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在论《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中说:概略地说来,我们可以将之简单分成批评之理论和批评之实践两大部分。自第一则至第九则乃是静安先生对自己评词之准则的标示,其重点如下:
第一则提出“境界”一词为评词之基准
第二则就境界之内容所取材料之不同,提出来“造境”与“写境”之说。
第三则就“我”与“物”间关系之不同,分别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第四则提出“有我”与“无我”两种境界所产生的美感有“优美”与“宏壮”之不同。为第三则之补充。
第六则论“境界”非但指景物而言,亦兼内心之感情而言。又为第一则“境界”一词之补充。
第七则举词句为实例,以说明如何使作品中之境界得到鲜明之体现。
第八则论境界之不以大小分优劣。
第九则为境界之说的总结,以为“境界”之说较之前人之“兴趣”、“神韵”诸说为探其本。
叶嘉莹对人间词话的评论很好的概括了人间词话的内容,《人间词话》不失为一部批判理论的著作。同时从《人间词话》我们也可以洞悉到王国维先生的性格特色,以及中国诗词评赏理论的发展。《人间词话》与中国相沿已久诗词体式看似相同,实则为陈腐的诗词体式注入了新观念的血液,引入了西方理论的思想。虽然《人间词话》曾经受到不少读者的批判,但见仁见智,为轩为侄,亦复各有千秋。王国维从人间词话谈此话,我们也感受到了人生百态,其中人生三大境界已为众多读者熟知,并为此境界而不懈奋斗着,或许这是人生的感悟吧!词最重要的莫过于境界,有了境界的词才能焕然出彩,显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千古流传。至于如何使作品之境界得以充分的体现,王国维老先生已经在著作中写得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