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2015年开始参加高科教练的MTM躯体心理练习体系以来,MTM推崇在动作中解决身体问题的理念和方式被逐渐带到这里,工作室的练习者们,身体的觉知能力和功能性得到了很大提升,有很多慢性疼痛的“病号”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慢慢的好了起来,运动起来也变得更轻松。
同时我们也在从事运动康复和体态矫正方面的工作,对康复中的关节运动评估与如何在动作中去改善,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发现很多身体问题通过正确的身体练习解决起来会更彻底,这个公众号我们将会一起探讨MTM的训练方法,也会分享一些康复和体态矫正方面的案例。
一方面是大部分慢性疼痛问题靠康复师的单方努力,解决的不够彻底。虽然我们会评估、调整关节的位置、运动范围、运动质量,以及软组织的张力,来使关节的运动轨迹变得正常,减少疼痛位置的代偿和被代偿,短时间的效果还不错,但是因为每个人固有的运动模式没有改变,日常的行站坐卧会使身体恢复到调整前的状态,
关节的运动轨迹重新偏移
,
软组织张力会再次增强,所以有很多人一段时间以后,身体又开始不舒服了,后来我们把正确的动作模式练习加入进来,大家普遍觉得身体状态更好了,也有很多人喜欢练,单纯的练习动作问题就能彻底解决了。
比如我们遇到的三分之二腰疼的人,都会有腰椎前凸过大、骨盆前倾和髂腰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过度紧张的问题,如果有接触过软组织松解你会发现,按摩或者拉伸后腰、臀部、腹部深层、大腿、小腿,使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是可以缓解症状的,接触过正骨你会发现,调整腰椎或者骶髂关节甚至是脚上的关节,都会使症状缓解,甚至是单纯的练习呼吸都可以缓解症状,其实不论是软组织松解、正骨还是呼吸,都会同时调整到软组织的张力和关节的运动状态,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相连的,会相伴而动,那么我们通过改善动作模式来调整这些骨头的位置和肌肉的发力次序是不是会更方便?调整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都会自然参与进来,顺便会建立起新的动作模式,改善是不是会更彻底呢?
另一方面,动作练习是了解自己身体的一个必要过程,在练习中发现身体的某些特点,比如在一个动作中,发力部位有一条肌肉紧张有一条肌肉松弛,比如做某个动作撑不住,调整一下角度却又撑的很稳,这些都意味着肌肉和关节运动不够平衡,通过练习让这些“特点”变得平衡而统一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了解和更好的运用身体的过程。
通过MTM的练习方式让更多人有能力了解和解决一些自身问题,使大家的身体状态变得更好,能轻松地做更多事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望,所以希望能帮助练习过程中被疑惑卡住的朋友们更顺利的练习下去,也希望没有练习过的小伙伴能一起加入,持续的练习会解决一些身体问题,也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做动作更轻松,灵活而有力量。
MTM是通过动作练习来引导出正确的发力模式,所以在前期需要好好练习基础动作,后期身体做动作才更容易把正确的发力模式和关节的联动带出来,这个过程中很多慢性疼痛会自然消除,身体状态会更好。
我们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慢慢带大家了解和改善自己的身体。
这个动作虽然简单,确实有很多人撑不了三十秒,所以大家可以先从这个动作开始了解自然的支撑方式,撑到两分钟及格。其中有几个动作要点:
1、脚尖朝前,重心稍向后,重量落在腿上更多一些,脚跟着地,脖子放松,头向下垂。
2、从侧面看膝关节是微屈的,从前后看髋膝踝呈一条直线。
3、上半身放松让躯干重量向足底下沉,足底感受到重量增加的时候主动推住躯干的重量。
1、遇到大腿后侧太紧重量落不到脚上的情况可以把手放在高一点的位置,比如瑜伽砖或者台阶。
2、遇到手臂太累撑不住的情况就把重心再向后移动一点。
3、感觉到累的时候脚跟容易离地,这时候要放松沉下去。
4、遇到膝盖摆正,大脚趾就不能压实地面的情况,可以优先保持膝盖的位置。
这个动作多撑一会儿,不同位置的肌肉可能会有无力、酸痛、牵拉、紧绷的感受,(但是不会出现关节疼痛,如果关节有疼痛意味着动作可能做错了,需要调整一下动作,如果本来就有关节疼的情况需要更加注意。)这些感受会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目前的下肢状态,每天抽时间练一练,通过一个过程让肌肉变得有力、柔软、有弹性,持续下去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