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金在线(ID:cnfol-com);来源:新浪财经、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人民网、金融投资报、水木然(ID:smr8700)
就在今天上午,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说了三句话:
绝不允许保险公司成为内部控制人的“融资平台”!
绝不能使保险成为少数投机者短时间内聚敛巨额财富的工具!
绝不能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
在此之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针对险资发出最强音。他说:
“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
如果一条街上同时新开了两家餐馆,其中一家的菜品价格公道、货真价实;另一家则质次价高、坑客宰客,那么尽管短期看后者利润似乎更高,但时间一长,赢家显然是“回头客”更多的前者。
其实,“舍长逐短”的危害也适用于保险这样的生意。
保险资金作为一种巨大的投资力量,在资本市场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特征在于价值投资的理念和长期、稳健的投资风格,运用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最终获得合理回报。
但如果作为机构投资者的险资“举牌”动机不纯,采取短线炒作甚至影响实体企业正常运转,那么无疑将对正在转型中的“中国制造”带来坏的影响。
实体经济一路蹒跚,走到今天步履维艰。除了税收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
它正在被金融产业榨干最后一滴血!
不光是近几个月的险资举牌热,还有许多企业热衷于借用以小搏大、概念炒作、低进高出的运作套路在资本市场中套现,在短时间内聚敛巨额财富。在这种套路笼罩之下,实体经济的人才、资金、利润等都被不断的往外抽。
真正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实体经济的人确实少之又少。
但令人欣慰的是:
面对诱惑,依然有那么一批企业家在坚守,他们选择实业报国!
1、任正非——不上市照样可以称霸世界!
任正非深夜在虹桥机场排队等出租
任正非率领的华为每年都投入巨额的资金来做研发,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标杆,令世界刮目相看,而华为还有一个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那就是坚持不上市的策略。
华为融的不是“钱”,而是“人心”。
任正非把98.6%的股权开放给员工,自己只拥有公司1.4%的股权。这恐怕是人类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正是如此,造就了华为的凝聚力,不上市也可以称霸世界!
2、曹德旺——我是实业家,对那些为了钱的人不屑一顾!
现在,福耀玻璃已是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企业,70岁的曹德旺已经在国内捐款达八九十亿元。
而最近曹德旺在海外投产的行为被大众议论的时候,他很生气地表示:“我是实业家,对那些为了钱的人不屑一顾。”
3、董明珠——我永远不会做金融!
董明珠作为一个从基层开始踏实肯干,一手把格力拉扯到国内领军企业,这就是她身上的实干精神。
董明珠曾表示:“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金融存在的价值。”当野蛮人来敲门的时候,她的态度也十分坚决,她说道:
“请你不要成为制造业的罪人,不能用经济的杠杆来破坏制造业的发展!”
4、陶碧华——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