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正成为国家安全学的新知识供给点,是安全研究与文化因素的交叉融合点。安全研究的文化维度可以窥探国际行为体的安全观,继而洞悉其安全角色和安全战略。安全文化是一个社群就怎样界定安全和安全威胁、怎样保障和实现安全所达成的主体间理解和共同知识。欧盟安全文化是欧盟在应对安全威胁和安全治理过程中形成的行为逻辑,更是决定欧盟安全角色的基石。目前,欧盟安全文化研究存在诸多争议,这关系到欧盟安全角色,关系到不同概念辨析和理论视角,关系到欧盟与其他行为体的关系。作为一个地区一体化组织,欧盟安全角色决定欧盟是否拥有统一的安全文化,欧盟安全文化是欧盟 27 个成员国的安全文化还是欧盟整体的安全文化,是从属于美国和北约的安全文化还是具有自主性的安全文化,是排他性的安全文化还是包容性的安全文化等维度。尤其是,“安全”和“文化”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模糊性、多维性特征,这增加了安全文化研究的难度。
(一)国际关系理论视角
欧盟安全研究存在多个解释路径和理论视角。长期以来,存在美国主导的安全研究和欧洲主导的安全研究之间的分野。美国主导的国际安全研究严重依赖霸权的权力和偏好以及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解释,低估了观念动力和霸权以外的行为体在安全秩序中的作用。美国主导的安全研究过于重视权力、体系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安全文化的因素。欧洲主导的安全研究强调安全化理论,不仅纳入了人类安全和地区安全的概念,还强调文化和身份观念的作用。
从新现实主义来看,欧盟安全角色无法摆脱国际体系结构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欧盟安全高度依赖跨大西洋联盟和美国安全支柱,推动欧盟安全合作是美国参与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政策工具。波森认为欧盟安全制度建设是制衡美国的一种尝试。不同于“硬制衡”观点,佩普认为欧洲对美国单边主义军事行动不满,希望通过“国际机构、非军事手段”来对美国霸权进行“软制衡”。欧盟与北约合作的理想状态是分工合作,避免完全从属于北约。琼斯认为冷战期间的欧洲安全合作失败源于美国干预太多。自1998 年 12 月英法圣马洛峰会以来,欧盟希望在安全和防务领域拥有自主行动能力。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法国总统希拉克推动制定欧洲安全和防务政策,建立一支能够自主行动的欧洲军队,以便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应对国际危机。2003 年,北约和欧盟签署“柏林 +”协定,首次尝试军事结构的一体化。但是,欧盟迟迟未能展现出与其国际地位匹配的安全能力。
欧盟安全文化同欧洲安全制度框架密切相关,尤其是解决欧洲内部安全困境和应对外部安全治理的制度构架。欧盟安全文化长期以来面临两个制度困境,一是与北约的功能重叠问题,二是与欧洲国家的权力争夺。随着 1993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欧洲共同体从经济共同体转向政治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成为欧盟三大支柱之一,欧盟作为安全和防务行为体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军事工具的出现也标志着欧盟作为纯粹经济和政治参与者的终结,但它不太可能将欧盟转变为具有与美国类似的超级战略大国。从自由制度主义来看,欧盟安全合作旨在支持欧盟对多边主义和跨国对话的承诺。此外,制度层面的变化与文化层面存在“时间差”,欧盟安全制度建设带来安全文化的变化需要放在长时段周期中考察。
安全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主流分支议题。安全文化的分析路径是将文化纳入安全研究中,或者是在安全研究中添加文化元素,以此理解国际行为体在安全议题上的战略观念体系和战略选择取向。安全文化是指国际行为体应对安全威胁和推进安全治理过程中形成的战略认知和采取的战略手段。安全研究的社会学视角强调安全利益是由对文化因素做出反应的行为体定义,包括安全议题的文化制度背景,安全行为体的建构身份。比如文化实践对于冷战后欧洲和美国安全政策的转变至关重要。安全话语既具有认知和规范功能的观念维度,又具有协调和交流功能的互动维度。安全文化是长时段演变的结果,深受历史记忆、国家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里普以文化现实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原则为基础来理解欧盟层面的安全文化。此外,还有学者从反思性和话语性角度来研究安全文化,认为安全文化是一种转化过程。因此,安全研究的文化转向是安全研究的重要议题。
(二)一体化理论视角
作为一个基于一体化进程的安全行为体,欧盟安全文化尤为值得关注。从一体化理论来看,安全始终是欧洲一体化的核心议题。欧洲安全制度架构在解决欧洲安全困境尤其是实现法德和解,确保欧洲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欧盟也避免了欧洲国家之间(重新)军事对抗的可能性。冷战期间,欧洲安全合作的努力包括欧洲防务共同体(1950—1954 年)、富歇计划(1958—1963 年)、欧洲政治合作(1969—1991 年)等。联邦主义和功能主义是研究欧洲安全秩序的重要理论。功能主义认为欧盟在地区安全治理中的角色不容忽视。从新功能主义来看,欧洲国家基于利益关系进行制度化合作,尤其是从经济等议题的合作外溢到安全领域,并创建共同的安全政策。作为安全参与者的欧洲将获得自己独特的文化。政府间主义普遍认为国家是欧洲安全秩序和安全治理的主体。近年来,欧盟防务建设呈现超国家主义与政府间主义两种合作方式结合的特点。此外,还有学者从本体安全视角来研究欧洲(不)安全,强调恐惧和焦虑放大安全挑战。
欧盟一直通过制度建设和规则塑造等方式努力塑造其安全文化,提升其安全治理角色。欧盟安全文化是制度环境内的社会化过程,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而演变,是一个开放和动态的框架。欧盟先后于 2003 年、2016 年和 2022 年出台了三份安全战略报告,不仅旨在提升安全能力建设,还培育欧盟共同的安全文化。2003 年《欧洲安全战略》强调有效多边主义、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民事危机管理,成为欧盟对外政策的主要支柱。欧盟甚至认为地缘政治时代已经结束,大国关系不再以战略竞争为标志。2016年《欧盟全球战略》出台,欧盟提高了为维护欧洲安全利益承担更大责任的意识。2022 年 3 月,欧盟出台《战略指南针》,指导欧盟未来 5—10 年的安全和防务政策,是欧盟作为安全提供者的路线图。并且,基于首次联合威胁评估,欧盟明确安全和国防政策的目标,培育集体安全文化,加强欧洲武装部队之间的互操作性并减少战略依赖。理性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分别从国家层面的理性主义逻辑和超国家层面的渐进主义逻辑来思考欧盟安全制度的建设。
随着区域国别研究和国家安全研究的兴起,安全文化研究重新激发文化特质与安全动态的关联性,可以将国家性或区域性与安全研究结合起来,成为安全文化研究的新知识增量。安全文化既源于国际行为体的历史记忆和地缘因素,是安全战略思想中的深层次概念维度;也源于国际行为体参与安全事务的实践过程,是对权力平衡、国际角色的认知。安全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新的经验和需求而发展。安全文化涉及欧盟在国际安全和地区安全中的作用的规范性愿景。欧盟成员国的安全文化各异,但是欧盟安全文化有整体性、一致性的维度,即欧盟采取何种方式来塑造和推行其安全文化。当欧洲各国政府在行动中共同部署,或者在参与保卫欧洲的时候,欧盟可以形成一种战略团结的共识。从议题领域来看,目前,欧盟与北约的关系,欧盟全球战略,法德推动欧洲防务合作,小国和欧洲防务合作,欧盟自主性等内容主导欧盟安全文化研究。整体看,欧盟安全文化是一种超越不同国家安全文化的路径,是一种符合欧盟战略逻辑的文化,指向的是欧盟拥有战略手段并自主应对外部威胁和推进安全治理的国际安全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