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分析沙龙
为您提供专业的商业模式、产品、数据、用户、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深度分析的信息网站!秉承“信息交流、深度分享”的理念,是为用户缩短获取信息途径,提升阅读质量的深度分析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iPhone17Air背板曝光#:#iP ... ·  昨天  
IT之家  ·  史最大规模国补今日开启!看准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分析沙龙

1024程序员节的崛起与身份认同尴尬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0-25 17:57

正文

1024,意味着什么?

1024M=1GB

1024*768是屏幕分辨率

1024还是一款休闲游戏


而在如今的网络生活中

1024不再仅仅是一个数字

从部分特定人群使用的暗语

演变为了一种网络文化现象

提起网络节日,相信很多人对37女生节、520情人节、83男人节,以及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等都再熟悉不过。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这些节日经过轮番广告狂轰滥炸,最终强力覆盖到线上用户群体之中。

 

相较于上述节日,“1024程序员节”于近两年方才兴起。虽然没有经过商业化浓重的熏染,  但其关注度日渐提升。这样一个在特定人群中产生的网络节日,如今开始走近大众视野之中。 “1024程序员节”到底是如何崛起?原本属于程序员这一群体的节日,又为何陷入身份认同的尴尬?    

来历

诞生到异化

1024程序员节日的前世今生

 

在新浪微博中,#1024程序员节#当日话题阅读超过千万,讨论量也达到了5.3万。当天,除了线上话题引发热议外,还有在线下举行庆祝1024程序员节的各种活动。1024程序员节的来源,和双十一网购狂欢倒颇为相似,最初并非都是当前这个含义,而是逐渐演变而来最终确定为一个节日。


1024最早发源于草榴社区(知名成人论坛,后面简称为CL),该论坛对用户进行了较为不同等级划分,特别是针对新手用户,论坛为了防止新人因不懂规则而出现恶意灌水,以及避免营销广告行为的出现,新手用户必须要等到1024秒才能发帖,倘若没有等到1024秒,就会直接出现1024。

 

至于兴起的时间,大约在2013年或2014年才开始,具体时间则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那么,为什么1024这个数据会被当做是“程序员”的代指呢?

 

一方面,由于CL社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1024作为社区的通用规则之一,慢慢被看做是发帖用户的身份暗代指,相当于“我们都来自草榴社区”。凡是熟悉CL社区的人提及1024时,就能知道彼此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网络浏览经历。

 

另一方面,在网络媒体的渲染下,程序员屡屡被塑造为喜欢看AV电影的单身宅男固定形象,草榴网的用户又不乏大量的程序员用户。因此,1024这个字数也逐渐被外界与程序员画上了等号。

 

归根到底,1024程序员节的出现,与程序员这个群体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不无密切关系。从互联网时代起,再到当前火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各领域,他们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真正代言人,身上甚至充满了神秘色彩。由于大多数人性格使然,与周围缺少沟通交流反而激发了外界的好奇心与关注度。于是,他们被一步步从幕后推到了前台。  

争议

抵制OR认可

舆论两极分化背后的身份认可尴尬

 

10月24日当天在社交媒体上,1024程序员节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之一。

 

不过,1024程序员节是否有“侮辱程序员群体形象”这一话题, 却引发了争论。在知乎上,有人撰写了一篇名为《从我做起 - 抵制1024程序员节》的文章。作者所持观点的核心关键在于:

 

  • 时代赋予了程序员们弄潮儿的身份,是来改变世界的。但是舆论却粗暴的给程序员扣上了:「喜欢草榴,喜欢AV,死宅男」的帽子。

 

  •  整个社会把程序员群体简单粗暴的定义为:「自负、傲慢、古板、闷骚、死宅、好色」的形象,还带有「猥琐」。


相较于作者激烈的反对态度,不乏有人持中立以及赞成,以及较为开放的观点。


  •  很多70后80后不懂90后00后的自黑娱乐,就跟好多大叔不喜欢弹幕文化一样。拥抱开放吧,不要约束自己在某一个小空间。

 

  • 我是90后程序员,对这种节不抵制也不支持,同样周围的人也没真认为程序员低人一等。我觉得还是抱着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吧,至于那些妹纸的照片,确实是有些恶意消费程序员,表示反对。

 

  • 我觉得1024这个……至少最近关于对1024程序员节的东西 真的比较像炒作,带有明显的刻板印象色彩,尤其作为一个女性程序员 我是觉得非常非常不爽的…… 他们不仅仅是给程序员贴了标签并且默认无视了所有妹子好吗?

 

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交媒体以及部分企业营销的渲染下,网络环境中普遍存在着把程序员等于爱好AV的固有偏见,除此之外,他们身上还被贴上了各种负面标签。由于缺少网络话语权,他们的声音往往被淹没,抑或不愿意发声,从而为各种便签的形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随着舆论呈现两极分化,他们自我身份认同也开始变得模糊化。他们是职场上的“精英”,因为优秀的能力而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即便在周围的不理解之中,他们依然能够特立独行。然而,在他们身上,又的确具有某些普遍的共同特点,不断在在真我与本我之间挣扎徘徊。

 

虽然有关1024程序员节的传播可能推动人们,开始认真审视自我固有偏见,有意重新认识这个群体。但是在这个造节案例中,由于使用各种隐喻、符号化的传播手段,让这个群体感到有所不适。但愿1024程序员节的初衷是美好的,莫让过程中错误的符号化指向让这份努力付之东流。


推荐阅读:

罗胖发明的这个概念,可以解释整个互联网的下半场了