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信心议题,中国股市、人民币汇率这几年非常热,对信心打击很大。来看左边这张图,蓝色是标普500,当然这是美元计价,另外是上证,但起点不一样,深棕色是上证2005年的起点。如果在2005年你购买了A股,同时购买了美股,你会发现上证远远跑赢了美股;如果你错过了2005年,2008年11月购买了A股,中国四万亿推出,上证又迅速跑赢美股,后来又跑输了,后来又跑赢了,后来又输了;如果这一轮又错过了,2014年买了A股,A股又跑赢了美股。
这张图其实显示一件事情,A股在大家极度悲观的时候,在估值比较便宜的时候,在央行愿意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它从来不会亏待你,你长期持有会跑赢,短期还可能迅速会给你一个很好的回报。这就是A股一个简单的数据,大家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如果有人说我每次都追到顶,那我同情你。
另外一个是汇率,人民币最强的时间点是2013年12月底,在岸人员兑人民币是接近6.0,离岸约6.09,如果把那个点的美元人民币归一,同时美元指数也归一。我们发现其实人民币贬值幅度远远弱于其他货币。红色是美元指数,蓝色是美元兑人民币,从2013年底到现在,美元兑人民币升值了10%多一点,美元兑其他货币升值了20%多,这里面还高估了美元兑人民币的,因为人民币利率回报没有计算进去。如果我们把人民币利率考虑进去,2013年美元兑人民币的升值只有很小的幅度。
如果从汇改的时间点来看,人民币贬值幅度要多一些,但这恰恰反映了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择时能力,在2015年美元兑其他货币已经升值20%的情况下,硬顶着不让人民币贬值,存在风险。如果我们回顾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就是在1997年之前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升值了25%,而泰铢也升值25%才顶不住的。虽然至今我依然认为人民银行有这个能力管住人民币汇率的水平,但不代表它有这个意愿或者需要来维持美元人民币的稳定。
这两张图的意思就是,虽然每个人都看到了同样的数据,但是我们心里想到的事实、情况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心里想的是中国股市是很烂的,一直跑不过美股。这个结论取决于时间点的选择,而不是A股一直很烂,如果我们90年代看它更是如此。这就是说数据本身是否给你带来信心,你的解读本身很重要,而你的解读取决于你的参照系。人民币也是一样,你是跟美元绝对来比,还是跟一揽子货币来比。
这里再放一个小问题,川普在美国支持率多高?美国的民意调查多准?答案是:川普自上任两个月后其在美国的支持率从来没有超过42%、43%,美国民意调查也是非常准的。美国民意调查预测和最终的结果有多接近可以参照去年的国会选举。过去一年因为中美争斗上面,很多人认为川普的支持率一定很高,其实这个结论是不对的。
沿着这个角度,我想谈谈凯丰的投研体系。如果说凯丰有点成绩的话,我们并非只是商品上有些优势,在大的逻辑框架上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凯丰的投资理念是“极精微,致广大”,这个理念跟传统的知识体系很符合,从数据原始素材做一些价值提炼得到信息,希望从信息上面衍生出一些逻辑,让这个逻辑帮我们做一些前瞻判断,我们做投资,如果不做前瞻判断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如果把传统的DIKW知识结构体系推广到投资,我们发现底层数据是非常非常大的,有基本面、资金面、情绪面、技术面、产业链、供应链等等,这些都是数据,从这里提炼出周期、动能等等。在这之上,我们希望找到逻辑关系在里面,这个逻辑关系有两大类,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有这种逻辑关系之后,很不幸地我们发现智慧的空间就那么一点,最后拍板到底是买还是卖,你跟我讲一大堆,分析师每天见,我们自己每天也开晨会、周会、月会,最后说这到底还是买与卖的决策,就这么一点。这是我们极精微致广大的过程。
继续往下思考,只有这一过程依然不够,智慧应该不仅仅是买和卖,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体现,智慧在最高层面上要指引下面的基础数据收集、分析,还有基本的判断。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大数据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面临信息的过度轰炸,每天收到1000条微信、300个推送、100篇研究报告,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处理所有数据。智慧层面代表的是我看一眼标题,能不能让我迅速判断出来这个东西值不值得我读,值我5秒时间还是30秒时间,这就是宏观与微观相辅相成的一个简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