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夏的第40篇推荐
无论你修的是什么法门,逃避痛苦是永远无法达成的。——张德芬
一、推荐语:
前两天被朋友带去一个素食餐厅吃饭,38元一位的“养生自助餐”,有80多道不同种类的素食菜品,饭后有水果和甜点,很丰富,便宜又好吃。
这个素食餐厅的理念是任何人不能浪费一粒米不能剩下一口粥。
周末的时候餐厅还会开一些灵修或者国学之类的公益讲座,所以吸引来很多对这些方面感兴趣的人。
有一面墙上还印上了从古至今国内外所有吃素的名人,比如孙中山和奥巴马就在墙上。
我当时刚吃完饭,邻桌一个看起来35岁左右的女士说:“你盘子里还剩下几粒米,吃了吧,粒粒皆辛苦呀,你要是不吃我帮你吃!”
我心想,这是碰上硬茬了,赶紧把盘沿上的三粒米吃完……
她激动的给我鼓掌,表示非常满意!
吓死我了……
我努力保持微笑准备走人,她一把拉住我问:“你知道凤凰娴老师的课程吗?”
我一脸懵:“不知道”。
她开始吧啦吧啦介绍:“就是《开启全面感官,幸福快乐过一生》30天奇迹的灵修课程啊,我正在学习,感觉听了越来越幸福,现在还做课程的代理了,也推荐给你听听吧?”
我一听“灵修”和“做代理”就没兴趣了:“额……是么,先不用了吧,你觉得哪里越来越幸福了?”
她:“我今年30岁了,虽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工作也不顺心,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自信了,觉得不能气馁,你知道嘛?生命需要喜悦来滋养!”。
我的天……
30岁的人看起来精神状况很奇怪,像35岁,到而立之年了婚姻和工作都还没什么进展,只一门心思听课程。
她当着很人面非要我微信,我着急走只能加上,现在她还每天在朋友圈分享“奇迹30天课程”。也不知道工作和婚姻怎么样了。
近几年国内的心理咨询和培训和真正的科学渐行渐远,与心灵玄学越走越近,例如精神分析、九型人格、灵修等。
迷上这类所谓治疗、修炼或工作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付出了大量钱财后却换来精神的迷失。
在家庭治疗的领域,一种叫“家庭系统排列”的心理治疗受到很多心理咨询师的热捧。
然而有识之士指出,这种类似“过家家”的治疗实际上是一个心灵感应的“迷魂阵”,其理论缺乏科学依据,被主流的心理学界视为邪门歪道,心理爱好者、心理疾病患者从中得到的更多是伤害,而不是帮助。
其实无论你修的是什么法门,逃避痛苦是永远无法达成的。
有些人上灵修课是要强化自己“受害者”的角色和感觉,在课堂中不断哭诉、疗愈,可是就是不去承担自己情绪的责任,不愿意长大成人,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希望老师、同学同情他、滋养他。
修行本身没错,但越修越偏激就太愚蠢了!
今天推荐一篇文章:《为什么文艺女青年在人到中年时都走上了灵修之路?》
具体内容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二、精彩语句:
1,侯虹斌认为,这些大红大紫的女作家,在年轻时就享受到最充裕的物质生活,有过丰富的人生体验,现实生活能够打动她们的阀值被抬高,而她们又是敏感、聪明、不甘平淡的人,所以玄学、禅、灵修、佛之类的东西自然就成为人生的突破口。
2,玄学、禅、灵修、佛之类的东西不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循序渐近的学习思考,它们是玄妙的、不可言论的、非理性的,是好是坏,全凭一张嘴。
3,我们的社会不安全感太强了,成与败都出于不确定因素,翻云覆雨,所以越是成功人士越是笃信各种不可知的力量。
4,不管是“身心灵”“拜上师”“家排师”或者别的,它们的共同点是:玄妙的,不可言论的,诉诸非理性的,用科学无法与之沟通的。
5,两千年初最大红大紫的女作家,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她们都是写情欲的一把好手,更是喜欢进行各种物质的堆砌,不管是彰显有钱土豪有品味,还是清淡低调有品味,物欲就是她们笔下的隐形主角。同时,她们都是畅销书作家,很有钱,非常有钱。
6,一旦接近玄妙的东西,神乎其神,他自己或者旁人,都会认为格调很高——当然,既听不懂,又要很多钱啊,格调能不高吗?这个角度的自我突破,是最轻松的,也是最能拿得出手的。
7,跟男性成功人士的盘手串、穿唐装、搞国学、拜上师,认证仁波切等等一样,女性成功人士也可以玩玉佩、穿唐装、拜上师、成为“玄学”专家。如果是作家,那在这些之上,还有话语权,还可以影响更多的人;有的,比如说卫慧,还可以通过这个再赚一笔。
8,人本来就有退步的自由。
9,我们的作家、文化人、社会精英,思想资源太过匮乏,学习和思考能力不足,他们不愿意学习更为系统、更为成熟的世界观,想取巧,才纷纷掉进“神秘学”的坑里。
三、名词延伸:
1,侯虹斌:作家,媒体从业者。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在中山大学获得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先后供职于《新周刊》、《南方都市报》。出版历史长篇小说《长信宫词》,散文集《偶像生猛》、《红颜——女性千年的荣耀及哀伤》、《怕是风流负佳期——西厢记中的世情与男女》。
腾讯大家签约作家,在《当代》杂志上发表长篇历史连载;在《新京报》、《南方日报》、《京华时报》、《深圳商报》、《长江商报》上发表多个专栏。
2,“家排”:就是找人扮患者家庭成员。德国神父伯特·海灵格在研究了精神分析等非主流心理学学说之后,提出了“家庭星座”(family constellations)的心理治疗方法,又被称为“家庭系统排列”(简称“家排”),从欧洲一直传播到全世界。
这种方法的流行有如下几个原因:能很快让人在治疗中感受到神奇的效果,让你那与先人纠缠不清的灵魂得以解脱。对治疗师的要求很低。这些“导师”、“家排师”无需获得从业资格,只需受过简单训练即可给人排列。
为了让理论显得科学,有些“家排师”故弄玄虚地用量子力学解释所谓的“心灵感应”:“量子力学与灵性让我们知道,我们与万事万物是深深相连的,用量子力学的术语说就是量子纠缠。发生在外在事物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这是十分确定的,还可以测量出来。”
所谓“量子纠缠”是一种特殊的量子效应,粗略地理解,是指两个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或离子)即使相隔很远的距离,例如一粒在太阳,另一粒在冥王星,仍保持着特别的关联性,当其中一粒的状态发生变化,另一粒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仿佛彼此拥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一般。
正常人理智的想想便知道是否可信了。
3,棉棉:当代中国新生代作家。1970年出生于上海。17岁至25岁之间生活极其动荡,去过很多城市,做过各种短暂职业。1995年回上海养病,1997年开始发表作品。
代表作长篇小说《糖》,已在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巴西、葡萄牙、希腊等十几个国家出版。2002年成为摩登天空签约作家。其小说能集中反映社会时代问题,整个意境灰暗却富有激情,被视为年轻一代最出色的作家之一。
《糖》写一个叛逆的女孩因受好友死亡的打击辍学。在一个舞厅认识里认识了她的最爱的男子--一个叫赛宁的华侨男孩子。于是她爱他所爱,她爱摇滚。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呼吸一起沉沦,不断地分离又一起。她接触毒品,性,同性恋,与各种不同但心里同样空洞的人一起。这是生活的全部.他们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一边痛苦迷惘,不问明天,一边又无法拒绝来自身体感官的诱惑,声色犬马,纵情欢娱,把青春当成蜡烛,一段一段地疯狂燃烧。
对于这位记录夜生活的作家,妓女、疲子、脱衣舞女、枪犯、朋克和皮条客等通常是她笔下的主角。对于突破传统束缚将中国小说引领进一个未涉足区的新生代作家,棉棉是独具代表性的,她的小说《环境》(milieu)突出扭曲的情恋、吸毒、乱性和自杀题材。
她自己的故事就是在讲述一个人如何从解放、放纵到自救。是个很有争议的新新人类。
4,安妮宝贝:浙江宁波人,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早前曾在银行、广告公司、文学网站、杂志社任职。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摄影图文集、随笔集等各种著作。2014年6月“安妮宝贝”发微博证明自己笔名改为“庆山”,随后并署名出版了最新散文集《得未曾有》。
主要作品有:《告别薇安》《八月未央》《蔷薇岛屿》《素年锦时》《春宴》等。
最进比较火的电影《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青春小说,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架构上大大超越了原著。导演曾国祥是北上的香港年轻导演,安妮宝贝的原著也不具备真实的生活气息,本来我对这样的组合并不抱希望,但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电影改编得很接地气。
5,卫慧:1973年出生,被称为 "晚生代"、“新新人类”女作家,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22岁的卫慧发表她的处女作《梦无痕》。做过记者、编辑、电台主持、咖啡店女侍,蹩脚的鼓手,不成功的广告文案,自编自导自演过话剧,生于浙江余姚,儿时在普陀山、桃花岛等地度过,
作品有《像卫慧那样疯狂》、《水中的处女》、《欲望手枪》、《上海宝贝》、《我的禅》等。部分作品译成31种文字,并登上日、英、意、德、法、美及西班牙、阿根廷、爱尔兰、香港、新加坡的各类畅销榜前十。居纽约与上海,专职写作。
被商品化了的女性写作,大家都急于将自己的容颜、隐痛、床第之乐大大方方在摆出来,如上海老弄堂里密密悬挂着的五彩内衣裤一般,迷乱了人们的眼睛。中国的“女性文学”在短时间内发展得如此迅猛,一派勃勃生机,卫慧真的是功不可没。
“大概给任何女人一个新的可爱情人,她就会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一个宽广的胸襟,过往不咎了。女人在喜新厌旧上一点不输于男人,这也是帮助自己恢复作为女性的信心的重要手段。”——卫慧 《上海宝贝》
“马儿扒光了自己,再动手收拾她的肢体。身体膨胀着,感官惊悚起来,一切都像向日葵般全面打开了,吸吮着的是似火似冰的触击。”——卫慧 《床上的月亮》
也许一个男人欢迎恰到好处的撒娇使气,却不会容忍过了火的玩笑,玩笑过了火就是谎言,就是耍弄,就是侮辱,实在令人憎恨的行径。——卫慧 《床上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