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久等啦,上周有点生病,所以就木有来更新。。嗯。。。你们都不来关心我一下。。。)
Anyway,今天我们主要就讲奥赛博物馆里的两幅画。
其实这是一个旅行专栏,作者只是一个热爱艺术但是从小被逼学习数理化只有抽空看看艺术类书长大了自己赚钱了才学了一点油画但是现在转行做市场营销的一个正在找工作的人,你们注意最后七个字——那么重点来了:博物馆系列的文章,其实还是希望能让更多人发现博物馆的魅力,如果有讲的不够专业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前几天看了丰子恺老先生写的《梵高生活》,那本书写在梵高死后三十年,而今年已经是梵高去世125周年了。但是老先生的感悟一上来就把我震惊了,
“艺术倾向客观的时候,艺术家的人与其作品关系较少。反之,艺术注重主观表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切的关系,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 在作品中,我欢喜神韵的后者,而不欢喜机械的前者;在人中,我也赞仰以艺术为生活的后者,而不赞仰匠人气的前者。”
一针见血,梵高就是“以艺术为生活的后者”。我看完这一段,心里就先给老先生跪下了……说的真好……
但是,因为这本书出的比较早,那时候梵高和提奥之间650多封信也还没有整理出来,所以老先生所讲的梵高生活,和后来我们看到的各种更详细的解读梵高的故事,有不少出入。(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目前关于梵高的版本很多,比如梵高精神病的说法就有很多种,还有色盲啦,他杀啦等等说法,许多说法也只是后人猜想,谁对谁错还真不一定。就连梵高自己的画作,都能骗人——他的画《阿尔勒的房间》中的色调,就和他写给弟弟提奥信里描述不同,后来研究人员才发现,有另一层颜料盖在上面。So如果看到别人有不一样的讲法,大家可以友好的探讨^_^)
老先生自然是将梵高比作“以艺术为生活的后者”,但是他又将莫奈比作画里没什么感情的前者——这我就有点不同意了。
莫奈,哪里是一个只懂技法的人呢?
莫奈在奥赛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幅画。
Camile on her death bed, 1879,图片来自奥赛博物馆官网
这幅画的内容,便是莫奈那死在病榻上的爱妻卡米耶。1879年9月5日,32岁的卡米耶在拖着病躯跟着画家奔波4年后,终于闭上了眼睛。而对色彩着迷的莫奈做的,是当下拿起画笔,将妻子已经没有呼吸的容颜画了下来——蓝色,黄色,灰色,冷冰冰地躺着。画家的笔画急促凌乱,好像慢一刻,卡米耶就会坠入时间的深渊里……
如果看过天龙八部,你大概记得乔峰埋葬阿朱那一段,“他抱起阿朱的尸身,走到土坑旁将她放了下去,两只大手抓起泥土,慢慢撒在她身上,但在她脸上却始终不撒泥土。他双眼一瞬不瞬的瞧着阿朱,只要几把泥土一撒下去,那便是从此不能再见到她了。”
我想,莫奈何尝不是一样的心情呢?如果不赶紧画下来,他就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卡米耶了。
后人评价说,直至死亡,莫奈也将卡米耶视为他的模特,他色彩和光线的灵感muse。"Even in death, Monet viewed Camille Doncieux as an artist's model, his muse of colour and light."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卡米耶,是莫奈画的第一个模特,当年(1866年)就是因为一副画卡米耶的《绿衣女人》(The woman in the green dress,1866),莫奈入选沙龙初尝成名的滋味。
The woman in the green dress,1866, 图片来自wikipedia
尽管她尽陪伴莫奈仅14年,但是她确是莫奈画里出现最多的女人。她在世的时候,莫奈以她为模特画出了许多画,比如《花园里的女人们》(Women in a garden,1866-1867),画中女人都是卡米耶,比如度蜜月时画的《莫奈夫人在图鲁维海》(Camille en la playa de Trouville, 1870), 又比如她带着儿子穿过罂粟花田的样子《罂粟花田》(Poppies, 1873),或是《穿和服的卡米耶》(Madame Monet in a Japanese kimono, 1875/1876?)等等。
Poppies,1873,图片来自奥赛博物馆官网
因此当卡米耶去世时,莫奈的举动就可以顺理成章——他的模特,他的爱妻,他的卡米耶,她的容颜和身姿即将在这世上消失,他要捕捉她脸上最后一点光和色彩。
有人又说,莫奈画卡米耶,或许是画家早年日子艰辛,请不起模特。暂不说1875年卡米耶病倒开始,莫奈变卖了多少画作,甚至未画完的画作,来为卡米耶支付医药费。
我们来看看奥赛博物馆里的另外两幅画。
Woman with a Parasol, facing right, 1886,图片来自 wikiart
Woman with a Parasol, facing left, 1886,图片来自 wikiart
(这两幅画我并没有在奥赛博物馆官网上找到图片,但是印象里我确实有看到至少其中一副,且所有查到的信息显示这两幅画应该为奥赛所珍藏。如有出入,请指出,谢谢^_^)
这两幅画,画于1886年。彼时,卡米耶已经离去7年了。莫奈也跟第二任妻子爱丽丝和他们俩的孩子们搬去了吉维尼。画像中的人,是爱丽丝带来的女儿苏珊娜Suzanne(一说一幅是苏珊娜,一幅是爱丽丝),画家将模特的面容隐藏在阴影里,让人分辨不出是谁。
为什么要讲这两幅画呢?
因为早在卡米耶在世时,莫奈曾经画过这样一幅画。
Woman with a Parasol - Madame Monet and Her Son, 1875,图片来自wikiart
画里的人,是卡米耶和他的儿子。
那一天他们去散步,莫奈拿起画笔,画下阳光明媚,蓝天流云,莺飞草长,卡米耶的面容虽然没有被精雕细琢,但是能看到她向着画家投来一瞥,裙子和发丝被风吹起。
时隔11年,同样的角度,相似的构图。斯人已去,那么莫奈在画下那两幅画的时候,难道不是想起了当年的卡米耶吗?那画里每一笔,阳伞,裙子,草和天空,细微的颜色和光线变化,难道没有蕴含画家的深情吗?
(哦对了,宫崎骏的《起风了》里面,女主角在草坡上打着伞作画,大概也是对莫奈的致敬吧。图片来自网络。)
梵高,我们都知道,他是那个讲情感和生命都融入到画作里的天才。在讲他的情感时,我们总说是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其实我倒是觉得,热爱不假,但是梵高在除去那些激烈的热爱外,他也有温柔的浪漫。
梵高很爱星空。“我通常认为,夜晚的色彩比白天更为丰富,像那些热烈的紫罗兰的色彩,以及蓝色,绿色。”——他画过许多有星空的画,最著名的,自然是他在1889年画的《星空》(the starry night),绝美的漩涡星空,明亮的月亮,宁静的村庄,还有柏树。
梵高也很喜欢柏树。《星空》里左下角就是一株巨大的柏树,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一般。“我不断地被柏树迷住了,我想画一点儿什么,就像向日葵那幅油画一样,因为从来没有人像我观察到的那样描绘过柏树,这令我感到很吃惊。”
星空 the starry night, 1889, 图片来自wikiart
奥赛博物馆里珍藏的星空画作,是那幅《星夜》(Starry Night), 法文原名La nuit étoilée,为了跟上面那幅区别,也被叫做《罗纳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Starry Night, 1888, 图片来自奥赛博物馆官网
他是这么描述这幅画的,
”天空是蓝绿色的,水是宝蓝色的,大地是紫红色的,村镇是蓝色和紫罗兰色的,燃烧的煤气是黄色的,它们反射出来的光既有铁锈黄也有绿铜色。在蓝绿色的天空下,北斗星闪烁着绿色和粉红色的光,与煤气燃烧的黄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景中,还有一对恋人的彩色身影。“
"The sky is aquamarine, the water is royal blue, the ground is mauve. The town is blue and purple. The gas is yellow and the reflections are russet gold descending down to green-bronze. On the aquamarine field of the sky the Great Bear is a sparkling green and pink, whose discreet paleness contrasts with the brutal gold of the gas. Two colourful figurines of lovers in the foreground." Vincent Van Gogh, letter 1888
你们看这幅画于1888年的《罗纳河上的星夜》画面的右下角,有一对相互依偎的恋人,相携而过。他们是谁?无从所知。我们只知道,那是一对恋人,或是夫妻。我们也知道,在梵高来法国之前(1886年),他曾有过三段失败的恋情,每一段,他都用情至深。
1888年,他一个人孤独地居住在阿尔勒。
画作中的这样一对恋人,或许,当时就是有这么一对恋人,相携而过,被画家捕捉了下来。
但我却觉得,这也是梵高心里浪漫的愿景。大概因为他曾经想娶身为妓女的西恩,并照顾她。也大概是因为他总是孤独的,对他来说,有人陪伴,便是一种浪漫。
在1889年圣雷米疗养期间,他写信给高更,他在信里提到了这样一幅画,关于星空,柏树,和人。
Road with Cypresses, 1889, 图片来自wikiart
“我在那里仍然画了一幅柏树和星辰的图,最后的一次尝试——夜晚的星空,没有光的月亮……下面是一条路,路边长着高高的黄色藤蔓,在它的后面是低矮的蓝色的阿尔卑斯山和丘陵,以及一棵很高的柏树,直直的,昏暗的。在路上,有辆由一匹白马拉着的黄色马车。有两个人在路上走,非常罗曼蒂克……但是,我相信,这是普罗旺斯非常真实的一幕场景。”
听梵高的语气,好像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却是他脑海里真实的画面。画面中近处那两个人,都是男的,是亲密地并肩走着的好友。
画这幅画和写这封信,都是1889年。1888年圣诞前夕,他和好友高更闹翻,并削去了自己的一小片耳朵。1889年,他被送去圣雷米的疗养院。画作和信件,便都是他一个人在疗养院的时候所作。而且这封信,就是寄给与他闹翻的好友高更的。
我私以为,当他画着《道路与柏树》里这一对好友的时候,他必然想念着高更。我便也联想到奥赛博物馆里那幅《罗纳河上的星夜》,他会想着谁呢?是西恩,还是尤金妮或凯?又或许,他也没有怀念旧日的情人,只是用笔触细细描绘,期待着有人相伴?
但是孤独如他,一定会觉得这样相携走在星空下的两个人,“非常罗曼蒂克”——这便是梵高式的浪漫了。
更多博物馆系列——最美的国度 - 知乎专栏
部分梵高信件翻译,引用自GE Eaglemoss出版公司出版的《艺术之旅》。
微信公众号 和商业网站 转载前,请联系作者 ,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