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夜光杯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于1946年5月1日,是目前中国报纸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副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蒋超良被查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今年首批!下周一启动意向登记!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特朗普宣布:恢复死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夜光杯

骆玉明说红楼:林黛玉与“宫花事件”

夜光杯  · 公众号  ·  · 2021-04-21 16:19

正文

黛玉借着一对宫花,终于把她的不满发泄出来,并不是无端的尖刻。
本文图为戴敦邦绘
曾经读到钱锺书夫人杨绛的一段话,她说《红楼梦》有的地方也写得不合情理,譬如林黛玉为了一对宫花的小礼物而恼火,出语尖刻,就不合大家闺秀的身份。杨绛身出名门,说这样的话当然有她的根据。但是,这恐怕只是按照一般常规来下判断,并没有注意,《红楼梦》常常在这种琐碎的情节中隐涵复杂的信息。
故事发生在第七回。当时薛姨妈带着女儿宝钗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她姐姐王夫人过来聊天。然后王夫人的陪嫁仆人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话,就是汇报工作。事情完了,薛姨妈想起一件事来,交代她去办。
什么事呢?薛姨妈那里有一盒用丝绸染色做的假花,是皇宫里头的新鲜样式,比较新奇珍贵。薛家是皇商,所以他们会有这种稀罕玩意儿。薛姨妈就让周瑞家的代她把这些花分给荣国府的小姐们去戴。薛姨妈是亲戚又是长辈,住在荣国府,有时候送点东西给小姐们,也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
这一盒宫花是十二支,该怎么分呢?薛姨妈说:“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凤哥”是王熙凤的小名。
请注意“剩下的”这三个字。薛姨妈说的时候很可能是没有仔细想过。你可以认为,这只是一个数学表达:一共十二支宫花,分掉六枝,还“剩下”六枝。但这个事,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就是在薛姨妈的潜意识里,花首先是送给贾府三位小姐的,“剩下的”也照顾到外来的林黛玉。这样就有亲疏之别的意思在里面。还有四枝给王熙凤,就是让她自由去处置了,因为王熙凤是管事的人,需要照顾的关系比较多。

周瑞家的带着花,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一路送过来,最后在宝玉的住处找到林黛玉,进屋就笑着说: “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来了。
宝玉先伸手就把花接过来了。这个时候,林黛玉的反应很特别。她只是看了看,没把花接过来,先问了一句话:“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照实回复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这时候,就听到黛玉冷笑着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这句话粗率地读去,真是如杨绛所说,不合情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前面薛姨妈说了“剩下的”三个字,这里林黛玉也说了“剩下的”,竟是不谋而合,前后呼应。
这两段文字的关系,很容易被忽视,却值得推敲。
首先,我们会想到林黛玉的性格。 传说比干心有七窍,书里说林姑娘比他还多一窍。 她非常敏感。 薛姨妈说“剩下的”三个字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个不明确的念头。 但这个信息,透过周瑞家的行事神色这一条间接的途径,会留下痕迹,而林黛玉依然能够感受到。
但事情远不止于此。林黛玉的不快,还关系到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薛宝钗进入贾府以后,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
黛玉先到贾府。书中说她深受贾母的宠爱,日常生活受到照顾的程度跟贾宝玉一样,三个亲孙女反而不如她。
但是后来薛宝钗来了。书中把两人做一个比较,说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话听上去有点怪:难道林黛玉品格不端正吗?但是在对照的条件下,我们可以体会到它的意思是什么:薛宝钗比林黛玉更加循规蹈矩;隐约之中,也说明林黛玉比较率真和任性一些。
小说又把两人为人处世的态度进行了比较:说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意思就是心胸宽广,不计较,凡事守本分,能够顺应环境;说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意思是孤独高傲,看不起低鄙庸俗之人。这样当然容易得罪人。所以宝钗比起黛玉来就“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但宝钗比黛玉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好性格吗?原因不止于此。小说里面交代,就在薛家人进京之前,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哥哥,也就是薛宝钗的舅舅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的要职上提升为“九省统制”。这是一个虚拟的官职,不容易找到对应的实际职务。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对照:总督是清代最高的地方官职,一般掌管两到三个省的军政大权,而王子腾管九个省。《红楼梦》这样写,就是为了突出王子腾深受皇帝信赖,地位非常重要。
在荣国府里,从娘家的背景来说,王夫人和王熙凤拥有最强大的后台。 林黛玉和薛宝钗,虽然都是寄居在荣国府的亲戚,但林黛玉的家族势力单薄,而且王夫人从一开始就不那么喜欢她; 而薛宝钗住进贾府,是因为王家的血缘关系,而且直接出于王夫人的心愿。 仆人总是看着主人的脸色做事,“势利”二字,人不用学都会。 日常闲言碎语,远处有朦胧的影子,林黛玉怎么可能感受不到?
《红楼梦》的深刻,一个重要的体现,是把整个社会的政治关系、权力秩序,反映在贾府的日常生活中。 书中说自薛宝钗进入贾府,黛玉“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这种压抑,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但黛玉又是不服气的,终于借着一对宫花,把她的不满发泄出来了。 这并不是无端的尖刻。
最后要说,这事还与周瑞家的有关。 她是王夫人的亲信,善于逢迎,又颇能狐假虎威,无端生事。 就在“宫花事件”中,她到梨香院找王夫人时,先去看了薛宝钗。 宝钗如何? “满脸堆笑”,她是懂得与人周旋的。
然后她来到林黛玉这里,黛玉却冷若冰霜。这又是为什么?书中虽不说,但必然与两人向来相处不谐有关。黛玉“目无下尘”,这周瑞家的,不就是“下尘”吗?她拿着“挑剩下的”两支宫花,一脸的假笑,很不好看。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3月高点击率美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