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各省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出炉,高校更名事宜成为各地今年工作安排中的一大关键词。
如2025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支持闽江学院更名闽江大学
”,绍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争取绍兴文理学院更名绍兴大学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2所高校的更名大学事项,被列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拥挤的更名道路上,更多的高校已经摩拳擦掌,紧迫感也正愈发强烈。
超35所高校更名,等待检阅
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是高校成功更名大学的重要推动力。但距离真正一圆“大学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高校要想更名,首先需被
纳入省级“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
,未纳入规划的高校设置事项原则上不受理申报。
在满足更名条件后,高校还需
向省教育厅申报,由省厅派专家组考察,在给出全省排名后,再根据省里的情况向教育部申报。
经教育部形式审查通过后,由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进行考察、评议,通过考察、评议的学校,由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
眼下,距离“十四五”收官已不足一年,全国
各地仍有
超过35所
经省教育厅公示或被列入省级高校设置“十四五”规划的高校,在等待教育部的最终检阅。
更名之路,道阻且长
从“学院”到“大学”,看似一字之差,两者之间
却存在着明显的分野。
其中,根据
教育部2006年公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称为大学的普通高等学校,一般至少应
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
。
青塔统计发现,目前共有
77所
本科层次的“学院”(不含“双一流”高校、军校)在硕士点数量方面已初步达标。其中,
中原工学院
拥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总数达到了38个,已远超教育部的相关标准。
绍兴文理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新乡医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
和
太原师范学院
这
9所高校的硕士点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个。
此外,目前已有
22所
以“学院”为后缀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含“双一流”高校、军校),先后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学校更名大学增添了重要砝码。其中除艺术、体育类院校外,共有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
桂林医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8所高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
而在硕士点和研究生毕业届数外,教育部对于“学院”与“大学”的不同要求,还涵盖了
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
等多个方面。要想全面达标,高校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才有可能成功突围。
以合肥大学为例,从提出更名到圆梦“省会大学”,它整整花了8年——
2016年,合肥学院校领导便曾公开表示将推进学校更名升大的进程;2017年,合肥市成立合肥大学建设领导小组;两年后,合肥学院更名
被列入安徽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
。
但直到“十三五”末,合肥学院距离“升大”仍然道阻且长。2020年9月,合肥市教育局回应市民对更名进展的关切,告知合肥学院
更名的条件尚且不足,理由是土地面积没有完全达标
。
2020年10月,合肥市政府大力支持合肥学院更名,将“升大”方案上报省教育厅,并给出了
提高生均拨款水平、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三项政策,才最终促成了合肥大学的诞生。2024年1月,合肥大学正式迎来更名揭牌的历史性一刻。
多所高校,已基本达标
对照教育部对于大学设置的相关标准,各大“学院”正竭力改善自身办学条件,在规定的条目里一个个打下完成的对勾。
不少高校已经传来主要办学指标基本达到更名条件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