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4大经科注》第427集
2017年4月19日 讲于 香港
人生在世,特别是我们现代这个时代,说起来是非常的可怜、可悲、可悯!什么原因?我们从小没有受过扎根教育,从小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都是为贪着财色,“多求无厌足”,多了还想多,没有厌足的时候。
这个“贪”,就这一个字,带来我们地球上这一百年的灾难
。二十世纪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回头细心对着佛法想想这桩过去的事情,就发现了这个世纪这么多的灾难,根是什么?就是“贪”这个字。
如果大家在生活当中“财色名食”这不能少的,适可而止,没有贪心,人的生活就改变了。变成什么?变成真正的幸福快乐。
什么人幸福?没有贪的人幸福。什么人最快乐?没有嗔恚的人最快乐,不愚痴的人幸福快乐
。他全得到了。凡是一生感觉到自己天天都在累,不能够满足,如何能得满足?贪心是决定满足不到的,这个你一定要晓得。
为什么?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贪”招来的是什么?三恶道里头“贪嗔痴”。“贪”是鬼道,在我们人道心目当中看鬼,鬼可怜,鬼愚痴,鬼真的有严重的“贪嗔痴”,他自己没有觉得、没觉悟。由此可知
:
“贪嗔痴”是因,三恶道是果报。
“贪嗔痴”要不能放下,跟三恶道就结了缘。“贪”是鬼道;“嗔”是地狱道;“痴”是畜生道。你跟这三道结了缘,这个缘结得深,这一生寿命到了,这就去了,自自然然跟这三道相应,看到“贪嗔痴”就欢喜,不知不觉就堕三恶道,佛菩萨心目当中多可怜。
三恶道进去很容易,出来可不容易,佛经上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一点都不能放松。三途一堕,堕进去之后,哪一年、哪一月才能够离开?佛给我们说“五千劫”。就算是小劫都不得了,经上常常讲的“增减小劫”。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可以到八万四千岁,最短的时候十岁,由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再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一个“增减”叫一个“小劫”。我们就从这个小劫来算,五千小劫,“三途一堕五千劫”。五千个小劫,这是多长的时间!
大家看到我流眼泪了,是不是看到经文伤心?是!但是真的事实是最近这段时期眼睛有点问题,点的眼药,这眼药水起的作用。
我们还言归正传,要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牢牢地记住,为什么?不敢造恶。
什么是恶?“贪嗔痴”是恶
。
人生在世日常所需很有限,
每天能吃饱就很好、能够穿得暖,没冻着、没饿着就要知足。那还有多余的?多余的要看看我周边的人有多少还不如我的,那我们要帮助他,无条件地帮助他
。佛
门弟子奉佛教诫,要帮助别人、帮助众生。众生有苦要帮助他解开;众生有福要随喜,要生欢喜心,祝福他。这就对了!像佛菩萨一样。
我们要学佛菩萨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事业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来干什么的?
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叫菩萨的事业
。
我们要干这个事情,那叫真正是修菩萨道,学菩萨是正确的
。
不能让众生因我而生烦恼,不能让众生因我而造罪业,我不能给他这种增上缘;我要叫众生看到我生欢喜心、看到我舍“贪嗔痴”;看到我像圣贤人所说的“温良恭俭让”,看到温和,看到善良,看到恭敬,看到节俭,看到忍让。这就对了!这样我们这一天没空过。
如果不能把这些德行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与大众相处的时候,心里想到佛在我们这个场合,他是怎么表演的,我们哪些比不上他、哪些不如他,多在这上着想,认真努力学习,像个佛弟子,佛弟子最起码的“三皈”、“五戒”、“十善”,这最低标准。
贪着财色就不是佛菩萨,就错了。
“多求无厌足”,这叫“贪”;贪心牢固,叫“着”。“着”是什么?着迷了,有机会它就起现行,没有机会制造机会,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看到的,看到心能警觉,好!怎么烦恼起来了?“贪嗔痴慢疑”现前,怎么烦恼起来了?自己问自己。
【解】《宝积经》云:“邪念生贪着。
什
么叫“邪念”?“贪嗔痴慢疑”这五个字叫“邪念”。
有邪念当然生烦恼。烦恼是什么?没得到,得到了还不够,太少了,这烦恼起来了
。
有财富必有智慧消费才不会造罪业,没智慧就造业
【解】“财色”者,“财”指钱财货物。“色”者色情,指男女间之情欲。《嘉祥疏》曰:“或贪财,或贪皮肉。”又云:“‘皆由贪着’下,出三毒之过。贪着荣华,贪现在乐造恶。”“不肯施惠”者,不肯以财物施人也。
“施”是讲财;“惠”是讲智慧,帮助人开智慧。
人有智慧就不会做坏事。
【解】《会疏》云:“贪欲虽多,以财色为大,故偏举。不能施惠,悭吝之相也。
学佛,人都想发财、都想升官,佛能不能帮助我们得到?当然能。为什么?要不然就不能叫佛。佛万德万能,哪有一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