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国演义
中国最大的三国演义爱好者社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里的故事,我们一同赏析,我们以书交友,以文会友,奇文共赏,不亦快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清朝发生的三个“奇迹”, 历史上绝无仅有, ...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401號下午茶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国演义

古代女性为何对丈夫纳妾逛妓院视而不见?

三国演义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3-04 06:58

正文


中国古代的女性为什么对丈夫纳妾甚至是逛妓院都当做视而不见呢?在我国古代有些女性甚至会鼓励自己的丈夫去纳妾,因此妾文化也才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似乎只有逼迫丈夫去纳妾才能给自己里一个贞节牌坊似的,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可谓是一大奇观了。

 

所以在古代中国女性见自己的男人去妓院嫖妓倒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中感叹,谁让人家是男的呢?谁让妓院是合法单位呢?甚至有些女性安慰自己说:皇帝都去妓院,自己的丈夫去妓院也算跟皇上平起平坐哩!


在这种封建礼教下,女人往往是得不到幸福的,即便是李清照这样的才女最终也只能孤苦零落在红尘中,女人在那时候更多的是男人的附庸品,像李师师、陈圆圆包括小凤仙等名妓也只能是男人的玩物罢了。


于是在古代,女性被扼杀着性欲,男性则更多的是仁义道德下的男盗女娼,在现代化文明推进的历程中,我们彻底推翻传统文化后被西方文化猛烈冲击中,加上朱门酒肉的糜烂,我们的女性更多的解放来自肉体而不是精神的独立。



男性更多的来自金钱的崇拜而不是为自己的后代和自己的民族去抉择充满正义与光辉的道路,其实我们的男性已经在现代化中被阉割了作为男性的文化魂。

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如果男权文化的魂不存在了,那么在缺少独立自主思想下的纸醉金迷社会中女性的解放更多的只能趋于肉体的解放,譬如当下社会小三、二奶的流行,这些以前在我们价值观中认为是不好的现在也都已经默认了。


有些人的观念中小三与二奶要比良家妇女好,这诚然是我们社会的倒退。所以当我们千夫指现在中国的性工作者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个产业链背后带给这个社会的金钱效益,所以他们不会彻底铲除这个产业,那么这个产业出来的金钱哪去了?谁又会过问?


我们只会对那些性工作者谩骂与声讨,甚至是执法者的打压与侮辱,却从来不去看本质的东西,这其实跟封建压迫女性没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现在回头观望我们的社会,女性为什么会拜金注意日益弥漫?女性为什么会趋向做小三和二奶?甚至是拜鬼神求干爹进入来潜时代?女性又是为什么更多的进入性产业这个被人们辱骂的领域中?


男性在抱怨女性现实的时候能不能观望下男权社会中的糜烂现状?只是一味的说女人太现实,爱情太苍白,这种怨天尤人也只能是牢骚罢了!



PS:


笔者本篇的意义不在于批判男性而支持女性肉体解放,笔者只是想探讨我们的社会究竟怎么了?同时也真诚的对纸醉金迷下社会下的女性们说上一些话,虽然我们的社会如此糜烂不堪,但想要真正的将女权文化立足于这个社会,靠肉体的解放只能是虚妄,还只能是男性的玩物。


你们眼睛所看到的上流社会和金钱物欲只是虚拟的,因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个社会的承认,没有独立人格的群体也不会获得这个社会的承认,最终只能在金钱和权力将青春与年华埋葬在兵荒马乱的世界中,最终还要归于你本该生活的境界中。


真正的女权文化一定是精神层次的革命,一定是打破花瓶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女强人!如果甘愿沉迷在金钱与权力下,那么女权文化最终还是无法得到真正的独立!


最后有一句话送给诸君,一同共勉:山阴公主与废帝之所以成为当时的活宝和日后人们的谈资,其根本是他们的父亲孝武帝就是一个乱伦之人。


点评:


古代女性发现丈夫去妓院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现如今,我们的社会是否已进步?其根本就在于现代人的观念是否是追求真理,是否是独立自主的,精神解放是最为重要的!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微信号:13714009527)


2017最值得关注的几个微信号

历史解密故事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最大的历史解密故事社区,我们以史会友,纵谈古今,不亦快哉!

诗词大会粉丝团

荐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关注诗词大会,独享江南塞上之诗韵,逍遥唐诗宋词之远方。

曾国藩家书

荐语: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匹敌,他是十九世纪中国受人敬仰的学者型官员。


网友推荐好文

回复“数字关键词”,可看对应热文

【1】《三国演义》中的现代启示:为人处世的60个智慧!

【2】揭秘:诸葛亮为何选择刘备而不是曹操?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