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会因为什么记住一个人?
不一定是你心里非常重要的人,而是曾经短暂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因为某个小细节跟你发生关系,这个小细节像钉子一样,紧紧钉住你心里的某根线。很多年以后,你会因为你们之间的一点点关联而想起他们。
就像很多年后,你有一天闻到了某种香味,忽然想起了某个人,那个人可能只是在很多年前喷着同样的香水和你短短地聊过一次。香水,经常是钉子。
那些变成钉子的东西,往往有很强的气氛,所以能够穿越多年还在记忆里留下点痕迹。比如香水,比如红楼梦。
红楼梦是很常见的一个“钉子”。在微博上,我发起了一个叫做#我的青春红楼梦#的讨论。收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五年级开始读红楼梦啊,找邻居大哥哥借的书,那时候的晚上,一个人睡在家里的老房子,偶尔会很害怕木质楼梯咯吱咯吱响走下来一个僵尸,躺在旧式大床里,拥有蚊帐营造起来的一个小结界,没多久就把那么大块头的书看完了,看到黛玉去的那段一个人哭得很过分,后来想还书,那个大哥哥出车祸去世了。——@CHARACHAA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人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偶遇,然后延续了很长时间。有个小女孩央求父母给自己买一本红楼梦被拒绝了,后来外婆偷偷给她买了一本。另一个女孩今天在朋友圈说,她问以前的同学当时对自己是什么印象,对方回答“整天抱着本《红楼梦》读的女生”。
之所以是《红楼梦》,是因为它笼罩着很多人的青春。一个人如果在少年时代无意间看过红楼梦,这件事很可能会给她带来非常了不起的精神属性。它非常特别,在一个对爱恨懵懂、还没有经历过命运的起起落落的人,突然面对一个又青春又极致的故事,很难一点都不被它感染。
而且,是那种好的感染。
二
所以,每次我看到“少不读红楼”这句话的时候,就会觉得遗憾。因为这句话,很多人在少年时代,不被允许读红楼梦,或者只被允许读“清洁版”的红楼梦。
但红楼梦就是应该少年时代开始读的东西。它和青春是强关联的,它原本就是一个青春故事,一群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在一个复杂的环境里,试探着彼此的心理,试探着追求好的生活。我甚至觉得,每个人如果都在青春刚来或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读一下它,那么以后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会清楚得多,明智得多。
这么多年来,《红楼梦》逐渐变成了一个“古典文学”,总是可惜的。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再那么频繁地阅读红楼梦,它们觉得这故事厚重遥远,而没有翻开它,并发现它是一本远好于现在流行的青春小说们的青春小说。
在青春过去之前,有些事情如果能发生一下就好了。
三
我想尽可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上《红楼梦》。最早有制作“青春版红楼梦”的想法,是9月在美国火人节的沙漠里,当时,我和果麦文化的路金波先生一起,对着火人节上的漫天黄沙、躶体和震耳欲聋的音乐,聊起了这个轻柔古典的东方事物,居然一点也不违和。
当时,果麦的编辑团队已经用了3年对《红楼梦》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校。而我当时想,除了内容要严谨、准确外,还希望它能够用更温和的方式走进正处在青春中的人生活里。
它已经流行了几百年。我想做一个版本的红楼梦,一个好商品,让它现在也被人喜欢,让人感到亲切。我相信,多一个人读红楼梦,这个世界就会多那么一点点美好和明智。当然,也可能多一点柔情。
青春版红楼梦的开本、设计、装帧和它出现的方式,都是为了做到这一点。
昨天上线之后,一直有人气冲冲地问:为什么要把红楼梦做成一个这么肤浅的东西?
我想说的是,《红楼梦》的故事,无论如何都不会肤浅。它衬得上年轻的样子,因为它本来就是年轻的,它最能戳动的是那些从年轻时就开始阅读它的人。只不过是这么多年之后,很多人慢慢忘记了它跟年轻有关。
我就是想让《红楼梦》被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打开,传阅,谈论。我希望再过一些年,还有很多人想起自己现在的年轻的样子时,心里有“红楼梦”这颗钉子。
四
还有一位读者说:“红楼梦出了青春版,我的青春却已经过去了”。但如果没有红楼梦,他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看待自己的青春。
读红楼梦的时候大概才十一二岁 那时候还不是自己买的书 是站在商场里面看的 当时看到黛玉死了宝玉知道的那一段 在商场里泪如雨下 莫名的就是很伤心很难过。——@不知道为什么蓝牙叫窗帘
不信的话,想一想,你的青春故事里红楼梦是什么样子?你曾经认识过一个很喜欢读红楼梦的人吗,现在想起来,他们是不是有一些稍微不同的地方?
以及,回答我这个问题:你或他们,现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青春版《红楼梦》”,首印 1 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