗽的厉害,跑去教堂想再拿一份,却无人应答。



第二天,就悄无声息地死在了家中。



全片可以说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是在老人死后,牧羊犬发现许久未有人来羊圈,将用来卡住停放在斜坡上汽车的砖头叼走,汽车逐渐滑向羊圈,冲破了栅栏,山羊们逃离了羊圈,却未走远,大多聚集在了牧羊人的家中,村民闻讯赶来,发现了死在家中的牧羊人。



村民们在神父的引导下将棺材抬往山下,关于牧羊人的部分结束了。



老人故去不久,羊群中一只小羊出生了。羊水混杂着土与杂草,黏裹在小羊的身上,场面并不好看,却饱含着旺盛的生命力。从牧羊人的垂暮到小羊的新生,自此开始能逐渐感受到导演的意图了。



小羊慢慢长大,开始被允许和羊群一起去到山上吃草。却因一次疏忽,脱离了羊群,被遗忘在山林之中。山风涌过,似海潮拍岸。迷惘的小羊穿过植被,来到一棵雄伟的杉树下歇脚。



时间飞逝,冬去春来,伴随着电锯声,巨大的杉树轰然倒下。村民们欢欣鼓舞地将树干运回村中。



巨大的杉树被肢解,运往木炭厂。我们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电影的开头与结尾,化作烟雾与尘埃。



四段生命的旅途,就在这诗一般的影像中徐徐展开。


牧羊人在举行耶稣受难日游行的那天离世,小羊受庇护于杉树,杉树被烧制成木炭与尘埃,尘埃飘落于教堂,被收集并赠予牧羊人作为延续生命的药物。



电影的开头与结尾呼应形成循环。在这样的循环中,我似乎看见了灵魂的不朽、生命的永恒


导演将摄影机消失,打破了观众常规的观影经验,用极少数的主观镜头,且以羊或其他物作为主体,试图让我们突破以人为主体的观察者的身份,作为平等生命去看待这个世界。



席勒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的秘密在于通过形式消灭内容,材料和内容越是宏伟,越是傲慢,越是自行其是地显示其自身的作用,观赏者越是关注材料,这种克服材料和控制观者的艺术越是成功。


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大概是做到了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走得更远了,他让观者与作品本身融为了一体,达到了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作品,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的作品。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