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巡洋舰
混沌巡洋舰, 给您洞穿未来的视力。我们以跨界为特色, 用理工科大牛的科学思维帮你梳理世界的脉络。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巡洋舰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想要什么?

混沌巡洋舰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4-02 10:08

正文



讨论共享经济?看一看凯文·凯利怎么说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近几年比较火爆的名词,它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两位美国的学者在1978年共同发表的一篇论文,然而流行是在最近几年,其主要的特点有,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 ,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标准定义是: 人们通过一个第三方的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将闲置的或者盈余的商品、服务、经验等以有偿或者无偿的方式提供给需求者。共享经济强调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突出“使用权”而非“拥有权”,强调开放、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

上面的说法有些官方,然而我们从底层逻辑出发,看一看,共享经济的形态到底是什么样子。共享经济本质上属于新经济的一种形态,它强调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实现效率的提升还有资源的利用。比较常见的共享经济形态,目前来看,有C2C(Customers to customers),B2C(Business to customers)等。

为什么我们要看凯文·凯利对于共享经济的看法?其一,复杂的学术文献不容易解读;其二,作为预言帝的凯文·凯利,预言到了许多互联网对于传统经济的改造,而共享经济是其中之一。在《新经济·新规则》一书中,凯文·凯利早在十几年二十年以前就预言到了如今的“互联网+”,即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的改造,经济规则的转变,比如商品的边际成本将趋近于0,企业拥抱互联网 ,将会提升企业的运营的效率,产品的销售效率等等。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公司,Uber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而他们都没有实体的公司。 使用权优于拥有权,按需经济将未来的趋势,这是凯文·凯利近期的预言。还有其他的被改造的新的经济形态,在这里不一一列出。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把产品变成服务,虽然我们生产产品,但可以把它当服务销售出去,所有的产品将变成社会化的一分子,人们买的是产品,但不再是产品而是服务。这也是凯文·凯利对于共享经济的预言。

可以看出,使用权优先于所有权,这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的改造的一条路径。在后工业化的时期,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厂房等被闲置,这是分享经济出现的一个大的前提条件。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对接消费者和这些闲置的资产,可以实现多方的共赢和整体社会福利的提高。而这,是互联网所创造出的新型经济形式的其一而已。



共享经济先后都在改变哪些行业?

除了前面提到过的Uber,比较典型的被共享经济所改造的传统行业有,打车,房屋租赁,单车,电动车和汽车等等。按照国内和国外的企业来分类的话,前者的代表有滴滴打车(合并以前),小猪短租,摩拜单车、OFO等,后者主要有Uber,Airbnb爱比迎等。而Uber、Airbnb等硅谷独角兽成立的时间也是在先,之后才有的国内的企业。刚刚出现不久的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车同样值得关注。

打车和租房是较为先前的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租房方面,Airbnb爱比迎,已经成立了9年,是硅谷独角兽之一。它解决的,是人们的“住”的需求。从竞争分析来看。Airbnb对酒店的影响有限,因为Airbnb所提供的住宿产品与传统酒店住宿产品差异性明显, 前者主要提供度假租赁和家庭住宿产品,主要吸引那些喜欢冒险并精打细算的年轻旅行者,对那些不差钱、追求效率的商务旅行者并没有多大吸引力。



许多传统酒店还没有完全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旅客会选择Airbnb这种创新的服务,价格和其他现实的因素比如体验性、个性化可能会是很关键的消费决策因素。 可以确定的是,Airbnb的分享经济模式加上互联网和手机的广泛应用“给传统住宿业带来挑战”,年轻人会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替代传统酒店住宿的方式。 小猪短租也是一样,给年轻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住宿方式,从目标用户进行渗透,以在蓝海中开辟市场,并且寻找机会和传统红海的行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份额的抢夺的商业活动。

整体来看,房屋出租的行业,并未实现对传统住宿方式的颠覆性改变,但是在一点一点地渗入和撬动存量市场 ,以及创造增量的消费场景。

滴滴打车和Uber,是解决了人们的出行的相关问题。 先前的行业核心痛点是打车贵、打车难等问题,而通过C2C模式,滴滴还有Uber成功地解决了行业的痛点,消费者能够相对以往更便捷、更便宜地打到车,而出租车司机也能够赚到以往赚不到的钱。

在网约车新政出来以前,滴滴获得的市场份额巨大,几乎将出租车公司的市场份额抢走大部分。没错,互联网企业,对传统行业是颠覆。就像阿里巴巴要造汽车一样,互联网企业要颠覆传统的行业和企业,而传统的行业也必须拥抱互联网,以在浪潮来临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些庇护。Uber也一样,在国外可以堪比出租车行业的巨头公司。

滴滴和Uber,改变的,是全世界人们的出行方式, 共享经济在“行”方面的应用威力可见一斑,出行行业,已经被互联网所彻底颠覆掉,共享经济在这种情况下, 颠覆了传统的出行,尤其是出租车的行业。

膜拜单车和OFO单车,是后来出现的B2C商业模式的共享经济。同样是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问题,传统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人们乘骑单车出行,解决了所谓“最后一公里”,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创新的产品。其背后的逻辑,依然是共享经济,不过有些人说,共享单车并不是共享经济,因为B2C的模式更 像租赁经济,自营的自行车并未解决社会资源闲置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有一定的道理。 但笔者认为,可以勉强算作半个。

衣食住行的两个方面,“住”和“行”,共享经济的渗透率非常地高,可以说几乎颠覆了传统的相关的企业, 在传统的相关的行业中,互联网企业利用“共享经济”这一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行业存在已久的痛点,或者是创造需求,进行商业模式的设计以迎合目标用户的消费需求。 威力无边。



相关的巨头们都在做什么?

共享经济里的细分行业的巨头们,都在做的事,就是 争取收购对方



滴滴并购Uber。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公司正式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 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滴滴在新闻稿中评价此次收购为里程碑式的交易,“标志着中国共享出行行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未来,优步中国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 滴滴和Uber,彻底地成为改变世界上人们出行方式的行业垄断巨头,影响还会继续。

Airbnb并购小猪短租。 旅行房屋租赁社区Airbnb正与中国短租民宿预订平台小猪短租谈判,商讨并购事宜。Airbnb希望通过此举来拓展中国民宿租赁共享市场。知情人士称,两家公司已经进行了多场会谈,对收购事宜展开了深入谈判。因此,两家公司最终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高。

小猪短租称,该公司在中国301座城市拥有1000万活跃用户和10万套房源。小猪短租CEO陈驰曾表示:“小猪短租将实现年内实现500%的有机增长。”对于Airbnb而言,这笔潜在交易有助于降低为争夺市场份额而耗费巨额资本的风险。例如,为了与滴滴出行竞争,Uber就在中国市场损失了逾10亿美元。


膜拜和OFO的大战。 作为还未实现盈利的共享单车大战,好戏依然在上演。最近的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所谈到,没有盈利就当作为城市、为社会做公益。他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考虑盈利的问题。“我们整个团队愿意把这个事情看作是社会意义大于商业价值的事情。”对比来看,作为“黄橙大战”的另一个主角,ofo方面已经公开表示,目前有超过一半的区域实现盈利。


具体的收支来看,摩拜加大投放的密度,会增加便捷性,但单车使用率会降低,尤其是一些偏远地方,投放的车子往往很容易成为“僵尸车”。但如果减少投放密度,又可能丢失用户。而比摩拜更低的单车资金成本的ofo虽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在客单价类似的前提下,ofo比摩拜更易达到收支平衡。

竞争还在继续,资本的投入还在持续增加,后续的关键点,就看单车企业的B端能否较好地把控运营,控制成本,在补贴结束之后,能够在该细分领域成为巨头,获得用户、流量还有盈利等等。 简而言之,对于B端,货物端的购买、库存的运营、维修等等一系列的成本,是否能否被盈利所覆盖,这考验共享单车的B端商业模式和策略,以及能否最终在市场中胜出的关键的因素。

设想到的可能的结果是,Mobike因为单车质量、产品以及服务的优势等,将ofo挤出市场,或者收购ofo,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巨头。这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没有疑问的是,双方都想成为行业领导者,抢占市场的份额,然后利用规模优势,壮大企业自身。

如果巨头们都在各自的行业里实现垄断性质的经营,互联网企业对于实体企业的颠覆一定是必然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这一阵风所吹到。企业垄断与否的界定,不是本文要谈到的话题,而在这种并购浪潮之下,在共享经济每个细分行业的寡头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使用共享经济,而不是被其负面作用所影响,怎样去合理地看待它们,这是需要着重讨论的。



未来的共享经济会是什么样子?

像许多垄断的商业企业一样,共享经济在每个细分领域内的巨头的出现,一定是有利有弊。一般情况下,大公司的出现,是小公司的灾难,因为大公司占有资源,小公司难以撼动大公司的地位。但是,作为互联网企业,小公司对于大公司的颠覆,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共享单车,具有颠覆滴滴打车的潜质,同样是出行,如果在短途的情况下,打车难、补贴变少,我为什么还会选择用网约车软件呢? 直接打车,或者是骑单车,是不是会更方便一些。 再长一些的距离,可能自己驾车,或者使用共享汽车,会不会更好一些。从这个出行距离来看,滴滴打车如果没有补贴优势,加上政策不扶持,被替代也不是没可能。

颠覆没有那么简单,但也不是没可能。 即使出现行业垄断的巨头,也不用担心垄断,因为超越的机会随时存在,或者说, 天下无巨头,只怕创新狠。

那么,如果Airbnb收购小猪短租成功,摩拜单车和OFO角逐出一个老大的角色,那么,行业的领头的巨头,会对外部产生什么负面的影响呢?可以预见到的是,作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互联网公司,人们需要去适应它。传统的企业要受到冲击,改变自身,或者拥抱互联网,都是貌似唯一的对策。还是回到那个话题, 积极地拥抱互联网,是互联网企业给我们留下的唯一的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