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徐志斌和社交红利
徐志斌的关于如何利用好社交网络的分享帐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徐志斌和社交红利

你觉得社群最关键信息是什么?《小群效应》助读笔记

徐志斌和社交红利  · 公众号  ·  · 2017-11-24 18:25

正文

你现在阅读《小群效应》到第几章了?

有什么感觉吗?

这本书的电子版也同步上线,我一直在留心大家的阅读,出乎意料的是,笔记量超乎寻常的大。很多人阅读完成的时候,已经100多条笔记过去了。到第四章“你解决了什么根本性问题”时,也40多条笔记量过去了。

这也是我第三本书了,《社交红利》、《即时引爆》,和这本《小群效应》。构成了社交红利三部曲。

这三本书,如果简要概括,会是什么?

首先《小群效应》中有非常多精彩的总结,从中甚至可以看到整个社群世界,例如:

事件驱动不如关系驱动

人人想进大群,人人只在小群中活跃

三近一反

(最近的分享中,我们仅用这三句话就展开了完整的社群运营、用户扩张、高活跃高黏着的策略世界,一个小时了也才刚刚推开大门的缝隙)

让人们互相愉快地消耗地方时间

人们天然亲近于帮助自己的人

人人想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够够手的进阶机制

……等等等等。这些,都揭露了社群的底层机制和运营逻辑,都可以运用的非常好。无论用那句话都足可代表《小群效应》。

但是,如果我们跳脱出来,看待整个社交网络,看待社交网络的发展变迁及未来的发展,我依然只会选择这样的话:

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信任是社交网络的底层机制


是的,这是《社交红利》中的核心方法论,在这两句话的基础上展开了第一本书,也展开了整个社交世界。


因此,社交也罢,社交中的社群也罢,只看三个关键词,六个字:

关系、信任、流动

比如我们回看一下社群优秀与否的三个标准,几乎是这六个字的再次重复:


人们互相认识

人们互相信赖

频繁互动

前两者带来超高活跃和高变现高转化可能,后者带来大扩散和形成强有力的社群文化。

我们在讨论《即时引爆》时,看到那些应用一进入社交网络就获得迅速引爆,成为人人皆知的产品和活动,也是重点在看信息如何在关系链中快速流动。

世界没变过,只是用户行为习惯在变,我们跟着变而已。

因此,六大驱动中,哪个驱动最为强劲?

表面看,是荣誉驱动和利益驱动。其实,所有的驱动都是叠加在关系驱动的基础上爆发出了更大的威力。

并且,像原本非常孱弱的事件驱动,当嫁接了正确的关系驱动之后,威力更是巨大。贴吧出征Facebook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有一次分享时专门展开关系驱动,讲了整整一个小时。因为关系实在太精彩了,且无止境。

既然用户行为在变,有何变化?

《小群效应》第一章中我们知道了,三年前,9成以上分享到朋友圈,现在,8成分享到群。


PS:

1、 《小群效应》您可以在各大网站购买,电子版也同步上市了:

当当(这是签名版购买地址,点击阅读原文也可):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67147.html

天猫:http://tb.am/yajjg

亚马逊:https://www.amazon.cn/dp/B075ZB7L9R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