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皇城根的位置,天安门城楼旁边,门票仅需3元的中山公园每逢周四周日都异常热闹。筒子河畔的树荫下,操着本地口音的大爷大妈坐的整齐,面前排列一张张A4纸,细瞧纸上,年龄、身高、户口、学历、属相、性格……你家为你准备的“相亲简历”比你自己的Curriculum Vitae都详细。
曾有媒体以北京热闹相亲角为参照,制作了一份“中国式相亲价目表”。价目表的来源依据是否真实暂不讨论,但是其对男性与女性的不同要求却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择偶偏好。男性以身价估值,女性强调貌美如花,为什么会这样呐?
进化心理学给出的解释是“
一切为了存活和繁殖
”。
Trivers(1972)的
亲代投资理论
(parental investment theory)认为,由于内部妊娠,哺乳和育儿等多方面原因,女性比男性的亲本投入更大。这就导致了男女会选择不同的策略来达成“
成本最小化、繁殖最大化
”的目的。具体而言,男性的生殖成功率受到生育女性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而女性的生殖成功率受到她们获得持续供养后代的资源的限制。
所以男性更喜欢
年轻健康,适当腰臀比,面孔和身体对称
的女性。而女性更喜欢“
已经占有”或者“有潜力占有”社会资源并愿意作出承诺
的男性(Buss ,2003)。
如今大量基于不同研究方法与文化背景的研究一致证明了如上结论,并且研究还发现那些满足异性偏好的高魅力个体更有可能依从这种性别主导的择偶策略,对潜在伴侣提出更高的要求(Yong,2012)。
那么当男性或女性都占有足够的资源时会怎么样,“男人有钱就变坏“是不争的事实吗?
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对
自身贫富水平的感知如何影响个体对当前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和择偶选择
。他们召集了182名18-27岁,月均收入400-5000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实验(所有参与者均为异性恋者,且在实验期间维持恋爱关系,交往时间2个月到7年不等)。
研究者采用Nelson和Morrison(2005)的
货币启动法
来诱导“相对富裕”或“相对贫穷”的感觉。参与者会被随机分配到其中一种诱发情境下,回答一些关于财务状况的问题。
样题:左富裕组 右贫穷组
例如在上题中,富裕组会被操纵选择金额最大的选项,而贫穷组则会被操纵选择金额最小的选项,由于参与者通常认为该量表是基于大学生实际收入的分配来构建的,选择最大金额的富裕组会觉得自己更有钱,而贫穷组则相反。在完成财务评级后,研究者要求参与者填写修订版的Fletcher 理想伴侣量表,获得他们对伴侣外貌的满意程度。
实验一发现,觉得自己“有钱“或者”没钱“,
不影响男性和女性对现任资源(resources)的满意度,但会影响男性对女友的外貌满意度(physical appearance)
。“富裕男”对女友的外貌更不满意,而“有钱”的女性并没有对伴侣的外貌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验一结果:男人没钱会变好。
在探寻了“富裕”和“贫穷”对长期恋爱关系的影响后,研究人员又设计了第二个实验——为一些已经处在爱情关系中的被试提供一次偶遇有吸引力异性的机会,创造了一个额外的短期择偶场景,继续探究
金钱如何影响人们的短期择偶偏好
。
参与者被告知将参与一项与想象力及社会认知相关的研究,目的是比较“浏览照片“形成的印象和”面对面互动“形成的印象有何不同。(机智的隐藏了研究mating strategy的本意)
所有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相对富裕“或”相对贫穷“的情况,富裕组要想象自己中奖后的奢华生活,贫穷组要想象损失一大笔钱后将如何渡过悲惨的生活,通过填空的方式补全句子来完成故事,使用
心理模拟
的方式(a mental simulation method)引发个体相对富裕或相对贫穷的感觉。
之后,研究者向参与者展示事先挑选的具有高吸引力的异性相片,要求其评分,并告知参与者将与相片中的异性面谈3分钟,引参与者进入有一张长桌和六把椅子的房间,其中靠边的一把椅子上放有外套、书包等个人物品用来标记“异性“的位置,并让他们先入座等待马上回来的异性。
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五种距异性不同距离的椅子可供选择,
选择距离的远近用来衡量参与者的接近倾向
。当他们坐下后,实验者记录下他们的选择,并给他们完成PANAS量表(Watson et al,1988) 排除了即时情绪的干扰。
实验2发现,不论男女,觉得自己有钱的个体会比没钱的个体和异性凑得更近,也就是说
“有钱”更能激发人们去接近有吸引力的异性
。
同时
不论有钱还是没钱,男性都比同等情况下的女性离异性更近
。这一结论也符合上文所提到的最小亲本投入(minimal parental investment)中“男性渴望接触更多的可生育女性”的假设。
本研究通过两个巧妙的实验设计得出很多有趣的发现,但这仅代表进化论框架下男女两个群体的偏好而非具体的个人选择,并且由于参与者均为在校学生,在应用推广相关结论时要更加谨慎,毕竟有关爱情的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很容易惹人癫狂,比如金钱,比如爱情。在心理学家的实验室里,金钱让人们更努力地工作,减轻了人们身心的疼痛,甚至对死亡的恐惧,不过,金钱也削弱了人们感受到的快乐,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那么,当爱情遇见金钱,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这些反应怎样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吸引着心理学研究者去发现更多关于爱情的秘密。
——本文所引文献的作者,黎坚老师
心理学部各实验室、课题组运营有一批不同方向的优质心理学科普公众号,在大学堂后台自定义菜单点击
“分类精选”-“友情公号”
可以查看。
今后的每个周六,大学堂都会转载其中一篇与大家分享,祝大家晚安。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心理测验与评估
”(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心理测验与评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黎坚副教授课题组,关注心理测验与评估的最新进展,尤其聚焦于基于游戏、大数据和智能穿戴设备的心理测评。
参考文献:
Li, Y. M., Li, J., Chan, D. K. S., & Zhang, B. (2016). When Love Meets Money: Priming the Possession of Money Influences Mating Strategi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