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潮沉思录
这里是一个公开陈述和议论的公众号,在这里,我们容纳不同的意见,尊重独立发言的精神,尊重言之有物的内容。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韩国棋院取消累计犯规直接判负规则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达4974吨,创历史新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潮沉思录

抵制洋节为什么没用?

新潮沉思录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2-24 19:34

正文

今晚是平安夜,明天就是圣诞节了。今年的圣诞节最吸引人的肯定不是商品打折或者千奇百怪的圣诞老人,而是一些地方号召的抵制洋节运动。在圣诞节的前夕搞一个抵制洋节,保卫传统文化的运动,在铺天盖地的商家圣诞宣传里多少让人觉得尴尬。


抵制洋节的初衷不外乎是抵抗外来文化侵略,这类抵制洋货运动在我们身边已经发生的太多了,从抵制日货到抵制外国游戏、动漫。不过在许多地方赫然以政府通告形式出现,倒是仅见的声势浩大的一次。比起多年来历次抵制洋货的时候,人民群众爱国热情高涨,有关部门却从不公开表态,抵制洋节的规格无疑高得多。当然这种仅仅以个别地方政府的通告和一些部门的努力来进行的抵制成功的机会也是渺茫的,可以预言也就是一阵风的事情而已。



抵制圣诞节,当然也包括复活节,本质都是对抗有宗教背景的文化入侵。圣诞节并不是一个基督教创造的节日,而是其继承的节日,来自古老的密特拉教仪式,是冬至仪式的一种。不过千年相沿确实也不能再把它和基督教分离出来了。很有趣的,按照这个用法,绝对要抵制情人节,因为情人节标准的叫法可是圣瓦伦丁日,是为了纪念这位殉教的圣徒,当然也是标准的基督教节日。


情人节曾经也是被极力批判和抵制过的,理由包括道德败坏,但随着中国社会商品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可以肯定作为当代最商业化最成功的节日,没几个人真会去抵制它。比如说2·14不发红包,不送花,不送巧克力不约会,从党员干部做起?不说会被多少人笑话,起码是对市场经济的倒行逆施。


当然作为这次运动的重点,比如学校,在教育系统抵制宗教侵袭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这还是教育领域能正视问题的一件好事。不过也要指出学生并不是仅仅生活在学校中,社会的气氛不逆转,这种呼吁的意义终究是不大的。而一些地方提倡这次运动恐怕完全是出于便于社会管理的目的,比如大力禁止占道狂欢,禁止各种圣诞聚会,其实是很实际的做法。许多地方不过是借题发挥,带着很现实的目的,官僚队伍身上并没有真正带着意识形态的警惕。这种投入的力度还不远如禁止滥放烟花爆竹,仅有号召,其实和治理无证小贩无差别的运动能持续多久同样很可疑。



虽然很多人,也包括我不看好这个活动,毕竟在今日中国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很容易的感受到圣诞气息。圣诞节说到底是高度商业化的节日,由资本直接推动,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哪有如此容易抵制的。哪怕更宗教和政治化的复活节和感恩节,多少人也不过是把他们当做打折的由头而已。在热火朝天的圣诞宣传里,一切看上去就像一场官僚的闹剧。


但出人意料的是抵制洋节的影响力应该说确实是不小的,我原本以为仅仅是形式上的活动,然而今天吃饭的时候就发现身边许多人真的实在试图践行的,特别是不少中老年人。 这场运动的群众基础确实是有的,或者我们值得讨论的也就在这里,它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能得到认同并流行开来。


比如我今天遇到一位向我传播这个理念的中学校长,一方面他痛心疾首的表达了抵制文化入侵的热情,坚决号召自己的子女学生一定要参与进来,一方面又表达了对中国人缺乏信仰的担忧,大谈中国人就是没有信仰。应该说,至少这种关心是很好的,是真诚的,直接体现了中国人的朴素的爱国之情。但反应的问题也是直接的。 如果说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那么他作为一个党员同志,恐怕是不把共产主义当做一种可以支撑的信仰的。 我相信这样的例子并不少,一方面这体现了人们的爱国之情,对现实的忧虑,但是实实在在的,这是体现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极度衰退。这种极度衰退才是我们对文化入侵担忧的大背景。 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几乎是赤身露体的, 当然不用说枪林弹雨,连一阵寒风恐怕都是要生病的。


说到抵御带有宗教背景的外来意识形态,一直以来我们对宗教领域是有着比较乐观的态度的,大家经常笑着说,中国人是祖先崇拜而不信宗教的,是真世俗化社会。当然这个问题,现在又被变成中国人没有信仰作为一大罪状了。据说解决这种罪恶的办法是复兴儒家,乃至要建立儒教,这是康有为当年的观点,这些年随着国学复兴又大热的起来。这次抵制洋节运动另一个口号就是保卫传统, 这就像当年的整理国故一样,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


和我们乐观的态度不同,稍有留心的同学应该都注意到,在现实层面,各种宗教,包括邪教和极端意识形态在现实中的侵蚀是非常严重的。无论的有外国背景的地下教会,还有国产源源不绝的本土邪教,还有某些来自中东的宗教极端派系,都大张旗鼓的在中国攻城略地,在基层形成了非常庞大的人员团体,甚至影响到行政的层面。 这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空白的问题,还有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基层组织解体后留下的巨大空白和社会矛盾累积下,人心的苦闷急于寻求寄托。



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外来宗教在中国社会迅速流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上,而涉及很具体的社会生活。这里不妨以以地下教会为例。


我们的很多基层党员干部,有多少年没上过生动有趣的党课,每每昏昏欲睡,甚至很多农村党员起码的党内生活都仅仅存在于纸面上。这还是中国最有组织的一些人,而教会不是这样的。


教会每周的布道是实实在在的,这些布道的牧师是训练有素的,协助信徒是多方挑选的,甚至连活动都是丰富多彩的,逢年过节有吃有喝有拿,还有大家一起劳动,其乐融融。更现实的,在很多地方,年老孤独的老人能去哪里?教会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去处,不但能消解死亡的抑郁,还能提供教友的交流和帮助。当一个教徒将要往生的时候,最热心关注他的往往是身边为他祈祷的牧师和教友。 有这样堪比毛主席时代干部的牧师教友,面对这样细致深入的基层工作,又怎么能够不发展壮大?


应该说地下教会还是半公开的,这还仅仅是善的方面,而信仰某些宗教在过去甚至是能够得到政策上实实在在的好处的。要是高考给我加分的话,信飞天面教教恐怕也是没有问题的。更不用说经历了和稀泥的时代,在许多地方,宗教势力和宗族、地方势力结合在一起,结党成群,有组织,有队伍,有外援,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呼百应,势连中外,和州并县,这和近代中国各种民间宗教流行,各类会道门大行其道的景象何其相似?


不仅仅是我们在政治形态和基层生态上的衰退,我们的传统文化,比如本土宗教经历了多年和政权的磨合应该说都是和平的,但这种平和问题面对这样气势汹汹的外来宗教,抵抗起来同样也是无力的。比如西藏密教在文化领域的流行。但是在执行层面上,又有哪个本土宗教能像这些外来宗教一样沉下基层去,办个法事收三十万吗?对方可是连葬礼都免费帮忙的。当然,本土也不是没有有活力的宗教,大量的民间信仰在敛财和聚众上同样富于活力,但这些距离邪教只一线之遥,而根子上连系统性的理论都没有的存在,如何能挑起大梁?


当然用宗教对抗宗教本来就是下策,只是人心的迷茫的中,仅仅是指出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而已。 不过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也确实没有一败涂地,这要确实感谢中国独特的文明形态,是中国独特的文明形态和强烈民族意识,在极大程度上抵抗了外来文明的侵蚀。这也是我曾经说的,不中国化的东西难以在中国存续下去,但一旦中国化,这种异化很容易和原来的主体分化。这就成了中国明教哪怕再强对波斯明教也没什么意义的问题,再过些年就变成中国庙里的弥勒佛了。长的和观音菩萨差不多的圣母玛利亚一口河南坠子,无论是梵蒂冈还是首尔还认得出来吗?


人人都能很容易的感受到我们在文化意识形态的这种劣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反对抵制洋节的因由,有做总比不做好。但如果做得方式方法不对,那么做也许错的更多,抵制洋节要说问题,也就是机械式的运动是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的。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过的抵制洋货运动也不少了。我们不妨在回头来看看,应该说在制造业领域是颇为成功了,在文化领域起色不是很大。抵制洋货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国货自强,今天很少会有人说抵制某某国商品了,因为十有八九都是中国造的。这无疑是中国崛起最明显的标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