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浩,一个看起来就很憨厚的小伙子,和人讲话时就喜欢笑笑,但一讲到本职就能滔滔不绝。一名与16年老班长同台竞技于比武场的第二年兵,他是一名炊事员。虽然平凡的岗位,但是他的努力和进步却令人佩服,在与他聊天中发现,这个炊事员不仅会做菜,还烧了一手好“鸡汤”。
▲ 李元浩认真对待每一次保障,每一份食材
“谁没经历过失败啊,但是不能总失败,要想办法成功。”
这个家伙,似乎天生就对做菜有一种莫名情愫,经历了种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考验,他一往无前,从不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
李元浩手上常
常可以看到创可贴
刚到炊事班时,一个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伙子,不要说会炒菜了,调料估计都分不清楚,但是在其位谋其职,当了炊事员就得抓紧学抓紧上岗值班做饭……虽然有着班长和老兵的帮带,但第一次炒菜的经历,还是给李元浩的记忆画了重重的一笔。原因很简单——失败了,面对连队战友们有意无意的指责,老兵气愤的斥责,李元浩的心里难过、愧疚、不甘心。
“部队的菜都是一样的,做法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好不好吃都看调料、做法和用心。”
▲
只要有机会学习,他就喜欢冲前面
自己不行,就再学再试,看班长怎么炒,看书上怎么说,不把炒菜摸透誓不罢休,就这股不成佛就成魔的势头,李元浩很快就能够完成一般的炊事保障了,战友们初步认可了这个新炊事员。也许是天道酬勤,机会突然就来了,有一个炊事集训的机会被李元浩争取到了……
▲
炎炎夏日,趁着空闲时间,李元浩到训练场给官兵送上自己做的冷饮
集训归来,李元浩就立即上岗值班,“吉利肉片、双色鱼头、鱼香茄饼……”一连几天的特色菜,几乎是一下子就获得了全连战友的赞誉。特色菜,成了李元浩的拿手绝活,成名之作。琢磨特色菜也是他的乐趣所在,有时还自己专程购置调料,只为搭配出自己认可的味道。
▲
喜欢看书研究各种小菜研制,给战友们解解馋!
他自己对特色菜的评价很朴素:“其实也就是些平常小菜,菜都是一样的,就是做法不一样,味道不一样。你想搞好,味道就出来了,不想搞好,放个盐也能吃。”话很朴素,道理却很真切。确实,只有真正对一件事情走心,才能走到极致。
▲
喜欢搞一些新奇的面点
“什么都得从基础练,谁的进步,不是血和汗换来的?”
▲
扶着腰,展示着自己切的报纸条,切久了,腰也会酸
可能看着报纸条你有些疑问,这是什么意思?那么请注意,这些宽度基本相同的报纸条是李元浩一刀刀切出来的
▲
李元浩觉得刀工很重要,所以切报纸这样的练习,他一直没有间断过
切报纸重在练腕力和准头,下刀要稳、直,看起来似乎信手拈来的活,李元浩在刚下炊事班时整整切了半个多月。那半个月,李元浩每天的工作就是上午洗菜,下午开始切报纸,他的手上还有清晰可见的刀痕,这就是当时的印记,切出血都是常态。
除了切报纸,还有掂石子和揉面。这三样是他练的最多的基础。
一叠报纸切一天、一锅石子掂一天、一团面团揉一天,日复一日的基本,虽然无聊,但是炊事集训时间短,压力大,他要的就是这样有最有效,也是最残酷的方法。这都是李元浩在参加集训时发生的故事,集训开始于老兵退伍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
能上尖子比武,证明平时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走到极致,自然要与强者们同台竞技,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发现差距。
抱着一种不服输的信念,李元浩成了比武场上唯一的一名义务兵。有的班长拿荣誉的年头比他兵龄还长,有的是手把手教过他炒菜的大师傅。
▲
比武场上刀工比拼
▲
比武场上构筑屋檐灶
李元浩,用他的故事证明,优秀,就是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