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君哥说房  ·  2025番禺最值得买的房子原来是它 ·  昨天  
君哥说房  ·  2025番禺最值得买的房子原来是它 ·  昨天  
京房早八点  ·  北京楼市:买房人开始着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对罗振宇,你可以这样黑丨心理学怪谈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9-01-04 20:52

正文

今年,罗振宇的年终秀结束之后,对这位知识明星的嘲讽特别厉害。

最辛辣的比方是这么说的:

中年人为知识付费,就好像老年人买权健, 是出于盲目的焦虑而购买无意义的产品。

一种愚蠢的「智商税」。

这让我稍微想谈一点不一样的想法。

我其实也不太喜欢以罗振宇为代表的知识付费。 但我觉得,大多数人反对他的方式并不高明。


拿保健品类比吧,你要怎么劝我不吃保健品?

直接说保健品不好,我不一定接受。

除非你告诉我,保健品不好,但 存在更好的保健方式 ,比如健身,食疗,或者瞎说啊,练气功,那我都会听一听。无论这个观点本身对不对,至少你提供了一个替代方案。你在为了我「延年益寿」的愿望做打算。这样 我听你的话放弃保健品,就有更好的办法满足我的需求。

你告诉我,保健品不好,它是安慰剂,吃和不吃都一样,我 只要正常吃饭就够了 。——OK,有点挑战,但我也能试着接受。这仍然是一个解决方案,维持日常饮食。方向是明确的,还能省钱。

或者你干脆告诉我,别吃这东西啊,有毒。

那也行,我从这句话里获得了建议:你想要延年益寿,就 绝对不能吃这个 。——这也是一个信息,而且利害攸关,值得我用心记住。

你有没有发现它们背后的共同规律?


我——作为一个潜在的,需要被教育的人——是有自己的明确需求的。我想要的不只是被嘲笑或者否定,我要一个明确的建议,或者解决方案:

我要怎么做?做什么可以让我更好?

如果你只是告诉我:哈哈哈,你傻啊,你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我会很困惑:那我要做什么?什么是有意义的呢?……你试图从我的生活中剥夺走一部分意义感,但是你没有给我任何新的东西。

我当然不舒服了,对不对。

我处理这种不舒服的方式,可能是反击:关你什么事?你懂什么?你看人家挣钱眼红吗?或者就是「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但本质上,这时候我并不需要你更雄辩地来证明你有多对,我有多错。

我只是想要,你真的为我打算一下。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陷阱:


我们跟别人认知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习惯的思考方式是否定。 否定他人,否定正在进行的尝试。这种否定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越用力,对方反而越是反抗。因为这时候我们只想拿走别人的东西,却没有给他们更好的。

不是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当然不会有好效果。


👆但上面这段话,你发现没有,其实也在否定,现在我把它换成更明确的建议👇:


如果想要别人听你的,一定要给出明确的方案:

1,想清楚对方要什么。

2,想清楚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实现他的需求。

要用80%的笔墨告诉他,你建议他怎么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而最多不超过20%的笔墨用来证明他现在的做法有多愚蠢,多么无意义。

这一来,对方就有更大的概率欣然接受。


你看,这样表达,你是不是会更欣然接受?

我们习惯于,也太满足于指出什么东西是错的了。但如果你想帮助更多人,就要学会培养一种相反的思维: 直接给出什么东西是对的。


知识付费解决不了很多问题,当然。

我本人也不是「得到」的用户。它提供的知识 是碎片化的,肤浅的,有时是有错漏的,我都同意。

但如果一个人想要增广见闻,或是学一点东西,或是缓解焦虑,更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如果你认为看书更好,就写篇文章告诉大家: 与其知识付费,不如花时间看一本书 。你要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哪本书,它好在哪里,更全面,更准确,更有帮助(而不是话锋一转: 我看过这本书,但估计大多数人看不懂,呵呵…… )。

如果你建议大家系统学习,就写篇文章告诉大家: 与其知识付费,不如多花一些时间,去报名听一门课,或者读一个学位 ,你要解释为什么你建议大家花这么大的代价,因为这样效果更好,学到的是真本事(而不是话锋一转: 我是有学位的,而你们不可能去拿一个学位,呵呵……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