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佩策略探索
探索的是:好玩议题和增量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米汽车  ·  我在小米卖汽车 ·  15 小时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车辆年检新规出台!3月1日起实施! ·  17 小时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车辆年检新规出台!3月1日起实施! ·  17 小时前  
无线徐州  ·  突破 6000 个!徐州新能源车主看过来! ·  19 小时前  
小鹏汽车  ·  小鹏P7+答用户问(第11期) ·  3 天前  
高工智能汽车  ·  AI汽车新风向:「死磕」AI底盘,引爆线控底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姚佩策略探索

【华创策略姚佩】两会中的行业配置线索——策略周聚焦

姚佩策略探索  · 公众号  ·  · 2024-03-10 18:57

正文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报告要点



1、总量视角:经济怎么看?政策怎么做?
①对稳增长的重视提升,经济判断相比经济工作会议新增部分困难挑战。
②5%的增速目标彰显稳增长决心,7.4%的隐含名义增速对价格水平提出较高要求。
③宏观政策:货币后续仍有降准空间;广义财政发力,超长期特别国债体现持续性。
④新质生产力:重中之重,全年政府工作首位,科教兴国作为配套支撑重要性提升。
⑤扩内需:消费换新有望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设备更新或将是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⑥出口:外贸形势严峻,关注欧美补库和“一带一路”重要抓手。
⑦资本市场:投资功能或强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望改善微观流动性。
2、行业视角:结构上政策如何布局?
①新质生产力:政策重心从制造业为代表的硬科技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软科技扩散,建议关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经济、氢能。
②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关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算力、数据要素。
③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关注铁路、内河航道、机场、新型基础设施(5G)。
④设备更新&消费换新:建议关注家电、汽车、通用设备、工程机械、锂电设备。
⑤金融地产:增量信息不多,后续关注重点房企融资及偿债进展。

报告正文

一、总量视角:经济怎么看?政策怎么做?

《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整体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政策取向从稳增长转向调结构,新质生产力是重中之重,对稳增长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核心结论见下,详细分析见正文:

1、对稳增长的重视提升,经济判断相比经济工作会议新增部分困难挑战。

2、5%的增速目标彰显稳增长决心,7.4%的隐含名义增速对价格水平同样提出较高要求。

3、宏观政策:货币政策维持宽松表态,后续仍有降准空间;广义财政发力稳增长,3%赤字率符合预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体现政策持续性。

4、新质生产力:重中之重,位列全年政府工作首位,或为解决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和国际科技竞赛的“良药”。

5、扩内需:设备更新&消费换新或为重要抓手。消费升级侧重需求拉动,有望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设备更新侧重供给优化,或将是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6、出口:外贸形势严峻,关注欧美补库和“一带一路”重要抓手。

7、资本市场:投资功能或强化,投融资功能进一步平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望改善微观流动性;资本市场稳定性强调“一个基石”&“五个支柱”。

(一)经济:困难挑战仍多,5%的GDP目标对增长和价格都提出较高要求

对稳增长的重视提升,经济的判断仍是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相比经济工作会议新增部分困难挑战。 整体来看,本次《报告》对经济的判断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即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相比于经济工作会议,本次新增了部分困难挑战,海外方面强调了“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3/6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也指出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仍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外需下滑压力还是很大。国内方面,《报告》强调了“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此外,地方债务风险也被提及,“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而产业相关的困难包括“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我们认为本次《报告》相比经济工作会议,对稳增长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对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也更加清晰具体。

5%的增速目标彰显稳增长决心,7.4%的隐含名义增速对价格水平同样提出较高要求。 本次《报告》确定的24年GDP目标是5%左右,但由于22年基数较低,相比于23年目标同样为5%,今年隐含了更高的潜在增速。以两年复合增速衡量,23年的5%对应两年复合增速为4%,而24年对应5.1%。我们认为5%的目标符合市场预期,同时也彰显了政策发力稳增长的决心。此外,按4.06万亿的赤字规模和3%的赤字率来估算,24年名义GDP为135万亿元,对应名义GDP增速7.4%左右,因此今年的增长目标隐含了对价格水平提出的较高要求,发改委《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指出,综合分析2023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和2024年新涨价因素,预计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将温和上涨,数据上看,24/2中国CPI同比已由负转正为0.7%。虽然3%的CPI目标是常规提法,但在7.4%的隐含名义GDP增速目标下,后续政策或将通过优化供需结构推动价格水平回暖。

(二)宏观政策:货币仍有降准空间,财政发力更具持续性

货币政策维持宽松表态,后续仍有降准空间。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延续了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表述上依然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我们认为货币仍将维持宽松,周小川2016年明确表示“灵活适度”即略偏宽松,16、21、22年政策层对于货币政策表述“灵活适度”后都出现降准降息操作(详见《从躁动到反转》)。24/2央行下调5年期LPR至3.95%,降幅25BP为央行LPR利率改革以来最大降息幅度。且在3/6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目前,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

广义财政发力稳增长,3%赤字率符合预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体现政策持续性。 财政政策方面,《报告》维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表述。具体目标设定上,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整体赤字规模和赤字率符合市场预期。此外,《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照此计算,今年广义财政空间包括4.06万亿赤字+3.9万亿专项债+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万亿特别国债,其中大部分会在今年形成实物工作量;此外,类财政工具也显著发力,支持“三大工程”的PSL已经累计发行5000亿。整体来看,广义财政明显扩张,且考虑到超长期建设国债的连续发行,以及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本轮广义财政的扩张在中期具有一定持续性,符合我们此前对“宽财政的发动机一旦启动,短期就难以停止”的判断(详见《宽财政:有多少量值得期待》)。

(三)新质生产力:重中之重,全年工作首位

新质生产力位列全年政府工作首位。 自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后,它就在各大党政要会中频频出现,年初各地方的“两会”中,新质生产力也是高频热点。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表述上,新增了“大力”和“加快”,体现出当前政策对科技创新的诉求和紧迫性进一步提升。从重点工作排序来看,本次《报告》除了将新质生产力摆在全年政府工作首位以外,还将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并未提及的“科教兴国”提升至全年工作第二位,因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投入,3/2发改委发布的《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提到,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新质生产力或为解决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和国际科技竞赛的“良药”。 从基本内涵来看,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当前时点政策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主要有两点原因:1、内因在于从增量经济转为存量经济背景下,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红利逐渐淡去,粗放型、高投入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我们发展阶段的要求。2、全球增长中枢下移,逆全球化浪潮加剧,全球科技竞赛愈演愈烈,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而新质生产力刚好是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的“良药”,从内部看,新质生产力可以带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深层次变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外部看,新质生产力通过补短板、锻长板、锻新板,一方面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一方面在中国角逐新一轮全球科技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扩内需:设备更新&消费换新或为重要抓手

消费:消费换新有望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报告》要求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分别从新型消费、传统消费、服务消费三部分提出要求。其中新型消费强调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传统消费要求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服务消费提出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我们认为重点或在“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与2/23中央财经委会议主题契合,政策方向侧重于创造新需求,为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带来新的增长极(详见《更新换代:供需政策新主线》)。根据发改委主任郑栅洁3/6经济主题记者会上的发言,汽车、家电更新换代也能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投资:设备换新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报告》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同样延续了2/23财经委会议和3/1国常会《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政策趋势,我们认为设备更新侧重于供给升级,政策重心从“保量”转为“提质”,在保障制造业投资基础上化解过剩产能(详见《更新换代:供需政策新主线》)。根据发改委主任郑栅洁3/6经济主题记者会上的发言,去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五)出口:外贸形势严峻,关注欧美补库和“一带一路”重要抓手

出口形势严峻,欧美补库和“一带一路”或为重要抓手。 3/6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外贸形势十分严峻,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仍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外需下滑压力还是很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全球“超级大选年”等外溢因素,也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从政策部署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强调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放宽准入限制,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从数据上看,1-2月累计出口同比7.1%,较前值-4.6%大幅回升。其中,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和东盟对我国出口增速拉动由负转正。美国对我国出口拉动幅度较上月增加最大,是本月出口回升的主要动力,我们认为欧美补库或将成为今年中国出口的重要支撑(详见《美国补库:24年中国出口新机遇》)。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1-2月出口的主要贡献,未来我国出口或将长期受益“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等合作机制。

(六)资本市场:投资功能或强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望改善微观流动性

虽然《政府工作报告》对资本市场着墨不多,但3/6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的“首秀”还是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相关内容主要涉及三块问题:

1、资本市场基本功能:投资功能或强化。 吴清强调投资与融资是一体两面、不能分割的,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最重要的中心任务。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天平未来可能进一步向投资端倾斜,更多维护市场运行稳定及投资者保护的政策措施或将出台。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活跃资本市场的总体要求下,股市在支持经济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将在为居民创造更为稳定持续的财富效应方向发挥更大的作用(详见《以投资者为本,市场财富功能定位进一步增强》)。

2、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把IPO入口有望改善微观流动性。 针对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吴清强调要严把IPO准入关,严肃整治、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求规范减持,对一些通过“技术性”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等绕道违规减持的,要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针对企业分红,要求对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ST风险警示等等;在退市相关政策上,要求设置更加严格的强制退市标准,做到应退尽退,进一步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也鼓励推动一些公司主动退市。

3、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一个基石”&“五个支柱”。 “一个基石”即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五个支柱”分别为更合理的资金结构(引入长钱);更完善的基础制度;更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更优质的专业服务;更严格的监管执法。



二、行业视角:结构上政策如何布局?

《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高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地位,设备更新&消费换新也有望成为中期政策主线之一,具体哪些行业可能受益,核心结论见下,详细分析见正文:
1、新质生产力:产业政策重心从制造业为代表的硬科技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软科技扩散,建议关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经济、氢能。
2、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关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算力、数据要素。
3、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关注铁路、内河航道、机场、新型基础设施(5G)。
4、本轮设备更新集中在机械设备、医疗设备等,消费品换新集中在汽车、家电。从估值、业绩、机构持仓角度,建议关注家电、汽车、通用设备、工程机械、锂电设备。
5、金融地产:相关表述集中在防风险领域,相比经济工作报告增量信息不多,后续关注重点房企融资及偿债进展。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重心从硬科技向软科技扩散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能意味着产业政策重心从制造业为代表的硬科技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软科技扩散。 从估值、业绩、机构配置角度出发,建议关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经济、氢能。(详见《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重心》)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关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算力、数据要素。 发改委《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要求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其中算力和数据要素或为重点领域:算力方面提出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提升多元算力综合供给;数据要素方面要求有序开发利用数据要素,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

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发改委《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要求开展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制定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布局建设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现代流通网络,启动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关注铁路、内河航道、机场、新型基础设施(5G)。 发改委《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要求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畅通国家基础设施网络主骨架。其中传统基础设施集中在交运领域,包括铁路、公路、内河航道、机场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体系化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深入推动5G规模化应用。

(二)设备更新&消费换新:关注家电、汽车、通用设备、工程机械、锂电设备
本轮设备更新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通用设备、工程机械、锂电设备等)、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医疗设备等,消费品换新主要集中在汽车、家电。 根据3/1国常会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内容,本次设备更新主要包括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以及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从细分领域来看,根据24/1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的《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对照2022年发布的版本,新增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设备、信息通信设备、交运设备、商用设备、家用电器等。 从估值、业绩、机构持仓角度,建议关注家电、汽车、通用设备、工程机械、锂电设备。 (详见《更新换代:供需政策新主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