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币圈
钱币圈(qianbiquan)是钱币收藏爱好者自己的公众号。收藏钱币,挖掘文化,美好的生活方式。资讯/行情/知识/故事/发现/活动/商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起点财经  ·  GDP唯一负增长!这个省会,没有退路! ·  23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漾漾荡漾的漾 ...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小S证实 ·  昨天  
21财闻汇  ·  当AI遇上亚冬会 广东地标一键DONG起来 ·  昨天  
大江网  ·  大爆发!涨停潮 ·  2 天前  
大江网  ·  大爆发!涨停潮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币圈

在宋代,钱币居然这么有艺术……

钱币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31 18:54

正文

前言

古老的中华先民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吕氏春秋•圜道篇》就写着:“天道圜,地道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在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主导下,从战国末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铸出了铜质的方孔钱。


当然,方孔钱独特的结构与布局,只有跟典雅、端庄的方块汉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彰显出各种古币的定位与身价。


方孔古币上的钱文有的记值,有的记地,有的记国号,有的记年号。由于它关系到国运的兴衰,百姓的褒贬,所以历朝历代的钱文都是书法大家的扛鼎之作。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钱币,充分了解其乐无穷!

宋代御书钱


居人王地主之位的皇帝亲手书写钱文的,这种 钱币 称为“御书钱”。我国历史上首开御书钱先河的是宋太宗书写的“淳化元宝”。

宋太宗初名匡义,改名光义,即位后再改名为炅(公元939—997),他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二弟。


行书、草书的淳化元宝

赵炅亲自书写钱文见于正史。《宋史•食货志(食货二下)•钱币》载:“淳化改铸,又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宋王应麟的《玉海》中也有如下记载:“淳化三年,五月乙未,改铸淳化元宝钱,上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


宋太宗的钱文书法代表作,是淳化元宝。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改铸淳化元宝钱,帝亲书其文,作真(相当于楷书)、行、草三体。自后每改元必更铸,以年号元宝为文”。


据说淳化元宝铸成后,宋太宗将一些钱币赏赐给近臣,大家一看,对皇帝的书法水平赞不绝口。

对太宗的书法,当时评价极高。如北宋著名文学家杨亿曾说:“太宗善草、隶、行、八分、篆、飞白六种书体,皆极其妙,而草书尤奇绝。”


曾任过宰相的北宋诗人王禹偁也称赞淳化元宝的钱文“尽返鹊回鸾之法,掩天龙地马之名。”以上的评价尽管有拍马屁之嫌,但有硬梆梆的淳化通宝铜钱作证,这个皇帝的书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我国的钱币史上,宋太宗曾创下了多次“中国之最”:

1、他是御书钱的首创者;
2、他是用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钱文的第一人;
3、他是用草书书写钱币正面钱文的第一人;
4、我国宋代的年号钱自“太平兴国”始,而这个年号是宋太宗登基后使用的第一个年号;

5、如果我们把“至道元宝”也认定为是“御书钱”,那么宋太宗还是用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了两种御书钱的唯一人。


钱币作为一种流通物品,给全天下的老百姓看,钱文理应简单明了,太宗皇帝偏偏任性地发明了没人看得懂的草书钱文。


这种复杂的钱文设计,后来大约也成了大宋“祖宗之法”的一部分。皇帝亲笔写了“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4种御书钱,都是楷书,书法造诣较之前已是大大不如。


宋徽宗和他的“瘦金体”

我国从古到今都比较注重钱币上的书法艺术,到了宋代达到了登峰造极之绝顶。篆、隶、行、草诸体皆备,均用于钱文上。 当然,把北宋钱制的复杂性及艺术性推上极端的,还是我们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


他老人家发明了“瘦金体”,并用在了钱文上,于是全国老百姓花着手里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就能欣赏万岁爷的艺术了——“下笔落落大方尖而重;行笔潇洒细而劲,横竖收笔顿而钩,撇捺出笔锋而利;运笔挺峻别致,细长而内敛,字体布局浑然天成”。


宋徽宗赵佶的书法初学黄庭坚,后自成一体,被称为“瘦金体”,铁划银钩劲瘦淡雅,风韵别致,堪称一绝。宋徽宗在钱币的方寸之间把他的书法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统治的20多年里曾亲自书写了崇宁、大观、政和等年号的钱文。

徽宗“御书钱”钱文精美,铸造技术高超,为历朝之冠,其发行的钱币均可称之为钱币艺术精品。

瘦金书的御书钱币给中国的铸币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瘦金体只适宜书写小字并且字数较少的作品,只有四个字的钱文无疑成了展示它最好的舞台,钱币表面金属或氧化层所特有的质感,钱文形成的立体效果,强化了瘦金书本身的峻利精致。

钱币是瘦金体书法的最佳载体,完全超越了纸帛和碑石。可能徽宗皇帝当时就发现了瘦金书的这一特点,所以会不计工本,故意把钱铸得精美异常。

瘦金大观、崇宁钱风格独特、铸造工艺精湛、钱文精美以及版式之多达到了历代铸钱登峰造极之绝顶,成了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成为历代收藏界一道风景、虽铸量很大、但仍供不应求。

大观通宝

开徽宗瘦金体铸钱先河

规格:直径2.46cm-2.49cm、3.94g-4.63g

大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钱文“大观通宝”四字为宋徽宗御笔所题的瘦金体。 在钱币圈,一般将大观通宝钱视为宋徽宗书法艺术的代表作,目前品相完美的大观钱深受追捧。

崇宁重宝


崇宁通宝、崇宁重宝

崇宁通宝也是铸于宋徽宗时期,钱文同样为徽宗亲书,是徽宗瘦金书体。铸币上钱文为徽宗亲书,字体清秀骨瘦,铁画银钩,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书法超妙绝伦,堪称币文楷书之巅峰,世人也因此评此钱为“宋代第一钱”。


宋代钱币居然这么有艺术.....

宋太宗、徽宗、高宗都是书家高手,无不重视书法艺术,而且善书,挥毫之余,犹喜御书钱文,在朝野上下形成了一种爱好崇尚书法的风气。后世帝王惊叹弗如,难超此高峰。这些文字,神韵飘逸、洒脱风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


所以,当朝人们对新铸的“御书钱”非常珍爱,头炉钱币一旦出世,都想方设法获得作为纪念品珍藏或者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时代相传。如果家里显要位置摆设一枚漂亮的宋徽宗御书钱,是封建王权地位和文化的象征,显得富有、自豪而伟大。


这一特殊现象一直延续并影响到元明清各代直至现在。这样的钱币虽铸量很大,但仍供不应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