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界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投资界官方微博 @投资界微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联社AI daily  ·  都来了,DeepSeek“朋友圈”再扩容 ·  23 小时前  
财联社AI daily  ·  都来了,DeepSeek“朋友圈”再扩容 ·  23 小时前  
创伙伴  ·  第三款免费红包封面:大吉大利! ·  2 天前  
创伙伴  ·  第二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大吉! ·  3 天前  
我是腾腾爸  ·  小心,爆雷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界

30年前,他用1万块创业,今天,花2924亿买下了一家外国公司,然而自己却没有一点股份!

投资界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6-15 17:57

正文

投资界——
中国创业与投资第一门户


“我们这一代人,内心总有一种兴业报国的情结。我的原则就是“少说话,多做事”,成功属于持之以恒的人!”


作者 | sir

来源 |创日报(chuangribao)



  这两天,创哥围观了中国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一个人花了430亿美元,


  换成人民币也就是2924亿,


  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农药公司,


  震惊了世界!


  这次收购就是中国化工干的,


  收购对象是先正达,


  完成这次收购后,


  中国化工成了全球化工界四巨头之一!!


  牛逼不???


  有人跟创哥说,这事跟我啥关系??


  很认真的告诉你,


  你吃的粮食就是“先正达”培育的!


  还有你戴的3M口罩是“3M”造的,


  吃的阿司匹林用的医疗器械是“拜耳”造的,


  就连穿的衣服涤纶布料都是“杜邦”造的,


  ……


  而这些公司都是化!工!企!业!



  所以说,中国化工的此次收购,


  完全决定了中国化工行业在世界的地位。


  而这次收购的负责人你可能都没听过,


  他就是中国化工集团的总经理——任建新



  他当初借了1万块钱创业,


  没想到30年过去,


  发展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国际巨头。


  有趣的是,


  这个国际巨头的掌门人兼创始人,


  干了30年竟然没有一毛钱的股份,


  据媒体报道几年前他的年薪才22万人民币。


  但是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16中国商界领袖名单中,


  任建新排名第五,


  前四名是马化腾、任正非、张士平和马云,


  随便一个人的身价可以就秒杀几千几万个任建新。


  这些故事的背后都有这么一句话:任建新要业绩,不要政绩。今天,创哥就给大家扒一扒这位不一样的国企掌门人。


  抵押家产借1万创业,第一单只赚了2毛钱,还上了人民日报头条


  1958年,任建新出生在甘肃兰州,跟同龄人一样,文革时期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考到了兰州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位于兰州的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



  1984年,26岁的任建新发现,我国每年因为锅炉结垢就要多损耗800万吨原煤,而当时一年的煤炭增产量才1600万吨,根本原因就是清洁技术落后。


  而当时化机院有一项名为“Lan–5”——硝酸酸洗缓蚀剂的技术,理论上是可以作为化工清洁原料的,但是这项技术5年前获奖后,就一直待在保险柜里。对外标价250块钱出售,也是没人问津,因为当时清洗市场技术一片空白。


  任建新就想买下这项技术去创业,但是没钱,他把自己的家产作抵押,跟化工部借了1万块。还立了军令状:如果失败,将家产变卖作为补偿,另外自愿将职务降一级,工资降一级。


  自己跑去创业,还立军令状?更奇葩的是任建新没有任何公司的概念,就是单纯的想给机械研究院增加点收入。


  就这样,1984年9月,任建新带着7个人下海,在破防空洞里,创办了中国蓝星集团。


  技术问题搞定后,任建新发现没人相信这个技术行,为了推广出去,学雷锋做好事,带着人跑去给矿工家里清洗茶壶,没想到旧茶壶被他们清洗的白白净净。有个老太太看这群小伙子也不容易,就给了任建新2毛钱,这成了蓝星的第一笔收入。


  后来矿上的领导知道任建新能清洗污垢,就找到他说,矿上有台锅炉,差不多快报废了,你们清洗下,成了有报酬,失败了就当报废。



  资料图


  有生意送上门,任建新立马开工,连夜清洗,不出意外,真的让“废锅炉”起死回生了,这次他赚了1900块钱。


  有了成功的案例,任建新在煤炭业出了名,生意是一个接一个来,第一年下来,这个新成立的蓝星公司赚了24万。此后几年里,蓝星迅速扩张,几乎承包了整个行业的清洗,为此,《人民日报》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任建新和蓝星集团。


  辛辛苦苦做成了行业老大,却把公司拱手送给了国家


  在这之前,中国的工业清洗一直被国外垄断,直到任建新出现才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任建新先是清洗茶壶,再清洗锅炉,后来还清洗输油管道,最后还承包了“神舟号”火箭的发射设施,几乎承包了整个行业的清洗,直接将外国同行扫地出国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蓝星的规模资产已经达到了数亿元,当时正是国企改制的时候,很大国企都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但是任建新没有一点改制的意思。


  有人就找到他说,赶紧将蓝星私有化。任建新想了想说:创始资本是国家的,公司理应100%国有,蓝星的目标是“兴业报国”,国有还是私有,对这个目标的影响不大。


  1995年蓝星清洗上市后,总部搬到了北京。任建新就这样放弃了成为中国首富的机会,他不仅不要钱,还给国家帮忙解决问题。


  当时很多国企都处于亏损的境地,政府不管拨多少钱都填不上这个窟窿,有一个膜科学研究院就是典型,国家每年给该研究院拨款,期待它能在反渗透膜、纯净水过滤膜的研究上有所突破,但一直没有起色。


  任建新就收购了这个研究院,接手后对干部撤职,结果上面的人不满意,部分职工还闹事,最后没办法只好“分手”。


  1996年,同是化工部直属江西星火厂虽然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万吨有机硅装置,但该装置自建成13年来,试车28次均告失败。企业在山沟里,员工和家属加起来有1万人,负债率达到了200%,为了给国家解决问题,任建新又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这次他不像上次那样去了就撤职,而是在了江西的山沟里呆了好长时间,找到了企业的病症,挖了100多个国内国际专家进行核心技术的研究,5个月后,试车成功,第二年,企业就盈利。


  像这样的收购还有很多,全是负债累累的企业,任建新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快要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让国家掌握核心技术、多赚钱。



  在前后一百多次的“转危为机”中,蓝星成功进入化工新材料领域并发展成为行业老大,企业资产突破了200亿元大关。


  2004年,化工部撤销后,国资委以蓝星集团和昊华集团为主体组建成立中国化工集团,任建新成了新集团的总经理。


  不要政绩要业绩,把外国大企业统统收购


  当时的中国化工已经是中国的老大,任建新把目光瞄向了国外。但当时的水平还是有点低的,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这种水平,只有收购这一条路可走。


  但是当时中国收购外企的情况并不怎么好,TCL和明基的收购都遇到了挫折。这时再谈收购,舆论几乎是一面倒,没有人支持。任建新顶住了这个压力,他不要政绩,只要业绩,只有收购才能让企业快速的走出去。


  在收购全球第五大轮胎生产商、意大利的倍耐力时,任建新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收购套路: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


  西方信奉凯撒大帝的“我来,我看见,我征服”,中国则讲求“仁者爱人”。将这两种思想结合,用中国的仁爱去征服西方企业。


  在收购倍耐力的新闻发布会上,任建新谈论自己对意大利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并用意大利咖啡招待所有来客。他对收购企业的高管说:“我是你们的老板,但你们是我的老师。”


 


  而且任建新保持了耐力品牌的完整性,留住了原有的管理层,就连董事会成员有一半都没有离开。如果是美国企业收购的话,董事会成员肯定都会卷铺盖走人。


  用这种“和文化”,任建新带领中国化工先后收购了全球第二大氨酸生产企业法国安迪苏集团、澳大利亚的最大聚乙烯生产商亚凯诺斯、法国罗地亚集团的机硅及硫化物业务、全球第7大农药生产商、以色列的马克西姆——阿甘(Adama)、欧洲最大光能板生产商REC、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瑞士摩科瑞能源进行战略投资等。


  尤其在收购世界第一农药制造商先正达后,中国化工如今已是全球四大化工超级巨头之一,如今的中国化工无论从资产市值、还是技术专利,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今,任建新执掌9家A股上市公司、9家海外企业,以及超过100家子公司。


  做大做强,任建新做到了。但是他没有要任何回报,心甘情愿、默默无闻为中国做着这些事,就像他自己说的:


  “我们这一代人,


  内心总有一种兴业报国的情结。


  我的原则就是“少说话,多做事”,


  成功属于持之以恒的人!”



更多新闻请打开投资界小程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