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泰电影关注的对象有一些共性:罢课的学生,罢工的工人,被解雇的主管,组成多样的学生群等等。冈泰镜头里的人物有一种在逆境里迸发生命力的特质。《写作工坊》不偏不倚地依着这个路线延续下来,这一次还紧扣住法国,欧洲,乃至时代的脉搏。
冈泰和坎皮略再度联手,难免会有一些《课室风云》的影子,也有点像今年主竞赛的《每分钟120击》的辩论场面,他又一次以课堂的形式来展开要讨论的主题,这些热衷于发表意见的法国人到了该发声的时刻向来不会保留。白人,黑人,阿拉伯人,穆斯林,持不同意见的学生针锋相对。
大量的台词陆续将老师和各位学生的角色丰满起来,各个角色居其位安其职地指向相关论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引出近来肆虐法国的恐怖主义,黑人引出种族歧视,老师引出精英主义,男主角白人青年引出极右思潮等等。比如说:导演通过写作课对精英主义的发出提问。影片中的学生大都是普通工薪阶层人家的子女,而老师是知名作家,她来开一个报酬颇丰的写作工坊——草根和精英的对立呼之欲出。有趣的是,电影里一个女学生放学后就用自己的南方口音取笑老师的“巴黎口音”,觉得老师装腔作势,没有真本事。而在法语里恰有一个专门的词系是形容“外省”的,特指巴黎以外的所有法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