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结构的反转:哪些出口机会更大?
(海通宏观 梁中华
)
-
去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各国的人口流动都受到了影响,居民消费向商品消费倾斜。
尤其是美国在全球终端需求中占比将近
1/4
,由于美联储高强度、高速度的货币刺激,美国居民消费能力大增,商品消费大繁荣。
-
今
年随
着疫情逐步得到防控,人口的流动有望逐步恢复,全球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变化,逐渐从商品消费回流服务业消费。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出口结构
也会发生一定反转,去年高增的领域或逐渐走弱,而去年低增的领域有望逐步修复。
出口结构的变化,会给哪些行业带来机会?
-----------------------------------------
个人收入再提速。
美国
1
月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速再度提升,扩大至
15.0%
,仅次于去年
4
月的
17.2%
和
1975
年
5
月的
16.6%
,为史上第三高的增速。美国居民收入增速之所以不降反升,主因美联储通过美国财政部直接给失业居民
“
发钱
”
。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
CARES
法案》颁布后,美国
68%
的失业人口得到的失业补助高于失业前的收入。
整体消费虽然偏弱,但商品消费大繁荣。
尽管居民收入在
1
月大幅提升,但消费仍然负增长。不过从结构来看,美国消费其实不差,
1
月商品消费增速提升至
10.3%
,创
02
年以来新高,
尤其是耐用品消费增速扩大至
17.1%
,创历史新高。
整体消费看起来弱,主要是因为服务类消费比较弱,
1
月服务消费增速仍为
-7.0%
,几乎与去年
12
月持平,与商品消费增速的缺口高达
17
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而服务类消费弱并不是因为居民没有消费能力,主要是因为疫情防控,人口的流动和聚集还受到限制。
疫情改善,疫苗加速,防控措施放松。
美国疫情大幅改善,当前每日新增病例不足
6
万例,较高峰期回落了约
80%
。同时,疫苗接种仍在加速,每日接种剂量在
200
万以上,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专家预测美国将在二季度达到群体免疫。
此外,美国新一轮
1.9
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已经正式签署,疫情防控措施也有所放缓,多州已经宣布不再硬性要求佩戴口罩。
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背景下,居民消费能力又有提升,未来服务消费需求将有很大的反弹可能。
从美国的细分消费结构来看,去年居家个人用品消费增速较高,
例如家用工具、家庭娱乐用品、珠宝手表、运动器材、小家电、家具、信息设备、食品饮料等。
而涉及到人口流动和聚集的服务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
例如住宿和交通服务、餐饮、个人护理、教育、能源、医院等领域。
而一旦疫情防控逐步放开,美国的消费结构有望反转,去年表现好的消费领域或走弱,而表现较差的领域今年有望逐步修复。
从投资需求来看,
去年美国的医学设备、电脑、摄影设备、住宅建筑、通信设备维持高增长,而发电和通信设施、制造业厂房、采掘、特种工业设备等领域增速较低。今年随着油价的回升,制造业生产的修复,预计也将发生反转。
无独有偶,除美国之外,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表现同样如此。
从欧盟
27
国
2020
年
12
月零售销售来看,受疫情防控影响,邮购或网购零售增速涨幅超过
30%
,此外,食品饮料涨幅也接近
5%
。
反观,
纺织、服装以及皮革等销售仍大幅下滑
22.3%
,汽车燃料等销售也下滑
13.3%
。
日本也同样如此,
2021
年
1
月机械设备销售大涨
75.2%
,药品及洗浴用品销售大涨
38.2%
;而面料服装等销售仍大幅下滑
23.3%
,燃料销售也下滑
7.5%
。
新兴经济体表现同样如此。
我们观察了主要新兴经济体,如韩国、巴西、南非、俄罗斯等,消费偏弱也主要是由服务消费拖累。例如,韩国去年
4
季度,休闲和文化消费下滑
26.1%
、旅馆和酒店消费下滑
21.9%
,是主要拖累;巴西去年
12
月纺织品衣物消费下滑
9.9%
、燃料等消费下滑
6.5%
,是主要拖累;俄罗斯去年
12
月消费的主要拖累是文化(
-60.1%
)、旅游(
-44.1%
)、交通(
-36.4%
)以及住宿(
-31.3%
)和医疗保健(
-28.6%
)等。
随着疫情改善,防控措施放松,这些产品的消费将迎来反弹机会。
出口份额提升主因疫情错位。
去年我国出口表现强劲,主要源于疫情之后美欧国家的需求恢复领先于生产,出现了较大的供需缺口,而我国在全球最早控制住疫情,生产迅速恢复并有效填补了这部分缺口。例如,去年我国消费品出口大幅提升。
随着海外生产修复,供需缺口收窄,我国终端消费出口需求将面临下滑风险。
实际上,在去年
4-5
月份,我国在主要经济体中的出口份额达到高点后,已经在下降;消费品的出口份额和出口增速均开始下滑。
出口将从消费品向中间品和资本品转移。
从全球经济存量来看,欧美贡献了全球
50%
以上的终端需求,其中,美国贡献了全球
23.7%
的终端需求,全球最高。从欧美复苏的结构来看,
我国消费品的出口增速将下滑,但中间品和资本品的出口或将有所上升。
从具体产品来看,去年我国出口中,杂项制品、贵金属、化工产品、橡胶塑料、木制品、光学和医疗设备、贱金属等出口较好,今年或有回落压力;而矿物燃料、皮革制品、旅行用品、植物产品、长丝短纤、鞋帽伞、纸浆、针织物、植物油等出口表现相对较弱,今年或有相对较好的表现。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错位”的复苏:疫情如何主导今年宏观主线?(海通宏观 梁中华)
三亚的旅游数据:春节消费没那么高(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影响不容忽视:“碳中和”如何推进?——碳中和系列研究之一
(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