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产业智能官
用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广东吴川一中学生疑遭欺凌、官方回应网传浙江一 ... ·  19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从农村聚餐不得使用四季豆事件分析基层移风易俗 ... ·  19 小时前  
江苏新闻  ·  江苏一市市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 ·  3 天前  
江苏新闻  ·  江苏批复了!淮安,大消息传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产业智能官

【智能制造】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智能 工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 年)》的通知

产业智能官  · 公众号  ·  · 2019-06-21 06:41

正文


浙经信技术〔2019〕106号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智能 工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 年)》的通知

各市经信局:

为大力推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产业数字化为突 破口,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 能化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制造强省和数字经济强 省建设,我厅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实 施方案(2019-2022 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落实。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19年6月10日

1


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实施方案

(2019-2022年)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进一步拓展“智能+”,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提升发展质效,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智能 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浙江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 划》等工作部署和要求,开展我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创建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2 年,全省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智能制造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 升,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00家以上,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70%以上、机器联网率达50%以上 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培育壮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提升带动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跃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 成效。

二、建设要求

数字化车间是以生产对象所要求的工艺和设备为基础,以信 息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等为手段,用数据连接车间不同单元, 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规划、管理、诊断和优化。


智能工厂是通过系统集成、数据互通、人机交互、柔性制造 以及信息分析优化等手段,实现对多个数字化车间的统一管理与 协调生产。同时,对车间的各类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决策, 并将优化信息再次传送到数字化车间,实现车间精准、柔性、高 效、节能生产。


我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以机械、汽车、电子、医 药、石化、纺织、轻工、建材、冶金等行业为重点,主要分为离 散型、流程型制造两类,每类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遵循相应标准体系要求,具体内容附后。

三、主要任务

(一)遴选入库项目

根据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创建项目入库申报条件和要 求,由企业自愿申报,经过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后,每年遴选一 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创建入库项目。

(二)制定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有关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省实际,重点 围绕离散型、流程型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制定贯穿设计、 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的智能制造评价方法,为 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创建对标提供科学依据。

(三)开展诊断和评价

由省经信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依托国家、省级智能制造咨 询机构、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供应商等第 三方力量,组织专家对培育创建入库项目进行诊断和评价,评定 企业智能制造等级,确定一批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树立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并公开予以发布。

(四)建设服务平台

鼓励工程设计院、信息工程与服务公司、自动化成套公司、 大型控制系统供应商发展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搭 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检测认证、咨询诊断、 技术转移、资源对接和市场推广等服务,助力我省数字化车间/ 智能工厂培育创建工作,带动企业、区域、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提 升。

(五)强化政策保障

进一步加强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的激励与支持,及时总结和推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创建 经验,引导带动相关行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同 时,推进新兴技术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创建中的应用。 引导企业加快 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云计算 等新兴技术与企业生产工艺、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 ,培育形成一 批效果好、成本低、易推广的新兴技术应用模式,并在相关行业 领域复制推广。

附件1

浙江省离散型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建设标准要素

一、车间/工厂设计数字化

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已建立数字化模型, 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二、产品设计数字化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实现产品数字化设计。 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设计和工艺路线仿真、可靠 性评价等先进技术,实现工艺数字化设计及仿真优化。建立产品 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多配置管理、研发项目管理,产 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三、制造过程装备数字化

建立生产过程数据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 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90%数据自 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采用机器视觉等智能感知先进技术, 实现工艺质量参数的在线测量及设备安全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

四、制造过程管理信息化

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制造数据、计划排产、生产调度、质量、设备、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以系统化思维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科学配置资源,优化运行模式,改善业务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建立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料清单系统(BOM),实现生产制造现场物流与物料的精准管控。

五、数据互联互通

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 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 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建立企业级的统一数据平台,整合数据资 源,支持跨部门及部门内部常规数据分析。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 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 之间,以及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 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数据管理 系统(PDM)等关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采取信息安全措施,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 力。

六、物流配送信息化

实现仓储配送与生产计划、制造执行以及企业资源管理等业 务的集成,能够基于生产线实际生产情况拉动物料配送,根据客 户和产品需求调整目标库存水平。

七、能源资源利用集约化

建立能源综合管理监测系统,主要耗能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与

控制。建立产耗预测模型,水、电、气(汽)、煤、油以及物料 等消耗实现实时监控、自动分析,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调度、平 衡预测和有效管理。

八、综合经济指标

实现生产效率高 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

九、其他关键要素

关键制造装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嵌入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 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实现制造装备的自感 知、自学习、自适应、自控制。

结合行业特点,基于大数据分析 技术,应用机器学习、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以及跨媒体智能等方 法,在产品质量改进与缺陷检测、生产工艺过程优化、设备健康 管理、故障预测与诊断等关键环节具备人工智能特征。


制订智能制造相关的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或行业应用 基础性标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装备或关键短板 装备,拥有智能制造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创新应 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型、网络协同型、远程运维服务型等智能制 造新模式。


附件2

浙江省流程型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建设标准要素

一、车间/工厂设计数字化

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已建立数字化模型, 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二、生产过程自动化

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建立数据采 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采用在 线分析仪、智能传感器、软测量、工业过程大数据建模等智能感 知先进技术,实现原料、关键工艺质量参数和成品检测数据的采 集和集成利用,建立实时的质量预警。生产过程的质量数据实时 更新,统计过程控制(SPC)自动生成,实现质量全程追溯。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三、制造过程管理信息化

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制造数据、计划排产、生产 调度、质量、设备、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以系统 化思维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科学配置资源,优化运行模式,改 善业务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四、数据互联互通

建立企业级的统一数据平台,整合数据资源,支持跨部门及 部门内部常规数据分析。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 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执行 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关键信息 化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采取信息安全措施,具 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五、物流配送信息化

基于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识别技术实 现自动出入库管理。实现仓储配送与生产计划、制造执行以及企 业资源管理等业务的集成,能够基于生产线实际生产情况拉动物 料配送,根据客户和产品需求调整目标库存水平。

六、能源资源利用集约化

建立能源综合管理监测系统,主要耗能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与 控制。建立产耗预测模型,水、电、气(汽)、煤、油以及物料 等消耗实现实时监控、自动分析,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调度、平 衡预测和有效管理。

七、综合经济指标

实现生产效率高 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

八、其他关键要素

关键制造装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嵌入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 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实现制造装备的自感 知、自学习、自适应、自控制。结合行业特点,基于大数据分析 技术,应用机器学习、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以及跨媒体智能等方 法,在产品质量改进与缺陷检测、生产工艺过程优化、设备健康 管理、故障预测与诊断等关键环节具备人工智能特征。

制订智能制造相关的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或行业应用 基础性标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装备或关键短板 装备。拥有智能制造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创新应 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型、网络协同型、远程运维服务型等智能制 造新模式。

抄送:各县(市、区)经信局,省级有关单位。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 2019 年6月 10 日印发


先进制造业+ 工业互联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