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先进制造观察
高端装备强国的时代在加速到来,依托高端装备和军民融合建立一个强健的工业和国防体系是当务之急,本团队致力于为一二级市场投资者提供深度而有效的高端装备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重点了解在于中国高端装备产业链的深入变化。
51好读  ›  专栏  ›  先进制造观察

中报:现金流为王,工程机械表现完美,油服\/矿机板块酝酿周期行情【天风机械周报18W36】

先进制造观察  · 公众号  · 军事  · 2018-09-03 10:20

正文

天风机械团队



报告摘要


核心组合: 三一 重工、杰瑞股份、浙江鼎力、恒立液压、克来机电、中国中车、日机密封、百利科技

重点组合: 赢合科技、徐工机械、诺力股份、建设机械、晶盛机电、杰克股份、埃斯顿、华测检测、新筑股份、长川科技、璞泰来、荣泰健康、天奇股份、弘亚数控、锐科激光,关注至纯科技

本周指数及估值: 8月27日-8月31日(共5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上涨0.3%,机械行业指数下跌1.3%,国防军工行业指数上涨2.1%。机械子板块中,涨幅最大的是航空军工3.03%和船舶制造1.5%。

本周专题:机械行业中报梳理,周期绽放,现金流为王

机械行业公司中报陆续发布,我们根据“中信机械”分类中约330家公司中进行分析发 现:1)机械行业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平均值、中位数均在2017年明显提升,上半年仍保持了较高增速;2)龙头优势明显:收入排名前10和前20名的公司合计占全行业比重分别为49.4%和60.5%,净利润排名前10和前20名的公司合计占比分别为46.3%和58.8%、较2017年分别提升7pct和10pct;3)行业整体毛利率、净利率和ROA维持稳定,但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行业均值和中位数仍在下行,资产负债率略有提升;4)受到原材料涨价影响,毛利率整体略降。

我们将机械公司划分为八大板块,从收入/利润增速、ROE、毛利率、净利率和现金流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工程机械板块的各项指标优异、成为行业增长最强动力,收入增速和ROE等数据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新兴产业装备(主要为3C/半导体/锂电装备)的收入/利润增速、ROE、毛利率和净利率等数据均明显高于其他版块,但也出现了净利率下降和现金流紧张的趋势;3)矿机/海工及其他重型装备板块的半年度ROE和净利率较上一年度提升明显,或将迎来行业整体拐点;4)油气装备板块连续多年现金流为正,上半年收入增速较低,ROE/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的中位数明显高于平均值,预示着板块内分化明显,未来油气行业投资迎来拐点后,龙头公司的集中度提高将十分明显、业绩弹性更高。

投资机会概述

工程机械: 8月挖机销量增速或达37%!国产主机、部件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7月挖机销量11,123台,YoY+45%;1-7月累计131,195台,YoY+59%。出口销量是最大亮点,当月出口1,786台,YoY+171%。基建未来将成为开工量和二级市场投资信心的重要支撑,同时环保政策将推动设备更新。未来大/中挖的销量增速将会高于小挖,源自于地产和矿山需求带来的更新。维持18~19年销量预计超19万和20万台预测不变,国产四强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资产负债表修复后利润释放加速,重点龙头公司资产质量不断改善。 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徐工机械。

油服装备: 油价回暖,重视油服投资机遇。 根据IHS的最新报告,全球新增石油项目平均全周期盈亏平衡成本为44美元/桶,比2014年的57美元/桶相比大幅下降,油公司目前新开工项目大部分有利可图,行业资本开支开始稳步增加,预计18年全球范围增长超5%。国内页岩气开发任务完成压力很大,叠加中石油、中海油探讨加大勘探力度,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等措施,预计下半年行业需求将持续增加,而供给仍然有限。供需格局的好转将带来油服及设备毛利率的提升,18年有望成为油服公司业绩向上的拐点。重点推荐杰瑞股份、关注中曼石油,安东油服。

半导体设备: 中芯国际14nm获得重大突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 中芯国际14nmFinFET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第一代FinFET技术研发已经送样客户。同时公司28nmHKC+技术开发也已经完成,28nmHKC持续上量,良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2018Q1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170亿美元,同比增长30%;预计2018-2019 年同比增速为14%/9%,实现连续四年增长并再创新高。国产设备已经全面进入28nm生产线,部分进入14nm生产线,有望充分受益于本轮国内晶圆厂投资。上游硅片开始进入密集扩产期,相应的设备公司具备较大弹性。重点推荐晶盛机电、北方华创,关注长川科技、至纯科技。

新能源汽车及锂电设备: 7月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长7成,大厂扩产加速带动龙头装备订单高增长。 7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批发销售7.1万台,同比增长7成;1-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42万台,增长翻倍。7月传统燃油车零售增速-5%,新能源车实现高增长,成为拉动车市增速和增量核心动力。特斯拉落户上海带动50万辆车增量,LG化学启动南京扩建项目,CATL大规模招标开启。7月韩国LG化学的电池项目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正式签约,预计将总投资20亿美元、年产动力电池32GWh。而CATL和时代上汽有望在近期确定招标分别超过13GWh和14GWh产线。 重点推荐:百利科技、诺力股份、赢合科技。受益标的:天奇股份、璞泰来。

智能装备: 国内7月工业机器人实现同比6.3%增长,2017国产机器人市占率首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3669(台/套),实现了6.3%的同比增长。今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长24%。外资品牌市占率有所下滑,国内汽车之外的其他行业需求量持续增长,且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出现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6-7月份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经济形势不明朗,部分客户延迟采购。预计9月份开始销量将逐步回升,关注头部企业市占率的提升以及真正具备核心技术的公司。 重点推荐埃斯顿、克来机电,关注中大力德、拓斯达等。

风险提 示: 上游涨价影响行业盈利能力,宏观经济不佳,基建投资大幅下滑等。


报告正文


1. 专题研究:机械行业中报梳理,周期绽放,现金流为王

1.1. 中报发布:龙头公司带动行业增长,强弱分化是长期趋势

2018年上市公司中报已经全部发布,通过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观察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趋势,我们可以清楚判断:集中度将持续提升,龙头效应将越来越明显。

首先,在“中信机械”分类中剔除所有ST、坚瑞沃能、华昌达和中际旭创后的约330家公司中进行分析,机械行业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平均值、中位数均在2017年明显提升,并在2018年上半年仍保持了较高增速。从平均值和中位数的比较可以看出,龙头公司的优势仍然较为明显,成为带动全行业业绩提升的主力。尤其上半年是收入排名前10和前20名的公司合计占全行业比重分别为49.4%和60.5%、与2017年持平,净利润排名前10和前20名的公司占比分别为46.3%和58.8%、较2017年分别提升7pct和10pct,由此可见龙头集中度在提高。

观察行业公司的盈利能力数据,其中行业平均值=行业(毛/净)利润总额/行业总收入,ROA和ROE取算数平均值。行业整体毛利率、净利率和ROA维持稳定,但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行业均值和中位数仍在下行,资产负债率略有提升。毛利率存在一定下行压力,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涨价。

1.2. 盈利能力分析筛选重点行业:工程机械&新型产业装备&油气装备

我们对不同产品的细分领域做了重新分类,主要分为八大板块。

对比收入和利润贡献,显然工程机械板块在机械行业中的“权重”都是最高的,且收入增速和ROE等数据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尤其是毛利率基本维持原有水平的情况净利率明显改善,说明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已经明显修复,随着未来行业销量维持高位将呈现业绩高弹性。

新兴产业装备(主要为3C/半导体/锂电装备)的收入/利润增速、ROE、毛利率和净利率等数据均明显高于其他版块,我们判断其高科技属性及高迭代、客制化等特点决定了其利润空间更大,预收款等条件也更好,未来该领域的毛利率和增速仍将持续领跑整个机械行业。但其中各项数据均处于下降趋势,我们判断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的提高影响较大。

另外,有两个板块的数据出现较大差异变化:1)矿机/海工及其他重型装备板块的半年度ROE和净利率较上一年度提升明显,或将迎来行业整体拐点;2)油气装备板块的上半年收入增速仅8.8%、仅次于轨交板块的0.9%,仅ROE/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的中位数明显高于平均值,与其他版块形成鲜明对比,或预示着板块内部的分化已经十分明显,未来油气行业投资迎来拐点后,龙头公司的集中度提高将十分明显、业绩弹性更高。

1.3. 现金流分析:工程机械最好,油服其次

从整个行业的现金流状况来看,销售收到的现金基本稳定在90%以上,但板块分化明显:1)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2015年以来基本为正,并随行业销售规模扩大逐季提高;2)矿机/海工及其他重型装备经历2015年当年为负后次年转正,上半年为负值主要因为Q1为负、但Q2已经转正;3)机床与自动化、新兴产业装备领域的在过去至少两个季度内呈现了板块性现金流紧张,尽管Q2改差距已经缩小,但仍面临较大压力;3)油服行业连续多年现金流为正,但17~18连续两年的一季度和上半年的现金为负、二季度转正,我们判断与春节假期的扰动有关。

1.4. 优质标的筛选

2. 本周子行业重要观点更新

2.1. 工程机械: 8月挖机销量预计1.2万台,同比+37%,需求维持高位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7月挖掘机销量11,123台,同比涨幅45.3%;其中国内市场销量(不含港澳台)9316台,同比涨幅33.2%;出口销量1,807台,同比涨幅172.55%;港澳地区销量21台,同比涨幅425%。2018年1-7月,挖掘机累计销量131246台,同比涨幅58.7%。其中国内市场销量(不含港澳台)120,492台,同比涨幅54.8%;出口销量10,681台,同比涨幅118.7%;港澳地区销量73台,同比涨幅170.4%。国内销量方面,7月大/中/小挖当期销量分别为1,762台/2,680台/4,874台,同比增速分别为42.6%/40.8%/26.5%;1-7月累计销量分别为18,043台/32,299台/70,150台,同比增速分别为69.4%/76.5%/43.6%。

连续两月出口数据亮眼,未来海外市场值得期待:7月挖机出口(含港澳台)1,807台,同比增加172.55%,环比增加5%,再创历史新高。近几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投资高涨,而又普遍缺乏发达的工业生产体系,对挖掘机等基建设备进口依赖性较强,未来海外市场有望贡献新增量。

工程机械主要需求来源分别为:1)大、中、小挖和泵车、汽车起重机的更新周期错位,逐步推进更新、拉长周期。2)全国固定投资额持续增长。其中基建投资占比逐渐提高,工业投资回复,而房地产投资稳定。对应的工程机械、尤其中挖的销量将保持持续增长。3)工程机械主要需求来源之三为大宗商品和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在持续上涨后带来矿山采掘开工量维持高位,另外国内爆破物的 管制逐年加强,导致大量矿山的爆破工作量由“大型挖掘机+重型破碎锤”完成。综上,从不同机型的销量来看,中大挖的增速已经明显高于小挖,预示着地产/基建/矿山等开工量增速更高。

环保因素带动大挖销量高增长,关注结构性变化带来的盈利提升:国内销量方面,7月大/中/小挖当期同比增速42.6%/40.8%/26.5%;1-7月累计同比增速69.4%/76.5%/43.6%。中挖/大挖销量增速持续高于小挖,我们判断原因有两点:1)大挖主要用于矿山开采,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因而更新周期大大缩短;2)6月27日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由此带来部分强制性更新需求。销量的结构性变化将带动挖掘机毛利率上行,主机厂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小松官网数据,7月中国区挖机开机时间为133.8小时,同比-6.6%。考虑到小松市占率由2017年6.73%下降至2018年1-7月的5.3%,且7月单月市占率下降至3.9%,而行业内新机开机率更高、且夏季开工量较春秋季较低,因此该数据可能低估了下游真实的开工数据。我们认为伴随政策发力、前期停工的项目开始复工以及环保因素带来的强制性更新,8月开机时间有望出现一定回升。

7月挖机销量超预期,预计8月份销量将达到1.2万台、YoY+37.7%。由于17Q3基数较高,因此增速将正常回落至30±5%,预计2018年和2019年销量分别达到19万台和20万台。全年19万台销量预测大概率实现。

根据国内挖掘机前七个月的销售数据(含进出口),国产、日系、欧美和韩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4.8%、15.8%、17.5%和12%,国产分给继续保持50%以上,三一、卡特彼勒和徐工占据国内市场前三位。7月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至CR4=58.6%、CR8=78.5%,提升的原因主要为龙头穿越周期后,品质、渠道、售后和研发等多方面能力优势巩固,同时液压件等核心部件缺货带来龙头获得供应商保供的优势。

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徐工机械;关注:艾迪精密、柳工。

推荐理由: 需求持续高位、集中度提升,龙头收入高增长。资产负债表修复,行业龙头业绩释放加速。需求的时空错配,不同品类工程机械需求高增长接力。高空作业平台作为新兴产品快速增长,同时美国制造业复苏明显,对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明显提升。

2.2. 油服行业:原油价格飙涨,重视高油价之下的油服投资机遇

OPEC与其他主要产油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中决定自7月起每日增产约100万桶。这一增产目标首先低于市场此前海外分析师的一致预期,分析师在会前预料OPEC将每日增产180万桶;其次,由于近来包括委内瑞拉、利比亚与安哥拉等油国供应减少,加上美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伊朗石油产出受限,实际增量可能只有77万桶。因而,被市场解读为对油价走势是一多头信号。

我们年初预判,2018年油价大概率会长期处于60美元/桶以上,主要原因在于政治因素而非需求因素。 此次油价上涨的主要催化因素包括:1)美国正从原油进口国变为原油出口国,油价上涨符合其根本利益,因此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打击叙利亚等方式制造国际局势紧张,推动油价上涨;2)沙特阿美筹划上市,沙特政府有意将油价保持在高位;3)主要产油国闲置产能处于低位,短期释放空间不大。

随着 2017 年美国页岩油的持续放量和管道港口等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美国原油出口量大幅上涨,目前每天出口量大约在600万桶,远高于之前的平均450万桶/天。根据 EIA 周报数据,2018 年 3 月,美国原油净出口量达到 160 万桶/天,较上个月环比增长 14%,且原油出口增量主要流向亚洲和欧洲。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开采难度下,油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石油公司的获利空间,此次油价回升使得各类石油和油气服务公司的业绩弹性得到较大释放。而石油公司的经营情况直接决定了资本开支,进而决定了油服公司的业绩。

随着我国油气设备专用件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油气设备专用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借助于国内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良好的技术水平、完善的配套和较高的产品性价比, 国内供应商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从油气产业链出发对我国主要相关上市公司的业务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业务已经覆盖了全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各类机械设备提供,提供系统工程技术服务还不多。近年来,随着前期大型项目建造经验的累积,我国油气服务公司近年来转向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上转变,如中海油服、惠博普、杰瑞股份等立足于成为油气工程一体化,EPC工程建设能力不断提升。如今许多公司超过一半的营收来源于海外业务,直接反映了中国油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3. 半导体设备:从SEMI最新半导体预测看行业投资机遇

半导体设备支出将连续四年增长,三星投入和中国市场成主要驱动力。 根据SEMI大半导体产业网数据,预计2018-2019 年半导体设备支出将同比增长14%/9%,达到637.3/694.6亿美元,实现连续四年增长并再创新高。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2018Q1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为170亿美元,同比增长30%,未来有望保持。SEMI 认为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存储器价格暴涨带动三星巨额投入,同时三星也将扩大晶圆代工投资,并增加EUV的7nm产能布局;二是中国在建晶圆厂规模可观,且大部分都将于2019年底前实现量产,未来两年设备需求巨大。从下游需求来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4K视频,以及需要大量规模计算的应用(人工智能和智能汽车)也将推动设备需求的持续增长。

国产化进程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国内设备厂商将充分受益。 SEMI预测,2018-2019年中国设备支出将同比增长65%/57%。其中,在建及拟建的晶圆厂中,外资投资金额占比为58%和56%,本土投资金额为42%和44%,外资厂商主要为英特尔(Intel)、SK 海力士、台积电、三星和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等,而国内厂商如长江存储、福建晋华、华力、合肥长鑫等都将进行大举投资。2018Q1中国半导体设备支出额为26.4亿美元,同比增长38%,伴随着晶圆厂的持续开工,预计下半年增速将进一步提升。

《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指出,2020年我国IC产值将达到8710亿元,晶圆代工实现16/14nm量产,封测技术达到国际大厂水平;《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2025年,我国12寸晶圆产能将达到100万片/月,并实现14nm制程导入量产。由于半导体行业的高壁垒性,我们认为国内厂商将充分受益于国家战略支持和设备市场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考虑到中兴事件带来的刺激性影响,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有望加速,国内厂商也将充分享受发展红利。

投资建议: (1)北方华创:公司是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除光刻机、离子注入设备外基本上覆盖半导体制造产业关键环节工艺的设备,部分半导体设备已经成功进入中芯国际的 28nm 的生产线,并实现初步投产;公司还于去年8月收购硅片清洗设备公司Akrion,积极扩展了海外市场业务能力;(2)长川科技:公司是国内检测设备龙头,并注重研发投入,2017年研发费用达0.37亿元,占营收比重为20.5%,有助于充分提升技术优势。同时,公司积极拓展重点,客户已经与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先进封测企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深度绑定国内封测龙头,将力助步入快速成长通道。

2.4. 锂电行业:特斯拉落户上海带动50万辆车增量,CATL大规模招标开启

(1)特斯拉来华设备,搅动新能源车行业,龙头牵引作用不可小觑

7月10日,特斯拉公司与上海临港委员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项目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特斯拉中国工厂落户上海临港。上海临港可能为整车组装及电池pack基地。目前,特斯拉尚未在上海拿地,工厂动工最早时间将在明年春节之后。

预计未来特斯拉-松下将继续通过合资工厂形式扩充产能。松下早于去年就开始布局国内产能,目前有大连、无锡两个基地,预计去年有1-3GWH的产能落地招标。松下尚未大规模招标,预计仍处在前期规划阶段。此次特斯拉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对应30~40GWh动力锂电产能,预计将带动100~160亿元的设备投资。

(2)韩系电池厂扩产:设备国产化只是时间问题和比例问题

7月17日下午,韩国LG化学的电池项目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正式签约,预计将总投资20亿美元,该项目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小型电池,工厂规划建设电极、电芯生产线23条,其中动力电池16条、储能电池3条、小型电池4条。该项目计划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2019年10月开始实现量产,2023年实现全面达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动力电池32GWh,年产值将达350亿元人民币,税收20亿元。目前LG化学的电池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电池销售增长业绩,汽车动力电池和ESS储能电池均处于世界第一,动力电池产品主要供应现代汽车、沃尔沃、通用、克莱斯勒、雷诺等著名汽车制造产商。

我们预计,LG的动力电池国产化加速,对设备、原材料等国产化也将有所推动,尤其是在2021年之后新能源车补贴取消、LG将加速发力布局,由此将在2020年下半年实现更大电池产能的达产。由此推测,2020年开始设备国产化将加速。

同理根据2021年补贴取消,韩国另外两大电池厂SDI和SK也有望在2020年开始加速国产布局。根据目前的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布局,长江经济带、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苏南地区将有望成为重要产业链聚集地。

(3)CATL海量招标:量和时点略超预期,设备景气度得到较大提振

据高工锂电新闻,7月12日,科恒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子公司浩能科技已接到CATL 9台高速双层涂布机设备采购中标的通知。这预示着本年度CATL大规模招标开启。

我们预测CATL本部和时代上汽2019年投产产能有望达到13GWh和16GWh,其中将包括宁德、溧阳两大基地和时代上汽项目,与广汽、华晨宝马等合资项目预计也将陆续开工。CATL上市总融资规模远低于130亿、且上市前公司明显缩减了资本开支,因此市场对其2018年扩产量低于预期、同时怀疑其2019年扩产是否能达到8GWh存疑;此次招标有望超过20GWh,2020年国内+海外扩产预计也将不低于20GWh,总量上超预期。我们判断,2019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将出现缺口,因此快速投产将有助于及早释放产能。

投资建议 :1)国产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公司进入CATL、松下/特斯拉、LG化学供应链的国产设备厂商, 预计18-20年净利润10.0亿、12.6亿和15.2亿元 。2)后端物流自动化重点关注诺力股份(中鼎),子公司无锡中鼎在后段物流自动化环节进入CATL、比亚迪、松下、LG供应链,技术水平得到龙头企业持续认可,预计2018-2020年净利润为2.26、3.10、3.94亿元;3)赢合科技的子公司东莞雅康曾经成为ATL的涂布机供应商,未来有望在CATL加速投资过程中取得较大订单;4)其他受益标的包括今天国际、科恒股份、璞泰来、天奇股份等。

2.5. 智能装备:国内7月工业机器人6.3%增长,静待贸易战负面影响解除

2.5.1.  最新月度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单月增速为6.3%,IFR对全球全年预期为15%

工业机器人7、8月数据持续走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单月增速分别为7.2%、6.3%。 行业累计增速到8月份从6月的34%降至21%。根据最新的IFR预测,本年度全球全年工业机器人增速预期为15%左右,而中国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对于下半年的展望是有可能企稳回升。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速连续两个月大幅放缓,主要原因包括:1)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工业机器人作为下游主要为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领域的顺周期行业,景气度受到一定冲击;2)贸易战导致下游行业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提升,下游行业capex速度普遍放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