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卡塔尔这个小国,成为了国际新闻的主角。这一天里,7个国家——巴林、沙特、埃及、阿联酋、也门、利比亚、马尔代夫,相继宣布与卡塔尔断交。有媒体将此形容为“塌方式断交”,这样的局面在国际关系史中也是少见的。对于卡塔尔外交部而言,可谓是灾难性的一天。
“黑客危机”被认为是直接导火索。5月底,卡塔尔的国有通讯社网站及其推特账号曾遭到黑客攻击,并发布了所谓的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关于伊朗和伊斯兰的虚假讲话内容。虚假内容包括卡塔尔与以色列关系“良好”,并称伊朗是“不容忽视的伊斯兰强国”。后来卡塔尔紧急辟谣,并尝试挽回海湾邻国的信任,但是为时已晚。
如果两国关系良好的话,一次黑客事件是不可能导致如此灾难性的后果的。根据近20年中东局势的变化,卡塔尔与沙特等国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作为“海合会”的老大哥,沙特一度在阿拉伯世界中占据中心位置。卡塔尔与其它海合会的成员国一样,曾经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与老大哥沙特保持高度一致。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1995年,谢赫哈马德·本·哈里发·艾勒萨尼夺取了卡塔尔政权,随后卡塔尔的外交政策开始逐渐转变。它似乎不甘心只做沙特的小兄弟,决意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卡塔尔开始积极介入地区事务,在各种冲突和纷争中充当调停者和中间人的角色。从苏丹的达尔富尔到厄里特里亚,从索马里到也门,从黎巴嫩到巴勒斯坦,几乎在中东地区的每一场冲突中都能看到卡塔尔穿梭调停的身影。半岛电视台,这个在多个国际新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媒体机构,便来自卡塔尔。
新兴国家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矛盾,在国际社会中并不少见。但如果处理得当,管控分歧,也未必会导致矛盾。可是,在“阿拉伯之春”事件之后,卡塔尔介入得太深,同时押宝了伊斯兰势力——尤其是在埃及,卡塔尔押注了有伊斯兰背景的穆兄会。在穆兄会领导人穆尔西执政期间,卡塔尔对其进行了大力援助。然而,这与沙特的立场相反。沙特、阿联酋对伊斯兰主义势力的上升充满戒心,不希望看到穆兄会上台,支持埃及军方革除穆兄会。2013年,穆尔西遭遇政变下台,令卡塔尔相当愤怒。其实,当时卡塔尔的“亲穆兄会”倾向已经令中东多国十分不满。这一矛盾在2014年达到顶峰。当年5月,沙特、阿联酋和巴林宣布召回驻卡塔尔大使,以抗议卡塔尔“干涉内政”。虽然后来缓和了关系,但矛盾并未彻底消除。
卡塔尔其实是海湾地区区域局势的挑战者。这个小国凭借自己的出色的外交手段、强劲的经济实力,多次干预插手区域事务,不仅令巴林、也门等小国看不惯,同时也得罪了沙特这样的区域大国。在布满了王室贵族的中东地区,外交关系某种意义上也是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小字辈”不受待见也是正常的。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也是一个80后。出生于1980年的他在2013年才进行加冕礼,正式成为埃米尔。作为一个年龄尚轻、经验尚浅的领导人,把握不好分寸也是原因之一。
当然卡塔尔还有一张重要的牌,就是与美国的关系。卡塔尔是美国重要盟友之一,不仅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还是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所在地。尤其是在反恐战争中,卡塔尔与美国的关系更是相当紧密。由于背后有美国撑腰,这就令卡塔尔这个小国有胆量挑战中东既有的秩序。
然而,卡塔尔支持伊斯兰势力(穆兄会),依然让美国感到不安。尤其是沙特、阿联酋等国家不断“打小报告”,令白宫有点难堪。有一种声音认为,中东地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崛起,卡塔尔要负一定的责任。最近10天,形势急转直下,先是5月底,特朗普造访沙特,巩固了美沙关系,再次确立了沙特在美国中东政策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卡塔尔的诚意也遭到了美国人的怀疑。前大使丹尼斯·罗斯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卡塔尔在打击恐怖主义上不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应该表明可能将中央司令部迁往别处”,除非卡塔尔成为“一位真诚的伙伴,而不是助长我们需要抗争的威胁的话”。美国最近的一系列表态,尤其是抬沙贬卡的姿态,令中东各国都看懂了形势。
由此可见,卡塔尔的外交灾难是一系列“作死”的结果:对中东地区伊斯兰势力的支持、挑战中东既有秩序,为矛盾埋下了伏笔;而美卡关系下降、特朗普对沙特的重视,加上看似意外却未必是意外的“黑客事件”,最终引爆了矛盾。再加上年轻的埃米尔欠缺外交火候,不懂得及时弥补,最终造成了这一尴尬结果。
会不会爆发战争呢?不会。这几个海湾国家开战的几率几乎为零。因为沙特也好,卡塔尔也好,都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必然会再次扮演调停者的角色。卡塔尔埃米尔很可能将接受美国的一系列条件,比如放弃对穆兄会的支持、放弃挑战沙特等,以避免在中东的孤立状态。而沙特等,也会顾忌美国的利益,断然不会对卡塔尔采取军事行动。事情最终的走向,可能像2014年那样,在外界的调停下,慢慢地走向缓和。
(文/马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