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9 小时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昨天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普通人改命第一步:停止喂养任何人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11-04 17:58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竹西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主播 | 帆书 · 闻悦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

人际关系的矛盾,往往起源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为人处事最大的误区,就是用自己的好意,代替他人的成长。

你的见地,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你的帮扶,也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普通人改命第一步,就是管好自己,停止喂养任何人。





网上曾有个热门问题:人为什么会变得冷漠?

高赞回答是: 无非就是,真情总被利用,心软总被当成柿子捏。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把别人的善意,当成得寸进尺的筹码。

越对他们倾心以待,越会换来变本加厉的索取。

设立自己的边界,收回泛滥的好意,才有可能活得自在舒心。

某作家有一位同学A,家里有房有车,薪水也还不错。

一天,A的母亲不幸被确诊为了白血病。

A知道后,没有立刻带母亲做进一步的检查,反而是在朋友圈发起募捐,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的母女情深。

很多同学被打动,建了捐款群,作家也在其中。

一天,A向作家发出求助:你公众号做得好,哪天能发一篇文章,帮我募捐?

作家思来想去,觉得在公开平台发布私事不妥当,于是婉拒了A的请求。

没想到此举惹怒了A,她质问作家:

“你也是有父母的人,怎么这么冷血?”


作家也不客气地回怼:

你自己有收入,母亲有医保有退休金,现在刚查出癌症,你就忙着从别人口袋掏钱。

你是自己有孝心,还是想让别人帮你尽孝心?

A听完后,无话可说。

面对不合理的请求,与其心软妥协,不如果断拒绝。

这并不是冷漠,而是出于对自身情感的尊重。

过度迁就,只会助长人性的贪婪;亮出底线,才能得到尊重和敬畏。

把善良留给值得的人,你才能保护好注意力,在不断精进中,成长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还有一位女作家,在报社实习时,曾经接过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位老太太,想要给儿子相亲,电话一接通,就和她絮絮叨叨个没完。

女作家几次提醒老太太,这是报社电话,不是相亲热线。

奈何老太太像听不懂似的,和她东拉西扯了20多分钟。

因为工作繁忙,女作家先挂了老太太的电话。

不曾想,老太太被惹恼了,直接上门投诉,说作家态度不好。

女作家让领导来主持公道,谁料领导不仅把女作家数落一通,还答应给老太太送报纸赔罪。

女作家委屈极了,还是领导一句话,让她豁然开朗:

你的时间重要,还是她的时间重要?要想做成事儿,千万不要招惹那些太闲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就像当年的女作家一样,不知不觉,就把精力耗在闲人破事身上。

别人拉你谈是非,你强撑笑脸迎合;别人找你诉苦衷,你硬着肉皮当听众。

结果纠缠得越多,越会陷在底层的泥坑里。

常言道,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

和闲人胡搅蛮缠,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精力。

真正聪明的人,遇到乌七八糟的事情,会及时止损,不会让自己在泥沼中越陷越深。

分得清轻重缓急,敢于向消耗自己的人说“不”,才能专注做好眼前的事,过好自己的人生。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父母?

儿女的衣食住行,他们大包大揽;

孩子的交友、学习,他们事无巨细地操心;

甚至,儿女长大后找工作,他们都要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四处求亲戚、托关系,为孩子铺路。

这样的父母,看似事事为孩子着想,实际上只会让孩子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变成等待“投喂”的巨婴。


想起在网上看到过的一段话:

家庭教育当中有两种特别可怕的东西,一是付出感,二是牺牲感。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可一味宠溺,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潜能。

还记得《我的阿勒泰》里的“松弛感妈妈”张凤侠吗?

相比起那些对儿女无微不至的父母,她堪称放养式教育的模板。

女儿睡觉时床塌了,向她求助,她嘟囔一句:“又不是天塌了”,继续倒头大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